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普建 張昌松 李煥朝

【摘 要】 為滿足高等繼續教育學員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應通過優化課程模塊設置,構建供學員根據自身需求和工作特點進行選擇的課程模塊群,對專業核心課程內容進行分解重構,構建側重點各異的課程分支供學員選擇,以此實現學員的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 高等繼續教育;學員;個性發展,課程模塊;分支化
一、高等級學教育現狀分析
我國的高等繼續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同時因為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使得高等繼續教育的發展危機前所未有的突顯了出來。
首先,在“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環境下,學習者提升學歷的渠道多種多樣,這使得通過高等繼續教育來提升學歷的人數急劇下降,致使高等繼續教育機構生源受限,如果高等繼續教育還緊抱學歷提升這根稻草,只會一直萎縮。
其次,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設置等方面,各高等繼續教育機構都有同質化現象。目前高等繼續教育機構往往都是依托高校建立,很容易造成培養模式簡單套用、修改普通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沒有深入的考慮高等繼續教育學員的學情特點及學習欲求。高等繼續教育的教育對象為成人學員,大多數具有一定的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學員選擇高等繼續教育學習的目的相比普通高校學生明確,但同時又存在工作和學習時間沖突的矛盾。如何在學員的特定工作背景下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培養模式,是高等繼續教育培養模式改革的出發點。
最后,一般情況下高等繼續教育機構在所依托的高校中,往往被邊緣化,當前,高校基本上都學科發展作為教育資源投入的重心,這也使得高等繼續教育機構的教育資源投入不足,無法滿足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這樣也就致使所培養的人才質量不高、社會認可程度低。
二、基于課程模塊化設置的培養方案架構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在考慮高等繼續教育工科學員學習方式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員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課程設置模塊化、課程內容個性化、師資隊伍專業化為抓手,構建基于學員個性發展的工科高等繼續教育培養模式,以提高學員基于專業的綜合素養。
在學員個性發展的培養理念下,通過課程的模塊化設置架構培養方案的基本框架。課程模塊化是相對于傳統的學科課程而言的,學科課程是根據學科自身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習時間量來構建課程的內容,而課程模塊化是根據人才規格(專業規格或崗位規格)中的某一素質要素來構建所需的教學內容板塊和教學方式。模塊化課程內容可能既有知識的教學內容,又有實踐的教學內容,也可能包括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它不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強調所選內容的使用價值。在模塊化教學體系中,一項專業能力(知識、素養)的培養可由一個或若干個模塊來支撐。諸多的模塊化課程的組合構成一個完整的素質結構圖。學員所選的模塊組合不同,其素質結構也不同。即便是同一專業的學員,由于所選學的模塊不同其素質結構也不同。高等繼續教育學員參加繼續教育學員的動機除了提升學歷以外,最主要的是想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所以和他自身工作有關的課程就會有興趣,會認真學,與工作無關或關系不大的課程就會應付,造成學習時間的浪費。在這樣的背景下模塊化的課程設置就顯得更加適用于高等繼續教育學員的培養。
通過課程模塊化就可以使不同模塊化課程的組合形成符合繼續教育學員個性發展的千千萬萬個“專業”。對于繼續教育學員而言,只有建立模塊化課程市場才能夠為其個性化的塑造提供可能。較小的、靈活的、彼此相互聯系的模塊化課程比起傳統的內容龐大的專業課程來說,可以產生更多的組合。學員“專業個性化”的程度則取決于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模塊選擇的自由度。如果學員能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他就會積極投入學習的精力和熱情,教學質量因此也會提高,也才會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
基于上面的分析描述,課程模塊化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是架構基于個性化發展的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培養方案的框架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三、課程內容的解構與分支重構方法
在專業課程的內容上,目前還是以廣而全為特點,作為繼續教育學員,從其學習內因動力及個人職業發展角度來看,沒有必要將每門專業課的每章內容都進行學習,真正對工作有直接幫助的可能就是其中個別章節,但學員對于這些章節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高于現行課程的要求。所以我們有必要在符合高等繼續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在滿足課程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支設計,使得一門課程在不同分支上有著不同的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中,學員在學習了本門課程的基礎內容后,就可以按照需求進行分支內容的重點學習,以突顯課程內容的個性化教學,同時這樣的分支化更能激發學員主動學習的內動力,更能激發學員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思維。
在進行課程內容的解構與分支重構時,將重點把握課程內容的相關性和遞進性,這是繼續教育課程內容分支重構的基本原則,首先要保證各個分支內容學習前所必需的課程基礎內容的劃分,然后再進行分支內容的劃分。這里的遞進性是指課程分支內容一定是建立在課程基礎內容之上的分支。相關性更加強調內容分支安排與崗位能力需求的相關,各分支內容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
同時,課程內容分支設置將重點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我們不再以學科體系為主線來確定教學內容,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是從業務實際需要出發來重構課程分支內容,強調能力本位,強調知識的必需和夠用,實現課程內容的一種相對系統的碎片化知識體系。
通過課程內容的分支化設置,學員可以在滿足課程考核要求的基礎上選擇分支內容進行學習,以提升學習效率,加強分支內容學習的深度,做到有的放矢,凸顯個性化培養,有效提高學員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以達到高等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的目的。
四、結論
以學員的個性化發展為目標,通過建立基于課程模塊化的高等繼續教育培養模式,結合對專業核心課程內容的分解,構成不同的課程分支,為學員的個性化發展提供靈活的平臺,通過上述培養模式的構建,將會更大的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同時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學員學有所用,更好地提升學員的專業工程素養。
【參考文獻】
[1] 何愛霞.2010年以來我國高等繼續教育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6(05)15-23.
[2] 謝清理.高等繼續教育學員的學習權利及其實現策略[J].成人教育,2018.38(05)11-14.
[3] 張旭.“一帶一路”倡議下高等繼續教育的發展路徑[J].繼續教育,2018.32(01)6-8.
[4] 李煥連,楊萍,李躍鳳.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課程模塊化設計研究——以短期氣候預測課程為例[J].繼續教育,2016.30(11)23-24.
[5] 任毅,曹燕,張振楠.個體差異化需求對繼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影響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22)123-125.
【作者簡介】
田普建(1975—)男,副教授,主要從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