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華



摘要:指出了林業經濟是國家的重點發展經濟之一,區域林業經濟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地方經濟的增長。而不同區域的林業經濟發展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針對不同區域內林業的發展狀況與特殊地域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在不同區域內,影響其林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包括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區域林業市場經濟因素以及物流等。為此,提出了要想使林業經濟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就要實施一系列措施去加大林業種植力度,改進林業管理措施,來保證林業的繼續發展。
關鍵詞:差異性;影響因素;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9-0097-04
1引言
隨著經濟的增長,人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林業經濟作為支撐人民生活的市場經濟,對其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大力發展林業經濟勢在必行。但是,不同地域的林業經濟由于自然氣候、市場供求以及交通環境等因素,導致其發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要對林業經濟較發展緩慢的地區適當的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林業產業力度,使林業整體經濟發展得到更好的平衡。
2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
由圖1可見,從2015~2018年,我國林業經濟呈穩步上升趨勢,由5.94萬億元增長到了7.33萬億元,平均增長率為7.94%。近年來,我國在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進行的統籌改革措施,實施退耕還林補貼、林木良種培育補助、造林補助、森林撫育補助、林業貸款貼息補助等補助政策,使林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可以維持較好的平衡,更好的促進了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
從圖2中可以看出,2014~2016年,由于林業發展以及進出口需求的限制,我國林業經濟出口貿易情況較為緩慢。但是從2017年開始,我國林業經濟的進出口額呈大規模上漲趨勢,在2018年林業經濟貿易達到了1600億美元,與同期貿易量相比,增長了6.63%。由于我國木制品勞動成本與土地資源成本低,木質產業具有一定的集群優勢,所以,目前我國在木質貿易出口方面已經成為第一大國。
由圖3可見,從1997~2001年,我國森林面積雖然保持平衡,但是由于林業市場不活躍,所以林業經濟的發展沒有發生明顯增長,說明這幾年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水平一般。而在2002~2003年雖然森林面積呈急劇的增加趨勢發展,但是,在2004~2007年由于大面積砍伐以及自然災害的因素,造成了森林面積急劇減少,影響了當地木材制造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了林業經濟的發展。2008至今,隨著我國《國家林業局關于推進林業碳匯交易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我國林業面積發展呈穩步上升狀態,很好地反映出了我國綠色環保政策對林業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意義。
3區域林業經濟發展差異性
3.1同一區域內林業經濟發展的差異性
可以從微觀的角度著手考慮區域林業經濟的發展,劃分區域之后,按照指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在區域內部再按照指定的標準進行個體劃分,這樣能夠將區域間的差異從總差異中分離出來,從而更好的研究林業發展的協調發展,探究影響林業經濟發展的能在因素,所以通過區域內不同地區的劃分,可以很好體現區域內部林業經濟的差異性。通過對比,找出導致差異的各種微觀因素,從而探尋出導致整體林業經濟差異的原因,最終找出可以維持林業發展及經濟增長的規律。
3.2不同區域之間林業經濟發展的差異性
不同區域林業經濟的差異較為顯著,由于氣候等各方面原因,導致我國不同地域的林業發展規模大不相同。以國家“七上”計劃中,三大地帶的劃分方法為準,分析中國的東、中、西三大區域,東部地區雖然林木業較為發達,但是由于地區林木業市場發展的限制,制約林業經濟的發展;我國中部地區在維持林業與經濟發展上面相對保持平衡,與其交通便利經濟的高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西部地區相比而言相對較弱,所以林業市場規模較小,但是對林木業需求量卻與其它地區一樣高,使得林業發展無法與當地的消費要求相匹配,導致林業經濟發展緩慢。由此看來,不同區域之間林業經濟的差異性除了林業的規模以外,還受到供求關系、物流及當地制木業市場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4造成區域林業經濟發展差異的因素
4.1林業人力資源對區域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傳統的林業管理主要是靠人工來完成,近年來,我國雖然大力推行林木業科技治理工作,可是部分工作依然需要人力進行輔助。所以,管護人員以及林業造價師的專業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目前基層林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林業管理方式不專業、不到位,直接影響了林業經濟的良好發展。而專業的從業人員為了提高自身價值,一般情況下,都集中在某些林業發達地區如我國江淮和南部地區,以及經濟較發達的地區進行林業的管理與研究,使林業經濟的發展無法達成有效的協調性。而中部、東北部尤其是西部地區相關從業人員分布較為分散,導致這些地區林業發展的差異性較大,在林業發展差異較大的情況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林業經濟的發展,所以不同區域之間的林業經濟差異較為明顯。
