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霞
(貴州鋼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技工學校 貴州 遵義 563000)
在技校教學機械專業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名詞、公式與教學范圍較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此課程教學特點與不同章節教學知識點。在講解公差配合相關知識點時,教師要整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對課程學習反饋信息進行分析,確保教材內容與課程教學方法的擬定能滿足學生實際學習發展要求,更好地提升教學成效。
公差就是在相對參數中允許的最大值,在幾何參數中不包括加工過程中的參數。基于機械制造零件來說,集合參數就是長度與直徑。要想使得零件互換性能得到有效保障,要保障幾何參數能有效變動。配合就是尺寸相同的孔與軸公差的聯系,對于軸和孔之間的位置聯系進行過盈配合與過渡等。機械類專業教學具有較強實踐性,當前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公差配合基本內涵,明確相應規定,能合理應用公差配合標準,具有選擇公差配合的能力。比如在《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能明確掌握幾何量線性尺寸、形狀、位置等,全面了解設計典型零件與傳動件精度中的理論知識以及各類儀器應用原理。
從目前技校機械類專業教學現狀來看,大多數學生由于受到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限制,學習效果較差。所以當前要在原有的教學課程體系基礎上進行優化。比如在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大多都是分為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兩個方面,課程內容主要涉及機械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機械出輪傳動公差等,此課程內容與實際需求之間具有較大聯系,教學實踐性較強。在確保教學成效基礎上,要在固定教學課時中合理開展理論與實踐教學活動。要對機械類專業教學特點進行分析,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對重點教學課程進行合理分類,比如在講解公差與配合中的形位公差和尺寸鏈,要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進行連接,加強學生理解。例如在機械繪圖課程內容中,其中對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公差進行了有效標注,在課堂教學中單方面對此部分內容進行簡單講解,然后選取具有代表性圖紙進行講解[1]。
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要對教材內容深入分析。在此過程中要重點解決相應問題,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對課程教材內容主次關系進行分析,確定教材中的重難點。在教學方法選取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選用教學方式,全面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讓學生從實踐練習中能掌握不同的理論知識。在教學初始階段,教師要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對課程主要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進行分析,明確教學任務,對課程教學性質與基本教學特點進行分析,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2]。
在教學中要為學生講解更多專業性術語,讓學生理解概念性知識點。比如在光滑圓柱公差教學中,涉及到極限尺寸、實際尺寸、間隙配合、過度配合等專業性術語。結合學生實踐學習要求,可以為學生講解加工實習中應用的各類零件,比如對齒輪軸知識進行講述。在講解過程中可以對齒輪軸圖紙中相關知識信息進行分析,明確齒輪軸基本尺寸以及實際表現形式,然后通過相應數值進行計算,讓學生能掌握更多概念性知識。然后對圖紙中不同代號進行分析,提出該如何選取光滑圓柱的公差和配合。在重點概念知識講解過程中,可以應用提問形式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激發,鼓勵引導學生學習聽課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頭腦風暴法。在實踐教學中可以應用項目教學進行動手操作,然后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具有重要作用。能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獲取不同知識點,全面激發學生良好的表現能力[3]。
在相關設施維修過程中,要對配合類型進行確定。常見的形式主要有優先配合與常用配合。在配合方式選取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生產需求。讓學生在選取不同加工形式基礎上全面認識到加工形式的差異對配合產生的影響,在零件生產過程中要對不同需求進行調整,對加工方法產生的不同影響進行分析,這樣才能確保配合質量的提升。在各類機械零件裝配過程中要重點選取較松的配合,要對變動性進行控制。當教學活動結束之后要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考查,如果還是采取傳統考核模式,大多數學生都會對學習內容進行死記硬背,教學成效難以有效提升。所以可以參考部分筆試成績,再融入日常學習成績與實踐操作成績,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綜合上述,當前在教學過程中,技校教學中公差配合的應用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提出的各項需求。所以當前教師要明確學生興趣點,合理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