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灝
【摘要】網絡時代的發展促進了當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網絡環境給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較多困難。文章對網絡環境下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現狀做出了分析,從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優化德育管理、創新德育教育方式等方面來解決當前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困境。
【關鍵詞】網絡環境;農村高中;德育教育;現狀與策略
互聯網的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與機遇,它的互動便捷性及開放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滲入到教育教學中,特別是給德育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教育條件和機遇。科學的發展使網絡技術不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工具、一種手段、一種方式,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對現實生活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價值觀念的形成無不同網絡緊密相連。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中如何創新德育教育的開展工作,是學校需要思考的重要方面。
一、網絡環境下農村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教育的內容過于老舊
伴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信息的傳播速度和獲取速度加快,學校要及時更新德育教育的資源。對于農村中學生來說,他們接觸網絡的時間比較短,對網上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網上獲取信息以及在各種網站論壇上發表自己的言論與看法,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獨立性。實際的德育教育內容比較枯燥,形式比較老套,觀念比較陳舊,不能用正確的、新穎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學習。只有發揮網絡時代信息快速傳播的優勢,用新的德育教育內容來引導學生,才能彰顯出德育教育的管理效果。
(二)德育教育管理的手段單一
在當前的德育教育管理中,教師的管理手段比較單一,大多還是會利用傳統的管教方式。這種教育管理的方式沒有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導致課堂毫無生氣,使得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德育教育課變成一門空有說辭的課程。農村中學的學生大多數都是“00后”,他們有自己的創新能力,能及時從網上獲取信息[1]。所以教師要改變老套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不能一味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要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創新德育教育方法,帶給農村中學生新的思考方向和情感體驗。
(三)德育教育管理理念比較僵化
網絡在當今社會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在很多農村中學教學中,教師對網絡有一定的抵觸心態。一小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荒廢了學業。教師認為網絡只會為學生帶來消極的學習態度,沒有認識到網絡可以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沒有正確看待網絡給當前德育教育帶來的機遇[2]。有些教師自身觀念老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德育課,影響了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興趣,不能使用正確的方法和思想來引導學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影響了德育教育的正常開展。
(四)網絡發展存在一定的隱患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在教育方面,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方便,給德育教育管理帶來一定機遇,但同時也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由于網絡上的信息更新快,信息量大,其中包括一些不真實的、不健康的信息。對于農村中學生來說,他們本來見識到的事物就比較少,社會閱歷淺,加上正處于成長階段,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信息的甄別能力不夠,受不良信息的影響,沉迷于游戲,熬夜、逃課等不良學習習慣接踵而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作息及學習[3]。由于學生處于青春期,其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影響,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二、網絡環境下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管理的策略
網絡德育教育是現代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現階段德育教育管理的發展趨勢。面對網絡環境帶來的各種機遇與挑戰,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要改善德育教育的管理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促進德育教育的發展。
(一)更新德育教育的內容,增強德育教育的說服力
受到經濟條件的影響,農村學校的軟件及硬件教學設施都存在的局限性。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內容,會使德育教育的說服力不足。在德育教育的結構上,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結合網絡的特點,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法制紀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網絡心理教育、網絡人文科技知識教育等構建多層次的教育體系,以提高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認識,使其感悟道德的力量。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的內容,不能僅僅依靠原有的知識點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在德育教育內容上,我們不能僅局限于常規思想教育,要從馬克思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傳統美德、法制法紀、身心健康、理想前途、勞動創業及個性發展等多方面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德育教育內容。農村中學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和學校的實際出發,更新德育理念。可以用“社會-學校-家庭-學生”相結合、“學校-年級-班級”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知識-能力”相結合等方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創新德育教育管理方式,增強德育的吸引力
傳統的德育管理一般融入課堂教育中。教師主要以講述的方式給學生灌輸德育思想,在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21世紀的網絡信息時代,德育教育管理的方式不能局限于座談、課堂授課等傳統的教育理念,而是要借助網絡信息的幫助,創新德育教育管理的方式,以更有趣、更生動的方式增強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在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管理中,教師依然存在對網絡的抵觸心態,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阻礙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農村中學教師要提高對網絡的正確認識,把網絡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的開放性及便攜性,積極創新德育教育管理方式。利用網絡的開發性,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德育活動,或者針對一些熱門的話題進行討論。所以教師可以建立班級QQ群,讓學生不僅在課堂可以討論,也可以在課下隨時跟老師、同學進行討論分析[4]。將網絡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把抽象的內容變成實際可感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愿意去學,去了解德育的內容。
(三)創新德育教育的管理理念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進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把課堂上的知識帶到生活中,把生活中的事件引入到課堂上。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開展一些德育活動,比如辦班級報刊、國旗下的講話、升旗儀式、班會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在課外,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加一些志愿者活動、學雷鋒、拾金不昧等活動。在特殊日子里,例如五一“愛勞動”、十一“愛國主義教育”、三月十二“植樹、保護森林教育”等節日,組織一些相應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親身參與活動,學習領悟到德育教育的精神[5]。
(四)優化德育管理網絡環境
在網絡環境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網絡對中學生帶來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中學教師作為學生教育的引導者,應該具備敏銳的信息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辨別網絡中的各種信息,努力為中學營造健康文明的德育教育網絡環境。首先,教師要健全網絡管理制度,盡量過濾掉一些垃圾信息,為中學生營造一個純凈的網絡環境,讓其受到良好的熏陶與教育。其次,可以在校園內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豐富中學的文化生活,多組織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網絡文化活動,幫助中學生提高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樹立健康的網絡意識,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德育教師也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應用新的教學手段,將傳統德育教育與互聯網德育教育相融合,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三、結論
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現在適合中學生的網站并不是很多,83%的學生認為比較少,61%的學生認為非常少[6]。因此,在網絡環境下,在農村德育教育管理中,教師要規范網絡信息的使用,避免學生誤入歧途。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德育教育環境發生了顯著的改變。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存在很多未被發掘的寶藏,教師利用網絡的優勢做出理性的思考與判斷,不能瞻前顧后,墨守成規,要積極創新教育理念,強化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勇于解決新的問題,研究新的德育教育管理方式。要將傳統的德育管理與互聯網相結合,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解決德育方面所面臨的問題,使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走上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楊宏明.當前農村中小學德育教育現狀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01):172.
[2]姜麗霞.當前農村中學德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7(02):11.
[3]張春敏.農村中小學德育教育時效性研究[J].明日風尚,2017(15):164.
[4]鄧煥修.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小學德育管理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文理導航,2018(09):88.
[5]孟海.基于中學德育教育現狀及方法論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4):248-249.
[6]黃麗霞,史喜平.網絡環境下開展學校德育工作方法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