4.2區域林業原始積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如表1所示,我國南方地區由于氣候環境利于林木生長,并且山區面積較大,所以擁有較多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區域位于兩廣地區、海南、福建、江西、以及湖南、湖北等地,森林平均覆蓋率可達57.20%,相比較其他區域而言,南方的林業經濟資源比較豐富,所以我國南方當地的林木制造行業較為發達,那么林業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對較快;我國山區面積較多的溫熱帶地區如云南、貴州、重慶、四川等地由于原始資源積累較多,并且林業開發強度不大,所以森林資源保護較為完整,整體林木資源也較多,平均覆蓋率可達40.20%;而位于我國江淮一帶、中部地區以及中北部地區由于原始綠化率較為完整,所以,即使近年來大力發展林業經濟,依然可以與綠化種植程度步調一致,不至于造成原始林木缺失的的情況,而這一代地區位于我國中心部位,交通較為發達,所以在成品制造行業發展速度快,推動了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我國東北部地區雖然氣候較為寒冷,但是由于興安嶺等地擁有巨大的原始資源,使得東北部的森林面積依然保持較高的覆蓋率,平均可達40.60%,雖然由于我國東北部位置較偏,成本制造業不發達,但是豐富的資源為其提供了較大的原始資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由表四可以看出,林木覆蓋率最低的地區在我國西北部,由于林木資源的嚴重匱乏,導致我國西北部林業經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所以,這也是我國西北部的林業經濟不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
4.3市場需求對區域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任何經濟的發展都是在維持供與求之間平衡的產物,所以,林業經濟的發展與用戶的需求量有著直接的關系。例如,某些南方城市由于地域風俗的原因,其住宅建筑與其它建筑材料以木材居多,所以當地的木材供應量相對較大,可以直接拉升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但是,對于其它地區來說,對于木材的要求僅僅在于裝修、家具或者其它用品上面,相比較而言,其所在地區對木材的需求量降低,對林業經濟的拉升速度也沒有上述地區那么快。近年來,我國在不斷的發展城市建設工作,除了基礎建設也有園林建設。所以,對園林事業發展較為快速的地區,其林木業經濟發展在這個期間也會相對較快,但是這個發展過程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所以其林業經濟發展也是階段性的。促進我國主要的林業經濟發展的消費主體是進出口行業以及民用消費行業,這是可以長期維持林業經濟增長的基本行業。
4.4地區市場行業性質對區域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依靠林業發展經濟的城市擁有較為豐富的林木資源,所以有些城市的家具行業、木材建筑行業、紙制造業等相關木材制造行業比較興起。這些地區依靠豐富的林木資源,有效的降低了材料成本,大力發展各類木業相關產品。這樣一來,使得當地的林業經濟發展迅速。另外一些方便進出口行業的沿海城市,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自身豐富的林業資源,進行木材的進出口貿易,開通了更為廣闊的林業經濟通道,有效地促進了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而對于木材生產行業不集中或者沒有進出口通道的地區,大部分木質產品都是從別的地區購買進來的,那么林業經濟發展勢必會相對較低,甚至非常低。
4.5自然災害對區域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自然災害包括人為災難、蟲災、水災和火災等。由于我國在前20年間對森林的濫砍濫發情況比較嚴重,所以造成了原始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綠色環保政策以及可持續發展,所以對原始林業的保護有所成效。而氣候的變化也是造成森林災害的一個原因,由于近年來全國氣候變暖,我國各地氣溫也普遍升高,對于部分地區氣候較干燥,風季的來臨更容易引發森林火災,而且如果處理不及時的話,很容易引發大規模自然災害,在這期間,勢必會引起林木資源的缺失,進一步導致林業經濟的蕭條。另外,由于環境的破壞,造成植被面積的大量流失,導致洪水暴發以及山體崩塌造成的林業災害現象也時有發生。除此之外,蟲災引發的災害也不容忽視,南方地區引發蟲災的常見害蟲是白蟻,白蟻侵蝕單位較廣,并且引發的結果比較嚴重;中部地區的常見害蟲是油松毛蟲,近年來,有向我國北部以及西部地區發展的趨勢,所以對于北部和西部地區的林業經濟發展來說,增加了更多的困難。
5區域林業經濟的發展策略
5.1保持林業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
想要更好地維持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就要保持林業生態與經濟發展的平衡。要知道,樹木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一味地為了發展林業經濟而忽略了樹木生態平衡的話,就會造成林業資源匱乏的局面,最后導致林業經濟無力發展。所以,要加大資源統籌規劃力度,加強林木業的種植及培養措施,對處于生長期間的林木加強管理,嚴禁亂砍亂伐,保證林木的生長程度與林業經濟能夠保持平衡。
5.2加大林業產業鏈來輔助經濟發展
林業的整體產業鏈結構較多,包括資源開采業、原材料加工業、半成品加工業、成品制造業、運輸業、終端銷售業等,每一個環節的行業都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開采業與原材料加工業一般分布在木材原產地,但是,其它業務環節的行業在林業不發達地區也均有分布。所以,為了推動國內整體林業經濟的發展,就要加強其它業務環節的市場經濟,以林業發達地區帶動林業不發達地區,相互協作,起到互惠互利的共贏局面。另外對于林業發達,但是相關行業不發達的地區,要實施一定的鼓勵政策,加大林木制造業的發展,以提高地區整體林業經濟的發展。
5.3加強人力資源建設
要想提高國內林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就要保證林木業產量。這樣一來,對林業看護人員以及林業造價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有一定的要求。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要從高校教育著手,要加強從業人員的現代種植技術,并從工作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整理、研究、分析出有利于林木生長的成果。另外,對林業造價人員人員的工作地點要均勻分布,各個地區要針對自身環境氣候以及林木生長的不同狀態,有重點的培養相關從業人員,使其能夠為林業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5.4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大林業資源的發展
現代科技培養為我國的種植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要把現代種植技術有效的運用到林木業的培養中,更好的促進林木業發展,以提高林木業產量和種類為目標,科學的加強現代種植技術,最終達到發展林業的目的。另外,要加強林業造價人員的培養,要根據現階段我國林業經濟的實際發展完善其相關業務水平,使林業造價人員的價值得到發揮,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推動林業經濟。
6結語
目前,林業經濟的發展的差異性依然非常大,而且其影響因素也相對較多。要找出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才可以因地制宜的發展林木業。而在推動林木業發展的同時,也要開創更多的市場渠道,使原材料發展與市場經濟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來更好的支持林業經濟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