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賀 廣西二輕高級技工學校
信息化教學是當前中職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也是激發學生積極性、變革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途徑。在“中國制造2025”綱領指引下,中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各種優勢資源優化教學模式,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體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體能素質的重要方式,利用信息化優勢構建現代化的體育教學課堂,助力中職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在傳統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受教學模式、方法理念等多種因素影響,出現了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參與積極性不夠等問題。在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只有對現有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提高體育教學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才能根本上解決中職體育教學的各種問題。
當前中職體育教學仍然使用傳統“動作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形式,教學活動主要通過老師口頭講解和動作示范來開展,整個體育課堂存在教學形式單調、內容單一等問題。由于該教學形式缺乏足夠趣味和創新性,很難使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形成持續參與熱情,學生更無法保持課堂注意力,直接影響了中職體育教學效果。
目前中職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多種狹隘認知。第一,部分體育老師片面認為體育課程是一種“存在”于操場的教學形式,對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缺乏必要性認同。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理念滯后和創新性不足等問題。第二,部分體育老師對建設信息化課堂的價值認識不到位,加上缺乏足夠的信息化技術知識,很多中職體育課堂在應用信息化時,依舊停留在“看視頻”、“念課件”等表層階段。第三,在教學考核評價上,中職體育課堂仍然以考試、測試成績為評判依據,考核評價與課堂教學之間銜接度不足,存在“脫節”現象,影響了體育課堂教學方案的適時調整與優化[1]。
傳統中職體育課堂完全由老師主導整個教學進程。從教學內容的篩選到教學方案的制定等各個環節,都由老師來確定。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多扮演了被動參與的“角色”。學生大多按照老師布置的要求來參與體育知識學習,缺乏主動探索的意識,課堂教學實效不佳。學生參與體育學習過程中,缺乏屬于獨立展示的空間,影響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習慣培養。
在中職體育教學活動中,對視頻、多媒體終端等多種信息化資源進行整合,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模塊化”改造,打造信息化課堂教學,將在真正變革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形成“學生為本”的立體高效、智能創新的課堂。具體來看,基于信息化應用的中職體育課堂教學將實現:
與傳統體育教學不同,使用信息化技術使體育課堂從傳統單一的“動作示范”轉化為立體形象的教學課堂。老師借助多媒體、視頻等資源講述體育動作與技術,為學生全方位展示體育動作姿勢。此外,借助信息化技術所打造的體育課堂所具體承載的內容信息更加豐富。在現代信息技術助力下,老師可以將各類課外教學素材融入到體育課堂中,使學生學習到更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2]。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中職體育課堂中,學生不再是傳統被動參與的學習狀態,學生有更多“選擇權”。通過充分發揮信息化平臺的生動展示優勢,有效降低學生理解技術要領和動作姿勢的難度,更有效幫助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有助于學生探索全新的知識和內容,根本優化中職體育課堂教學。
在信息技術推動下,中職體育教學課堂不再局限于運動場中。通過發揮智能終端和互聯網的優勢,教室、運動場館等都能成為學生學習體育動作和知識的場所。師生之間也不再是傳統的“講述”與“接受”的被動關系,通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更多自由學習空間,有利于學生形成體育訓練興趣和健康的體育習慣。因此,教育現代化驅動下的中職體育現代課堂,從本質上實現了體育教學模式的全面創新[3]。
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時代環境下,以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的職業教育面臨新的更高要求。學生想要更好發揮個人實踐技能,就需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質作鋪墊。因此,在當前中職學生培養過程中,要利用好體育教學的“載體”優勢,發揮信息化課堂的傳播互動優勢,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進而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質。
中職體育教學要將應用信息化技術作為優化教學模式的重要“切入點”,通過發揮信息技術的容量優勢,有針對整合體育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切實滿足中職學生的學習需求。第一,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結合體育課堂教學需要,收集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輔助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第二,老師要注重從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學習需求出發,更新體育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有側重的培養學生的體育特長和運動愛好。學生借助信息化平臺反復觀看學習視頻,在共享教學資源的同時,優化學習效果[4]。
在中職體育信息化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使用新技術和設備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通過使用圖片、視頻等各類教學資源,為學生打造生動形象的體育課堂,讓學生在動態教學環境中,形成積極參與體育課堂學習的良好興趣。第一,要利用信息技術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改造,構建“視頻+圖片+PPT”相結合的多類型教學形式,形象展示體育教學的內容,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第二,使用信息化軟件對體育教學的難點與重點進行動作分解,通過播放教學畫面,有效消除學生的學習疑惑,使學生形成更清晰、直觀的學習印象,幫助學生更直接理解體育教學的規范要求,實現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最佳認同。第三,要發揮信息化體育課堂所具有的形象、趣味優勢,幫助學生對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形成更具體的理解與認同,進而培養學生形成相應興趣和愛好,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質提供幫助。
中職體育課堂要發揮信息化的“溝通”優勢,夯實體育教學陣地,優化調整師生關系。第一,老師要樹立“學生核心”的課堂意識,注重發揮信息化技術在溝通互動方面的優勢,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構建多元化體育課堂,實現優質教育。第二,要發揮信息技術在環境開放、資源融合和內容共享等多方面優勢,打造互動性強的智能教學環境,通過發揮大數據、新媒體等技術優勢,真正推進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在中職體育教學創新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實時課堂監督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應用優勢,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和學習結果進行智能化分析,根據具體情況對體育教學方案進行優化,從而實現中職體育教學的理想效果[5]。
在教育現代化日益成熟的今天,信息技術為教學創新提供了充足的技術“動力”。借助信息化軟件、多媒體教學平臺,將體育課堂教學與技術應用有機融合,為學生營造“置身其中”的感受體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溝通優勢,及時收集中職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需求,打造個性化課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了解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和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通過綜合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樣化優勢,從而打造學生為主、針對性強的現代中職體育教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