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中
【摘 要】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正在向全新的經濟與技術形勢進行轉變。為了推動社會各行業的進步,中國需要一批尖端的技術人才。機械類專業教育也是職業教育的一種,機械加工作為一項職業技術,正處在發展的階段,還沒完全占領世界技術巔峰。在這種狀態下,教育上必然存在著很多的漏洞,需要我們及時的尋找出問題并進行糾正。機械技術工作會成為未來很多畢業生的擇業選擇,更需要對機械類專業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從而讓其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達到培養全方位技能型人才的目的,為社會不斷融入新鮮的血液。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6-013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6.063
機械類專業是屬于工學專業,它還含有很多的分支技術專業可供學生們選擇,包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等等。往往這些分支專業里面會蘊含十分龐大知識量,知識點也十分的冗雜,需要學生們耐心的去進行學習探索。在我國,職業教育早期根本得不到重視,使得職業教育發展較為落后,這都需要我們相關的職業學校共同努力找出有價值的學習方法,并在原有的方法上面進行創新,讓職業教育被大眾和社會所認可。
1 機械類專業教學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發展的速度在逐漸增快,已然成為了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顆璀璨明珠。為了穩定國情并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國家需要一大批的中堅力量,包括各個行業領域內的技術型人才。他們需要能通過智慧,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從本質上來看機械類專業就是技術型專業的一種,社會上很多推動企業發展的大型生產機器以及日常應用到的代步工具都是機械類專業人才制造的。未來,學好機械類專業會成為很多學生的學習目標,只要動腦筋努力學習,總能有所收獲。
現如今機械類專業教學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而且很多機械類學校都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運營的,能給學生們提供出相對高端的學習環境。但有一些家長和學生都認為這些技術學到手是沒用的,從而對該專業未來的發展產生質疑。實則不然,在機械類專業教學中,每一項技術都有它的應用領域。教學手段也在進步中,學生會逐漸去體會那些深奧的知識。
2 新形勢下機械類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機械類專業教育創新是順應教育新時代的必須,由于它沒有較深的根基,所以導致其中存在著很多的詬病。
2.1 方法照搬,不靈活改變
我們國家最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以理論來對學生進行灌溉,通過對理論的分析讓學生明白其中所蘊含的意思。這種方法也常應用機械類專業教學中,是存在問題的,但是在很多教育者看來這種教學方式一直持續了幾十年沒被淘汰自有它的可取之處。所以在機械類專業教育新模式出現之初,機械類專業的教學人員對我國最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照搬。但,要知道機械類專業知識和我們高中所需要接受的知識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高中時代我們只要多聽理論多做題也可以應試,從來不需要動手去檢查、研究和制造。而在機械類專業學校,我們聽明白理論之后,要投入到生產實踐當中去。
2.2 教學設備低端,無法進行高效教學
機械類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機械設備是必不可少的,每項技術所應用到的設備也有所不同。好的機械設備是我們完成實踐的根本,最初我們機械類專業中所存在的問題就是由于教育資金不夠導致無法購買高端的教育儀器。無法實踐就無法進行全面的教學。很多深層次的知識學生都無法接觸到。教育設備的低端會導致我們的學生學習執行力變差,對機械了解不完全,當他們進入企業實地工作之后肯定會碰到很多高端的生產設備,面對這些高端的生產設備時學生們在實戰中會顯得束手束腳。從長遠來看,學校要多引進先進教學設備,或者想辦法創新,應用一些可以替代的設備組織教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們的自身綜合知識素養,增加他們的就業率。
2.3 教學脫離實際,與實際工作脫軌
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是無法離開對機械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通過深入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機械的內部結構,清楚機械的操控方法。但是很多時候,機械類專業教學都是教淺顯的知識,脫離了最終的生產實際。機械類專業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的學生了解機械并會操作、應用這些器械去高效率地工作,并因此找尋正確的生產方法去進行生產制造。如果脫離了生產實際,他們在踏入崗位之后,會發現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有很多是教師沒有講過的,想進行操作時卻不知如何動手。很多機械類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忽略最深層的知識,而這最深層的知識往往成為學生步入社會進步的關鍵。
3 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模式的創新方法
機械類專業教學本就處在發展的階段,出現問題是在所難免的。這些問題對我們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模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需要在了解問題的情況下進行改革創新,從而讓機械類專業教學得到迅速發展。
3.1 主輔相應,合二唯一
老式的教學方法拖慢了我們機械類專業教學的發展速度,想要更好的進步,就要打破原有的規則,將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當今世界正進行新一輪的產業調整,機械制造業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正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帶動國家的整體經濟。
以相反的角度進行考慮,實踐為主,理論類知識為輔。理論知識本就是為我們事后的實踐埋下伏筆,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將實踐放在首要位置。消化完理論知識后就去進行實踐。兩者相互融合,只有這樣的創新方式才能夠讓我們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
比如,車輛工程專業是機械類專業的一種,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中我們的學員明白了汽車的基本構造,這時就需要我們去進行實踐。讓實踐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學生們在實習的車間時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理論分別對應汽車的各部分零件,再從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組裝。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在真正操作的時候學生們會發現車輛有很多種,而它們的構造不盡相同。如:有軌車輛,轎車,軍用車輛。它們在形態中都是各有千秋的,只有我們將理論和實踐合二為一才能更好的完成學習,這種創新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模式,很好的推動了機械類專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