覃美蘭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不斷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層面優化改革,積極意義十分突出。基于小學學科教學實際,全面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文章結合當前農村心理健康教育實際,重點針對貧困戶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了學科融合式的教育模式,對于今后的教學開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貧困戶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措施
一、引言
教育最大的本質就在于全面促進學生成長。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和完善,就是要最大程度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著不同性格特點、不同的成長環境,這對于教學模式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貧困戶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較大。貧困戶在子女的經濟、教育、時間層面的投入相對匱乏,父母具有較為落后的教育理念、薄弱的經濟基礎[1],難以為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得子女出現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自卑、孤僻等問題,對于其今后的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小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貧困戶子女的成長,意義十分重大。
二、小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廣義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方位、多維度地開展。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單一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無法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全面的開展,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小學階段的多門學科中豐富學科開展模式,能夠全面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發展方向。貧困戶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說是整個農村教育開展的關鍵。貧困戶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是多樣的,因此利用學科滲透的模式,以豐富的形式強化對于貧困戶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增強實際教學開展的有效性,是實際教育發展層面的需要。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針對具體的教育主體和教學實際,對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是教育理念所倡導的[2]。因此,針對貧困戶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應用小學學科滲透的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探索路徑,符合當前的發展趨勢。
三、小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對貧困戶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一)構建民主課堂
在小學教育中,課堂管理模式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是一種隱形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素。因此,在課堂管理模式中,針對貧困戶子女的心理特點,實現學科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由此引入民主課堂的思路。
首先,民主課堂的構建,就是在課堂中營造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開展課堂教學。這種氛圍對于貧困戶子女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策劃一個朗讀活動,讓學生積極開展朗讀,然后進行評獎。那么教師就應當征求學生的意見,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如:“同學們,大家對于朗讀活動的基本流程是怎么考慮的?”“需不需要引入課外的材料進行朗讀呢?”“每個人的朗讀時間你們覺得多久合適呢?”“朗讀活動之后的獎品大家有什么意見嗎?”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點讓貧困戶子女表達意見,讓其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建言獻策。這樣就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使其認識自己,對于其自卑心理、孤僻心理能夠進行有效的疏導。在朗讀活動策劃的過程中,活動組織與開展過程也讓學生主導。學生對于某些問題有分歧時,可以內部表決,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其次,在民主課堂的構建中,學生能夠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無形之中傳達了一種平等的概念,這對于貧困戶子女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結合當前教育實際,貧困戶子女的自卑心理是其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源頭。通過傳達平等的概念[3],讓貧困戶子女意識到自己和其他同學一樣,在課堂中具有同樣的發言權,是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本文僅僅以語文課堂為例,其實在其他課堂中也應當全面地構建民主課堂。例如,在品德課堂、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民主課堂的模式,對于貧困戶子女重點關注,促進其廣泛地參與到課堂管理中,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二)強化靈活滲透
讓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無痕地在學科課程中滲透,是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新思路。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人格的塑造,促進學生心理的發展。這就需要學校在整體層面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進行宏觀的規劃,讓各個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靈活的滲透。
例如,在小學教學中,針對貧困戶子女的心理問題,樹立學生自信的品質,就應當在各科教學中靈活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一些數學史的內容,講解一些數學家的小故事。比如講數學家蘇步青小時候的艱苦求學經歷,啟發學生不要害怕當前的困難,應當樹立自信心,不斷地努力,終究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再如,在科學課程中,教師在講解相關科學常識的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的引申。通過科學知識的講解,向學生滲透一種思維意識,往往一句話、一段話就能夠對于學生心理進行很好的疏導。如,在力學問題的講解中,教師引申力學的發展簡史,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是一步步發展、一步步探索的,我們需要腳踏實地,不斷地努力。
又如,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一定的體育任務,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價值,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也有積極效果。另外,要結合具體的學科教學,重點根據貧困戶子女的心理特點,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靈活的滲透,形成具有風格、具有特色的滲透形式[4]。
四、結語
本文結合具體的實例,分析了小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貧困戶子女成長的思路,主要從課堂管理模式以及課堂開展模式的層面入手,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分析。貧困戶子女心理問題有一定的特點,通過學科滲透的模式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于貧困戶子女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而且對于整體層面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發展也是關鍵的。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結合實踐,基于具體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究,廣泛引入新思維、新方法,最大限度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鳳花.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活動設計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7):149-150.
[2]范崇印.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華少年,2017(36):236-237.
[3]李梅.西部地區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01):89-90.
[4]金鳳宇,劉鳳林.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7(1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