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夢瑩 肖南石 任佳怡 賴證葛

摘要:隨著信息頻繁更新,物品升級換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品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閑置舊物的問題也愈漸突出。在大學校園里,對于在校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消費觀念尚不成熟,自控力不強,易產生隨機消費、沖動消費,從而形成許多閑置舊物。在每年的升學、畢業期間,大學校園便成了二手商品的一大廣闊市場。然而如今二手市場魚龍混雜,質量無法保證,售后無法解決,配送不能跟進,買賣雙方得不到及時溝通,因此,建立了一個“實體店+互聯網”的二手交易平臺,以解決二手交易中的各種問題,給消費者一個放心的平臺。同時,以微信公眾號為傳播途徑的校園二手貨網絡交易平臺,以線下實體店體驗的項目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關鍵詞:二手交易;校園零售;“實體店+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0-0080-02
一、校園二手市場交易現狀
校園內存在大量二手物品,很多東西丟了可惜。不丟又占位置;有些物品價格高,買了又不劃算。由于信息交流的滯后性,很多只限于校園公告欄或朋友圈內少數人進行交易的二手物品處理方式有很多局限性和偶然性,滿足不了大學生對商品及時流通的需要。
二手市場應廣大在校大學生需求。在各地大學都存在大小不一的二手物品交易市場,二手物品交易市場也成為在校大學生節約環保、合理規劃個人物品、豐富課余生活的好平臺。但許多二手交易中缺乏合理的規范,賣家賣不出買家不敢買的現象嚴重,物品的售后也缺乏保證,沒有明確負責人保障。或是活動組織周期太長甚至沒有固定的交易期間,沒有公認的或者值得信賴的機制,無法滿足大學生對二手物品交易的需求,以致無法提高物品的可重復利用率。下面是我們對校園市場的SWOT環境分析。
二、二手交易平臺面臨的難題
(一)市場交易難
首先,學生對二手物品的質量、價格、外觀等信任度不夠,擔心通過網絡平臺交易存在風險;其次,高校二手交易網絡平臺與校園周邊實體店存在競爭。高校附近實體店已被大學生所熟悉。這種定向消費模式將對平臺業務推廣帶來很大風險;最后,淘寶、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網絡交易公司對平臺業務也帶來很大沖擊。
(二)資金運作難
平臺需要的啟動資金不多,雖然前期只需要網站建設費用及貨物存儲倉庫、辦公場所及店面租賃等費用,但這些資金有部分需要創業團隊籌集或者投資商投資。而創業人員多為未參加工作的大學生,資金比較短缺;公司進入正常運營后,前期的宣傳、營銷費用投資較大,加大了資金的壓力;當公司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如何擺脫單一盈利模式問題變得很重要,而且在經營的過程中,如果經營出現問題,會導致資金鏈的斷裂,很難及時補充資金。
(三)平臺管理難
一是平臺人員管理存在風險性,市場推廣、平臺的運營及業務宣傳、實體店店員等崗位招聘面向高校學生,營業時間受到限制。同時,學生較為缺乏社會經驗,辦事效率以及工作規范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二是平臺管理制度的制定存在難度,網絡平臺交易、人員管理、資金撥付等制度的合理合法制定具有一定難度,加上大學生創業缺乏管理經驗。增加了管理風險。三是配套服務體系完善度不高,平臺在處理買賣雙方糾紛問題以及物品售后服務保障問題上。相對比較薄弱。
(四)信息保證難
C2C模式下,一般是由賣家自行定價,買家則需要和賣家溝通了解物品情況后自行斟酌,判斷自己是否能夠買得安心買得值。對于一些價值不高的二手物品,信任問題體現的并不明顯,但是一些價格較高的物品,如二手手機、二手電腦、二手奢侈品、二手車等,信任問題是阻礙交易效率的一個最大絆腳石。用戶對每一筆交易的感受,都影響著平臺的聲譽,對平臺的推廣宣傳和交易量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交易憑臺升級路徑分析
