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濤 曲美紅
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受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影響,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出現了一定的偏差,為思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針對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進行探析勢在必行。
1.重視個人利益,缺乏社會責任感。目前,有些民辦高校大學生過于關注自我發展,注重追求個人幸福、個人社會地位等,然而,在對人對事方面表現出“各掃門前雪”的冷漠態度,服務與奉獻精神缺乏,事事都要求回報。雖然這些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都表現出能夠理解奉獻精神、集體利益為重、社會責任感的道理,然而,并沒有將這些付諸于行動,只是當作口號,說與做相背馳。
2.個人理想多樣,實踐能力差。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之間的生活環境、家庭狀況、教育經歷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存在不同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完全不同的現象。部分民辦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出現了偏差,過于注重對金錢和權利的追求,認為只有獲得金錢和權利才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成就感和社會地位。部分民辦高校大學生雖然能夠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但受生活環境、社會不良風氣和學習壓力的影響,逐漸迷失了自我,無法正確認識自己,表現出迷茫和困惑,面對困難和挫折缺乏毅力,承受能力較差。這部分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主要是由于其社會實踐經驗缺乏、思想行為較為幼稚、單純,書本和教師是其理想信念樹立的源泉,缺乏牢固的基礎,加之年齡較小,思想活躍,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往往表現出迷茫、混亂與困惑的狀態。
3.道德理想高尚,生活理想功利。大多數民辦高校大學生的道德思想都是高尚的,然而,在實際生活、學習中卻表現出功利性較強。例如,有些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并非真正的原意為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真正的信仰共產主義,而是在為自己今后的發展增加籌碼。有些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沒有用自己能力與知識服務、奉獻社會的意識,而首要關注的是工作能否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長遠的發展和高品質的生活,這種認識完全背離了崇高的理想信念。
1.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思路開發。民辦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強調全體教職工合理作用的充分發揮。教師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將正確理想信念與實際行動融于一體的關鍵,故而,教師要起行為表率作用,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民辦高校教師應該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與核心價值觀宣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形成。
2.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教學互動效果。民辦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教育的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集體主義、愛國主義、職業道德與社會功能方面的教育,培養其形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生活作風。需要注意的是,民辦高校教師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時要盡可能地創新方式方法,用大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如組織學生觀看影視錄像、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參觀展覽館、紀念館和黨史館,演講比賽、辯論大賽、社團活動及主題班會等,以多樣化的方式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讓大學生真正參與到理想信念教育互動中,促進大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確立。
3.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不同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和教育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了大學生之間性格的不同,對此,民辦高校教師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全面了解和把握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愛好特征,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將自己的追求與社會發展融合在一起,從而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與人生價值。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部分民辦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如重視個人利益、缺乏社會責任感,個人理想多樣、實踐能力差,道德理想高尚、生活理想功利等,對此,民辦高校教師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思路開發,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教學互動效果,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