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慶
【摘要】經濟的飛速發展雖然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是導致了一定的貧富不均問題。為了擺脫社會矛盾激化的這一困境,有必要促使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每個人都擁有享受優質教育的權利。文章闡述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并將均衡發展與信息化建設相聯系。
【關鍵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信息化建設
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能夠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進程,讓義務教育實現跨越式的創新發展。因此,各校都應該注重遵循信息化教學創新理論的科學指引,增強自身的教育均衡發展意識,并且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將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的實際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擺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將教育公平的目標有效貫徹落實下去。
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基本概述
義務教育優質發展與均衡發展已經成為一項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因素,也影響著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和構建成效。如今教育領域正在推進教育改革,而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無疑就是這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內容[1]。一般而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體現在教育權利公平和教育機會均等這些方面,若是具體一些,還可以劃分為區域教育均衡、城鄉教育均衡、學校資源均衡、軟硬件均衡等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旨在消除地域學校的教育差距,包括辦學條件、辦學質量、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水平等等方面的教育差距,有效貫徹落實基礎教育中的教育公平。
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教育公平始終是義務教育準確的永恒目標。為此,各校應該探索可以實現教育公平與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教育信息化就是其中之一。
所謂信息化,實際上就是有目的地推進與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具有長期性與持續性的特點。如今,信息化體現在教育領域,就是要讓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利用,以實現有效的信息交流與知識共享,最終提高教育質量。因此,信息化不僅是可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方式。具體而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教育信息化可以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既推進教育思想與觀念的現代化,又推進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可促動整個教育系統的先進發展,從而促使教育領域的深化變革。
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打破以往教育資源的封閉形式或者壟斷狀態,讓教育資源可以真正成為供學生學習所需的知識海洋。而在教育資源共享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無疑可以縮小區域內和地區間的教育發展差距,為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很好的保障性條件。
再次,教育信息化可以實現學習環境的多元化、開放化。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教師能夠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確保教與學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發現與解決,有利于充實教學內容,調整教學內容,甚至更新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使其可以在相互信任、尊重的平等而安全的交互環境下實現高效的發展[2]。
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路徑
(一)抓好農村教學點的教育信息化建設
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理念被提出之后,教育工作者就要在現代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背景下意識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為了真正縮短區域內和地區間的教育差距,還需要抓好一些農村教學點的教育信息化建設。至今仍舊有一些農村教學點還沒有接入互聯網,有些農村教師還沒能擁有自己的辦公電腦,“班班通”也未得到普及,“人人通”的覆蓋面也不夠大。因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薄弱點所在,進而加強這些教育信息化水平低的農村教學點的信息化建設。
為此,我們要加強互聯網接入工作、信息化設備的配備工作,要加強農村教學點的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并且加強學校的“三通”建設,避免出現多媒體教室轉型不及時、接入速率低、“三通”建設不通暢等方面的問題,切實克服教育信息化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在這個方面,我們可以借鑒一些省市的經驗,積極開發移動終端電子書包,優化教育教學的課件應用條件,并且提高各校教學辦公用的計算機設備配置率,讓師生都可以暢通無阻地進行網絡上的互動、交流。
(二)加大義務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要注重加大義務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在這個方面,我們應該對現有的各項教育均衡發展的扶持政策進行統籌,并且注重提高義務教育公用經費省級負擔比例,貫徹落實精準扶貧脫貧的教育舉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將現代化省級獎補資金優先運用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這方面,讓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得到保障。在這個基礎上,各校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與學校經費的利用情況,因地制宜地確定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生均公用經費支出比例,以保證在加大義務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的同時,還能合理地利用公用經費,切實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健康發展。
(三)充分利用教育大數據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信息化背景下,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發展可以推進各學校教育云的建設,實現教育資源的快速整合,形成完善的教育大數據庫,打破信息孤島,讓教育數字資源配置可以最優化,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3]。而且在這一教育大數據的發展背景下,我們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為此,我們可以開設一站式的網絡課堂,例如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名師課堂等等。同時,我們還可以建立起微課和慕課等智慧教育的示范項目,在名師的引領之下,可以點評農村教師的曬課,讓名校與農村學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在精準培訓模式下,打造出業務精湛且結構合理的教育信息化教師隊伍。在這樣的教師隊伍保障下,我們可以在教育領域靈活地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新時期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是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途徑。而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實現提供有利條件,我們需要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的優勢,采用多方面的措施來加強這一教育信息化建設,著力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栩銘,鄧旭輝,何曉婭.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實踐與發展策略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6-8.
[2]陳秋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問題研究[J].教育參考,2017(02):22-27.
[3]楊華利.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助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