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蘭鑫
(山東省乳山市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山東 威海 264500)
興趣是小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和持續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運動興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后天的引導逐步培養而形成的。乒乓球運動,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其趣味性和娛樂性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是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有效助力。乒乓球教學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小游戲進行,培養小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喜愛,引導小學生體會乒乓球運動的樂趣,從而產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
近年來,小學生體質下降成為社會和教育界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小學生正值身心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體育教學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乒乓球又是小學體育教學重要的環節。乒乓球的趣味性可以引導小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從小學生身體發育的角度來看,乒乓球教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小學生協調性、耐力、體能、力量的增強也都有積極的作用。從小學生心理發展角度看,乒乓球可以使小學生從繁重的課業壓力中得到釋放,增強學生間的交流,緩解學生內心的不良情緒,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現階段的小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物質生活優越,吃苦耐勞的品質欠缺,往往遇到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乒乓球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刻苦訓練,才能鍛煉出精湛的技藝。乒乓球同樣具備競技體育所具有的競爭性,通過乒乓球教學的開展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小學生意識到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未來步入生活必須面臨各種各樣的苦難和挑戰,唯有以積極的心態、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才能從容面對未來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與挑戰。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文化課程仍是小學階段學校教育的重點對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小學體育課程的設置缺乏必要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乒乓球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一部分,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根據調查發現,現階段大部分小學乒乓球教學的課時數還無法保證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技能的提高。小學對體育課程的設置多是1周2節課,而這短短的課時還要學習籃球、足球、田徑等諸多項目,可用于學習乒乓球的時間就更無法保證了。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還未實施分班制教學,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與的運動項目,即便對乒乓球興趣濃厚的學生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指導,久而久之就會逐漸磨滅學生對乒乓球學習的興趣。
小學體育教師的選拔相對比較寬松且專業性不強,很多小學在選拔體育教師時只關注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但忽視了具體項目的專業能力,如從體育類院校招收體育教師,但實際教學該教師可能同時擔任籃球、足球、田徑、乒乓球等多個運動項目的教學,如此就無法保證教師在乒乓球專業上的教學能力。甚至很多乒乓球教師自身對乒乓球的技能掌握和內涵的認知還不夠透徹,就更無法引導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認知。同時,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也欠缺,影響了其創新能力的提升。
雖然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改革已開展多年,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體育教學改革進行緩慢,體育教師對體育課堂創新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枯燥乏味,很容易造成學生對體育課堂產生負面的情緒。現階段小學乒乓球教學仍然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灌輸式”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學生對自身不足之處的理解和認知不足,不利于學生技能的提高。單一枯燥的乒乓球教學模式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反而會影響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性。
提升小學乒乓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培養小學生對乒乓球運動和學習的興趣,通過興趣帶動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小學生的自主學習。乒乓球教學對小學生個體發展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不僅能夠鍛煉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小學生的協調性、新陳代新、呼吸系統、智力的開發等都也有積極的意義。授課教師除了要傳授小學生教材內容規定的技能外,還要適時引導小學生認識乒乓球的內涵和參與乒乓球運動的價值,從根本上激發小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和興趣。在進行乒乓球教學時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宣傳我國乒乓球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引導小小學生認識乒乓球作為國球在國際賽事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并播放相關的宣傳片。從學校的角度,學校要強化對乒乓球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校園廣播、海報等形式宣傳乒乓球運動,并組織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乒乓球運動,引導小學生積極地參加,培養小學生對乒乓球的情感,增加小學生對乒乓球學習的興趣。
乒乓球技術復雜多變,具有較強的對抗性,小學生對乒乓球的掌握尤其是技戰術的理解相對比較緩慢,在初期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加上小學生心智穩定性較差,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情感。為了減輕小學生初學時的心理負擔,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組織適合小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盡快培養小學生對乒乓球學習的興趣。課堂形式的創新,首先要求教師具有不斷吸收先進教學經驗的能力,再根據班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遷移。其次,要善于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小學生對教學語言的理解能力較差,對很多專業術語的理解會比較吃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乒乓球知識及技能的示范播放出來,尤其是技術動作的演示,在教師講解后可以通過慢動作的形式播放,促進小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最后,教學活動要適合小學生心理發育的特點,盡量多的以趣味性、競技性的游戲進行,避免小學生因課堂氛圍過于枯燥產生對乒乓球運動的抵觸情緒,盡可能地提升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師資隊伍的建設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第一,要提高乒乓球教師的選拔要求,乒乓球教師必須由具有乒乓球和教育學專業知識的教師擔任,不能共用其他學科的教師,保證教師專業性的同時給予乒乓球教師足夠的環境和時間進行課堂創新。第二,教師的在職培訓要長期進行,既要多組織乒乓球教師前往乒乓球教學開展好的學校和地區進行研討學習,又要組織學校內部各學科之間的交流溝通,確保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時地運用到小學乒乓球教學中。第三,對教師組織校園乒乓球活動的能力要進行強化,除了基本課堂形式的豐富,還要定期舉行校園乒乓球活動,給小學生提供足夠多展現的機會,提升小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程度。
乒乓球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還需要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考核和監督,科學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既是保證乒乓球教學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的保證,也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時地進行改正。以往一次性的期終考核不利于小學生對自身學習成果的檢驗,教師也沒有辦法及時地發現教學的不足,嚴重影響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教學評價可以進行多層次、多元化的考核,如課間的小測、競賽檢驗、學生間的互評等等。除此之外,學校對教師教學成果的評價體系也要進行完善,不能僅靠競賽成績評定教師的教學成績,要通過科研、相關活動的舉辦、學生進步程度、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多方面開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及全面健身的展開,雖然小學生可以在學校接受乒乓球教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小學乒乓球教學有效性尚未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無論是學校的重視程度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課堂和校園乒乓球活動的組織都有待加強。小學乒乓球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首先要強化學生興趣,其次要豐富課堂形式、提升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再輔助以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確保小學乒乓球教學有效性的實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