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梅 瓊臺師范學院體育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傳統體育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并且成為人們進行自主鍛煉的項目。高校為發揚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和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逐漸開展了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然而傳統體育養生專業作為一門新興專業,在開展過程中仍面臨著許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促進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順利開展,對弘揚傳統體育文化,增強人們體質健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目前,傳統體育養生專業多在一些體育院校或綜合性院校開設,而其他院校開設的較少。而且,傳統體育養生課程多為武術專業的必修課,而多大數院校多為選修課,其課程內容主要以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為主,很少將傳統體育養生的課程內容在體育課程內容中體現。當前,傳統體育養生專業也缺乏專業統一的教材,課程內容沒有規范性、統一性,課程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學生體能的恢復,預防運動損傷等,注重鍛煉實踐,而很少涉及到理論授課,理論授課不足,學生也很難感受到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傳統體育養生課程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也很難激發起學生對傳統養生專業的興趣。
當前,只有32.3%的高校開設了傳統體育養生專業,可見,高校還沒有意識到傳統體育養生理論和技術的重要價值,對其認識不足,這也嚴重阻礙了傳統體育養生專業在高校的順利開展。傳統體育養生課程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夠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學生對傳統體育養生還是很感興趣的,傳統體育養生課程激發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學生也逐漸意識到傳統養生體育養生專業的重要性,但由于當前傳統體育養生課程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傳統體育養生課程的積極性,阻礙了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順利開展。
目前,我國高校缺乏專業的傳統體育養生課程教師,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教師多由普通體育教師擔任,體育教師雖然進行了傳統體育養生課程的學習,但其專業素質、知識理論、技能實踐等與專業教師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課堂質量較專業教師來說效果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順利開展。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教師多為45歲以上,35歲以下的教師較少,雖然年齡較大的教師經驗較為豐富,但是缺乏一定的創新及活力,因此優化傳統體育養生專業教師的年齡結構,提高教學水平,增強教學質量,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推進傳統體育養生課程的普及及發展。
近幾年傳統體育養生專業逐漸受到了高校的關注,一些院校為培養社會所需人才逐漸開設了傳統體育養生專業,但是就目前的社會就業前景來看,傳統體育養生專業雖然有著較好的就業前景,但是當前社會行業所需人才較少,傳統養生行業還沒有形成系統化、標準化的就業渠道,學生對就業前途感到迷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普及與發展。
高校應當優化傳統體育養生專業課程設置,編寫課程專業教材,形成規范、統一的教學內容,并結合專業的實際情況開展課程,提升專業的就業率。課程設置也可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程,除本專業學生為必修課外,也可設置學分吸引其他專業的學生學習傳統體育養生課程,擴大普及率,從而促進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發展,使學生懂得其課程的價值所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著傳統體育養生課程的開展及課堂質量。但目前,我國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教師總體呈現師資力量較低的現象。因此,增強師資力量是亟須解決的問題。高校可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傳統體育養生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也可以通過引進師資的方式豐富當前的師資隊伍,提升隊伍的專業素質水平,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更好地發展傳統體育養生專業,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傳統體育養生專業課程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仍舊是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學生的積極性較差,興趣也不高,因此,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課程內容,或利用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傳統體育養生課程的學習中來,促進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發展與普及,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傳統體育養生課程對增強學生體質、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現階段,我國開設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高校較少,重視程度低、師資力量不足且就業渠道不規范等,因此高校應當優化課程設置、增強師資力量、豐富傳統體育養生專業課程的內容及形式等,從而促進傳統體育養生專業的普及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