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張玲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在信息化時代,網絡能夠給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和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進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合作共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文章對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能動性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教學;能動性;學生;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0-0073-02
新課改與傳統教學理念有著根本的區別,新課改強調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其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師生的地位和關系,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得師生關系更融洽,溝通更高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才能保證高效的學習效率,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一、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能動性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只有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進行學習,從而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當學生將這些疑惑和問題反饋給教師之后,教師才能將這些問題歸納,從而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據此及時調整學習目標,改變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拓展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正處于好奇求知的階段,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外界影響。因此,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可以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讓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數學的關注度更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二、 發揮學生學習能動性存在的問題
1.缺少有效的調動方法
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很多事情包括學習數學都有可能是“三分鐘熱度”。所以,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就需要教師的調動和引導。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調動學生能動性的方法比較匱乏,大多是采用口頭表揚的手段。雖然這也能滿足學生的榮譽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但時間久了學生會覺得缺乏新意,學習熱情逐漸降低,能動性的發揮也會受到影響。
2.缺乏完善的考核機制
教師雖然一直在強調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但缺乏完善的考核機制,部分教師還是用成績來決定一切,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付出和進步,忽視了學生需要的認同感和尊重。這樣,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認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產生消極情緒。這些都不利于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 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能動性的策略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青少年學生在做事或學習時很少有明確的目標,更多的是出于對事物或學習的興趣或需求。因此,要想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當學生真正對數學感興趣、喜歡數學時,就會帶著愉悅的心情進行學習,學習氛圍會更活躍,學習效果會更顯著。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可以將鐘表帶入課堂,通過實際演示向學生講解鐘表上的時針、分針和秒針的關系。然后,教師可以問學生:“現在鐘表上顯示的是幾點?”當學生回答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再問:“如果我要將鐘表顯示在某某點某某分,鐘表的時針和分針是什么樣的?誰能幫我撥動一下?”學生就會踴躍參與進來,教師再問:“那誰能告訴我從之前的時間點到現在過了多長時間呢?”教師通過這樣不斷的啟發式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大有幫助。
2.實現教學生活化
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來源于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共鳴,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而且可以實現新課標要求的教學生活化,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由于學生對人民幣有一些基本認識,但缺少親自使用的經歷,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用的紙幣進行生活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先明確認識手中的各種紙幣的面額,再將不同面額的教學紙幣發放給學生,用印有圖案的卡片代替實物進行買東西的情境模擬。這樣,學生可以選擇各種不同的自己喜歡的“物品”,一名學生作為“收銀員”進行計價并“收款”,買東西的學生將自己手中的“人民幣”交給“收銀員”“付款”,然后進行角色互換,進行新一輪的“買賣。”這樣貼近生活情境的教學,有很強的趣味性,能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對貨幣的價值和使用產生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對貨幣知識的應用能力。
3.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信息化時代,學生從小就接觸電子產品,因此相比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進行重難點講解,可以通過多媒體收集更多的教學資源進行拓展教學。例如,到了小學中年級之后,數學知識的難度開始升級,從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開始轉向綜合計算,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對一些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就會比較大。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演示教學。如對于數學題“把木頭鋸成4段要15分鐘,那么把木頭鋸成2段需要幾分鐘”,有的學生很直接地就列出算式15÷4×2=7.5,這顯然是錯誤的。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鋸木頭的過程,讓學生發現原來把木頭鋸成4段只需要鋸3次的時間,而鋸成2段則只需要鋸1次,因此正確答案應該是15÷3×1=5。這樣的多媒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重難點知識,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4.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合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發揮學生能動性的有效方法。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和表現欲,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在進行分組時,教師應堅持“組內存異,組間求同”的原則,保持各個小組的水平基本相當,而組內各成員的性別、性格、學習水平、組織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這樣才能形成互補和帶動作用,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發揮每個學生的能動性,促進班級整體水平的提升。
5.通過評價考核激勵學生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教師都應該對學生做出考核與評價,不僅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考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態度、取得的進步、做出的貢獻等。教師應對表現優秀的學生提出表揚,或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其他學生也做出肯定,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同時還要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給出指導意見。這樣的評價考核,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受到了尊重,從而樹立學習信心,更加努力學習。
四、結束語
總之,新課改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毛思靈.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1).
[2]余云珍.中學數學課堂學生學習能動性培養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0).
[3]盛潔.學生數學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5(31).
[4]馬建偉.在數學教改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16).
[5]陳靜.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的能動性[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06).
[6]申蓮菊.發揮主體能動性優化數學課堂教學[J].青海教育,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