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 北京體育大學
為充分利用北京市的教育資源并促進其相互融合與共同發展,北京市教委于2014年對北京市教育狀況進行研討并決定利用高等學校及社會力量的優質教育資源支持中小學開展體育、美育特色工作,其目的在于進一步推動中小學階段的體育美育教育的發展(簡稱“高參小”)。“高參小”項目開展多年,在此期間,相關高校及社會力量高度重視該項目并貢獻出獨具特色的優質教育資源,極大地充盈了學校教育的校本課程與社團課程,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成果,在課程建設方面,注重任課教師教案撰寫及授課的專業性;在競賽參與方面,組織學生參加多種項目的比賽并取得了北京市級及以上的優異成績;在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方面,引入多學科的學習項目,拓寬了學生的選擇空間,學生的學習生活變得充實多彩。項目發展朝著預期的目標前進,充分發揮了以高等學校及社會力量促進“高參小”學校教育發展的優勢。
柔力球作為我國新興的民族體育運動,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以弧形引化的太極原理為理論基礎,技術特征鮮明,運動形式活潑,花式柔力球套路演練優雅從容,網式柔力球隔網對抗驚險刺激,其在全民健身政策的指引下結合現代運動健身理念,集民族性、健身性與觀賞性于一體,其“行云流水”般的獨特風格更是吸引了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關注。
柔力球運動的訓練形式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柔力球系列技術動作的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指關節力量及靈活性繼而促進大腦發育,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進一步開發;柔力球表演套路的教學可以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身體協調性,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動作規格與熟練度;柔力球隔網競技教學能夠使學生在快節奏的練習中集中注意力做出應對動作,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運動反應能力,更有利于學生更為全面地掌握柔力球運動技能。柔力球社團課程能夠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開發學生的運動潛能。
學生的柔力球運動學習階段,從練習基本動作到練習花式套路再到學習隔網對抗技術,是一個層層遞進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收獲積極的運動體驗,更能通過克服練習時遇到的團難與挫折,培養堅強的個性,通過重復練習掌握運動技能,建立耐心,擁有運動成就感,通過隔網競技練習培養拼搏和競爭意識,通過體驗民族體育運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民族體育文化的理解力與審美力。
柔力球運動入校園,獨具民族文化特色,體現了“高參小”項目傳播與發揚民族體育運動的特色,體現著教育資源的優質與豐富,以柔力球運動充實校園社團課程,拓寬了學生業余體育活動的選擇空間,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體育素養,既能夠以柔力球社團課程為載體向同學們傳播民族體育文化,又能夠體現“高參小”項目特色與學校的辦學特色,擴大社會影響力。
民族體育運動具有鍛煉人民體質、振興民族精神的作用,而柔力球運動更是體現著我國優秀民族體育文化的魅力,展現了我國的民族文化自信,而柔力球社團課程與學校體育相結合,就是將民族體育文化引入學校體育,不僅能使學生體質強健、精神飽滿,更能讓其體會到民族體育運動的獨特魅力,繼而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
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出發點與落腳點進行課程設計,由易至難,由淺入深,教學活動要分階段進行,做到層層遞進,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此過程中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因材施教為教學的方法指南。
社團課程的開展要以豐富的科學理論作為支撐,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教育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以理論為依托開展教學實踐。
在柔力球社團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安全原則,提前考慮到可能發生的運動風險并及時規避,在集體練習的過程中時刻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注意自身安全,培養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從多個方面保障學生的運動安全。
民族體育運動作為民族瑰寶具有發揚民族精神與增進民族文化認同的作用,在“高參小”項目中開展柔力球社團課程,意義深遠,能夠弘揚民族體育運動精神,提升柔力球運動在祖國年輕一代中的認知度與影響力,對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具有深刻意義。柔力球社團課程借助“高參小”項目提供的良好平臺在學校體育中進行發展,要以不斷提升課程質量為目標,更加符合學校體育的教育準則,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運用更加專業有效的教學方法,從多角度進行完善,努力打造精品課程,進一步推動柔力球運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