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妮
【摘要】在中等職業教育旅游專業領域,校企合作幾乎成為該專業開展教育的重要載體。但是由于培訓教育的策略不合適,現有的中職教育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校企合作這一模式的發展。因此,在校企合作視域思考如何改進中專職業旅游專業技能培育的策略是眼下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校企合作;中專職業教育;專業技能培訓;改進策略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
目前,校企合作是中職旅游專業的重要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對于學校、企業以及學生個人都具有重要意義。對學校來說,校企合作模式為本校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的機會,也有利于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對相關企業來說,企業能夠獲得充足的高質量旅游管理人才和導游,為公司增添新鮮血液;對學生的意義是最明顯的,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實習的機會,盡早地接觸相關工作,而且有利于畢業后就業問題的解決[1]。綜上,校企合作這一模式對于職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有的旅游專業技能培育策略的不足之處
首先,現有的中職旅游專業培育缺乏比較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學校雖然給出了一般的目標定位,希望通過旅游專業方面的教育培養出既能夠從事旅行社的管理業務,又能夠擔任導游一職的人才,但實際上這樣多元化的目標反而使學生在自身定位時難以選擇,最終無法培養出市場真正需要的旅游人才。
其次,中職學校的實踐教育不足。無論對于哪所學校或者哪種專業的學生來說,實踐才是最終目的,對于中職旅游專業來說更是如此,學生不僅要掌握過硬的理論知識,而且應該多加實踐。但是,就目前整體的調研情況來說,大部分學校普遍缺乏一個供學生進行實訓的平臺,這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不利的。
再次,學生就業導向不夠穩定,教師隊伍的建設明顯不足等問題都是目前中職旅游專業所暴露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必須利用好校企合作這一模式,利用好企業所能提供的資源,盡量地改進中職旅游專業技能培訓的策略,促進中職旅游專業的更好發展。
三、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旅游專業技能培育策略改進的具體分析
(一)學校聘請企業員工兼職旅游專業教師,充實教師隊伍
職業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實施可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必須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應用人才,補充我國一般職業的勞動力缺口。因此,中等職業教育應該偏向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在這種背景下,具有專業實踐經驗的教師應該擔任起教育的重任。但在目前的狀況下,中職學校的教師基本都是理論教師,很少有相應的實踐經歷,且教師隊伍缺乏的問題比較突出。
針對這一問題,在校企合作的視域下,聘請企業的員工兼職旅游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企業的員工不僅具有相應的旅游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實踐經驗足夠豐富,這些兼職教師能夠為學生講解在從事旅游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狀況和問題,教會學生如何去應對和處理。這樣的課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的實習適應課,對于學生接觸實際工作是很有用的。此外,聘請公司員工進行兼職教育還可以緩解學校師資緊張的問題,而且公司人員也可以獲得兼職的機會,具有較高的積極性。
(二)依托公司資源,開展實踐學習課程,讓學生提前進入實習期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更好地適應旅游公司的用人要求,學校開展實踐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鑒于學校可提供的實習平臺有限,資源不足,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臺是很有必要的[2]。學校首先和企業商議,確定實習課程和實習的具體方式。例如,學校此次派出100名學生進行實習,需要公司為這100名學生安排實習崗位。公司可以安排其中40名學生進行旅游行政事務的實習,留在公司進行統一培訓和實習;安排另外60名學生進行導游實踐的學習,1名導游帶3名學生,導游在帶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時的培訓,教給他們需要注意的點,以及一些和游客溝通的實用技能。實習教育培訓時間安排為一周,而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旅游事務管理工作的導游接團工作,再進行一周。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能真正接觸到將來可能會從事的工作崗位,提高實踐能力,學會總結經驗,做好將來就業的準備。這種校企合作的實習形式將學校與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是一種較好的改進中職旅游專業技能培育的策略,值得借鑒和推廣。
(三)將教學案例引入課堂,突出特色教學
中等職業教育的課堂在突出實踐性的同時,也一定要突出課堂的趣味性,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本專業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又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3]。在創造趣味課堂的過程中,將教學案例引入課堂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展示一個導游對出現不文明行為的游客進行勸阻的案例:
一名游客在游覽某景區的過程中,想要在景區的一尊雕塑上面刻上“×××到此一游”的字樣。導游看到后上前勸阻:“您好,先生,這里不允許在上面刻字,這是違反景區的管理條例的。”游客:“這又不是你家,你管我干嘛!”導游:“這雖然不是我家,但景區是公共資源,公共資源怎么能允許私人進行破壞呢?所以,先生,希望您遵守景區條例,堅守文明!”這樣的交流既不過激,又能夠提醒游客注意文明,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還有一些景區具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學生掌握一些地區的特色也是很有意義的。例如,在新疆的景區,作為一名導游,一定要了解一下當地的民族特色、地區風情,這樣才能更好地解說,同時也能避免與當地居民產生沖突。下面給出一段解說武漢大學的解說詞:
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個牌坊,這是1993年武大百年校慶時由校友捐資修建的,正面“國立武漢大學”六字是由王世杰先生所書,他是國立武漢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是湖北崇陽人。牌坊背后的篆體大字“文、法、理、工、農、醫”是武漢大學最初的六大學院,前方的金色大字是百年名校武漢大學的校訓“自強、弘毅、求是、拓新”。
這樣一段解說詞盡量突出了景區的特色,更好地將特色帶給游客。這也是旅游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的。這樣的案例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接近將來的工作,也是為了適應校企結合的教學模式。
四、結束語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如何改進中等職業教育旅游專業技能培育的策略,是我們需要繼續探索的問題。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課堂的實踐性、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緊密聯系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充分調動學校與企業雙方的資源,更好地為學生的職業培訓服務,實現學生、學校與企業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曲秀梅.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7(35):21-22.
[2]張玲.中職旅游專業人才供需的問題及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