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巧莉
【摘 要】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和應用技能的培養,但受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課堂教學模式依舊以講―聽為主。本文就此提出任務教學法,并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小學語文;語文教學
“學生中心,從做中學”是任務教學法的核心,它擺脫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教材為主的程式,轉為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一中心和新課改的目標不謀而合。目前,在許多學校,任務教學法已得到廣泛應用,下文進行了分析。
一、任務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策略
(一)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課堂任務
任務教學法有積極的作用,它通過具體的目標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去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對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能認真完成,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將教學任務規劃好,以在課堂上高效進行探究活動。教師也要對課程內容講解順序有一個理解,如在《稱贊》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講解生字詞,然后引導學生讀課文,在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使學生進行答案探討。教師再與學生一起進行答案探究,最后與學生一起總結本課的知識點,使學生更好地思考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該課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如“朗讀課文,說說你喜歡小刺猬和小獾嗎,為什么?”“朗讀全文,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開始不是稱贊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圍繞這些任務進行討論,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堂任務,積極解決問題。
(二)提供實施條件
教師要適當地為學生提供一些指導,方便學生尋找答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獲得了哪些稱贊?你喜歡別人稱贊自己嗎?并說出原因。使學生聯想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事,以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在思考探究中聯想到了很多事,如寫字寫得漂亮被同學稱贊,幫助父母做家務活被稱贊,認真完成作業被稱贊等,通過這些事情,使學生更加理解了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行為。稱贊、贊美更利于人的成長,能使人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稱贊使雙方獲得了快樂。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鼓勵學生進行問題探究,使學生在熱情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受到熏陶,使學生更深入地探究問題,積極解決教學任務中的問題,提升學習思維。
(三)注重過程引導
在使用任務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關注教學效果,還要關注教學的過程。教師也要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如在《稱贊》這一課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置了問題,需要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使學生表達各自對問題的看法,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掌握探究和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獲得新知識。在學生解決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指導,但不能以教師為主體,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分析文章內容。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進行學習和思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內容,為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打下基礎。對于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教師也要予以點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對問題探究的結果出現質疑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使學生換位思考,開拓性地思考問題,從而得到不同的探究結果。
(四)注重結果評價
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效果進行點評,幫助學生糾正一些不足,促進學生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對任務完成較好學生,教師要予以贊美和稱贊,使學生感受到快樂;對于一些任務完成不太好的學生,教師則應指導學生改進,幫助學生找到探究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提升探究能力。教師在結果評價中應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教學反思,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師也要指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使學生總結在教學任務探究過程中的積極部分和有待改進的部分,使學生更好地糾正問題,因此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任務教學法探究問題,使學生積極思考,完成教師的課堂任務,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結束語
任務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學好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過程中不必操之過急,應切實引導學生順利完成任務,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方宏峰.從兒童的視角出發教寫話——以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我最喜歡的玩具》為例談寫話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8(32)
[2]鄭嬋嬋.低年級寫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8(29)
[3]馬鵬華,王金濤.“大數據”時代小語課堂閱讀結構范式的重塑[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1)
[4]張余敏.探尋“不尋常”的特教之路——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微[J].中華少年,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