(一)構建閉環交易體系
在線上商城中(例如微信中的有贊小商城),平臺引人了實名認證、征信體系和與社交網絡關聯等,后臺管理者根據交易的完成情況及買賣雙方后期反饋信息對每個用戶進行信用等級的評定,將用戶的誠信度直觀地反映出來,保障交易雙方的身份,實現信用程度的銜接。在信息發布階段。采用B2C模式對審核通過的貨物進行發布。下單支付階段,引入廣泛的網絡支付方式。由于基于校園內的交易,所以配送階段采用用戶在配送點自提的方式。此外,還提供售后評價,將二手交易的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貫穿,進行交易過程平臺可控可溯源,升級信任背書程度、優化交易體驗。
(二)打造多元化經營模式
以C2B為代表的回收模式。平臺買入,再以自身品牌賣出,同時平臺提供質檢、估價、寄賣等,使用規范化和標準的評價體系對賣家出售的貨物進行價格質量評定。平臺從中賺取差價,由于是B端提供貨物進行發貨。對物品的質量是有一定保障的。這種運行模式重資產運營,用戶體驗好,成交效率高,有效解決當下二手交易市場商品價格的模糊界定與買賣雙方的利益沖突問題,打造質優價美的商品。
(三)延伸個體化社交網絡
在社交網絡成為當下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時。二手電商平臺向移動端遷移后,社交關系鏈的構建和用戶黏性的提升顯得十分重要,可向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推廣:一是基于社交網絡關系交易,基于微信“一度好友”和“二度好友”交易,將社交力量充分運用:二是基于鄰近地域的人形成圈子,在大學有限的地域內,可將“附近的人”的資源進行充分挖掘,找尋與自己興趣相投的人、有互補資源的人,進行資源的二次轉移交易。同時提供重要增值服務、熱點營銷推文來固著用戶,提升用戶黏性。
四、平臺發展框架
(一)前期(第一年)——試運營
1.建立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微信文章的定期推送,公益組織的洽談及信息的試發布,平臺廣告商家的尋找及宣傳等。
2.建設微信商城。包括支付方式的選擇,頁面的修正,后臺數據的整理,商品信息的規范化編輯,信息的更新和庫存的處理等。
3.某具體高校校區為單位進行試運行,初期通過自媒體和學校內各大二手交易群收集閑置物品,聚集一批出售相宜價格和購買實惠二手商品需求的本校學生。
4.建立買賣雙方數據庫。將校園內有意愿出售舊貨想購買舊貨的人組建成群,培養忠實度高的客戶群體,并利用數據庫的相關知識。將買賣方的信息整合,完善標準化數據庫,提高商品出售的真實性和信任感。
5.與二手資源旺盛的高校尋求合作,吸收支持資源。爭取擴大業務范圍。
(二)中期(第二年)——擴大宣傳
I,平臺的運營走上規范化進程。開始在某個省內各大高校運行,通過朋友圈轉發、微博曬單等方式進行宣傳。吸引學生進入平臺,成為忠實粉。此時,將平臺的公益性質強化,例如利用學院乃至學校相關有意義的公益活動的招募信息發布(例如“舊貨換‘心”,所獲費用捐出獻給就近貧困小學購買書具)等形式擴大宣傳。
2.征集建議消息,總結試行經驗和完善平臺問題。向客戶進行有獎征詢建議消息,傾聽用戶的反饋,進行動態調整。
(三)后期(第三年)——建立品牌
有人,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場,有市場才有交易。宣傳和創新仍是發展重點。而資金流的持續穩定也是關注點。因此,平臺將尋求新的宣傳途徑。例如,尋訪大規模二手交易公司。將平臺目前項目的進程和發展前景進行展示以期得到宣傳擴大、資金扶持甚至成為合作伙伴;獲得充足的曝光率,增加獲取資金的渠道。接著,走“高校校園”包圍其他細分市場的模式,將平臺打造成高校文化品牌。再往全國化的信息平臺不斷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利用網絡的普遍性以及大學生追求經濟劃算的心理,構思了本次基于二手交易的校園零售實踐升級研究,為在校大學生搭建了這個方便快捷的二手交易平臺。為大學生出售和購買全新商品及二手商品服務,雖然二手交易平臺正處于探索階段。但會有很可觀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