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丹
【摘 要】在基礎教育中,語文學科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學科,特別是小學語文,其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工具,所以也稱之為工具學科。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便是讀和寫,這能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養成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
何為讀寫結合?從字面意思便能理解,就是閱讀和書寫的結合。但從深層次分析,需要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緊扣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將課文內的閱讀和寫作聯系在一起展開教學,使閱讀和寫作相互影響,以閱讀促進寫作,以寫作深化閱讀,這樣才能使小學語文教學在新時期發揮出更新的生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涉及兩個重要內容——閱讀和寫作。特別是閱讀教學,它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環節,通過閱讀課文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使學生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進而應用到自己寫作中,這也是最終的目標。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寫作練習主要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而閱讀訓練可以使學生更準確地拿準每一個字的發音,也能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進而促進其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吸收。但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必然的差異,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策略
(一)結合實際教學目標制定明確的讀、寫目標
與其他年齡的教育不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注重語文的實踐與應用,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實際需求進行讀寫結合實踐,在充分考慮小學生特殊的年齡階段與身心特點的同時,做好明確、切合實際需求的讀寫教學目標。在實行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對學生的閱讀范圍進行一個有針對性的約定與劃分。在這里要特別做好對家長的引導工作,讓家長能夠通過教師羅列的閱讀材料要點,幫助學生選擇課后閱讀材料。最后,教師還應考慮到小學生自制力弱這個現實因素,通過適當的教學方式實現讀與寫的有機結合,只有教師對學生的特點心中有數,才能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最終實現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二)以名家名篇進行仿寫訓練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收錄了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在構思方面結構流暢,在語言的表達上面更是運用了多重表達方式。所以,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在熟練閱讀、朗誦、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續寫、改寫、仿寫等手段提升寫作水平。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深入研究一些優美的語句和段落,在學生熟練掌握課文結構后,為學生布置恰當的作文題目,要求學生進行仿寫、續寫等專項訓練。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仿寫、改寫,不僅能強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與掌掌握,還能提升學生對優美詞匯的綜合應用能力,能為日后他們獨立寫出一篇篇優美、感人的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以讀為基礎開展續寫、改寫專項練習
為了迎合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小學語文教材中通常都會選擇一些富有懸念的文章作為課文,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加以感受、理解。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開始閱讀時做好標記,看到懸念部分時進行思考和想象,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到這些段落時,合上書本在頭腦中想象一下下面會發生什么事。這樣學生就能在接收到學習任務時展開聯想,通過對課文的閱讀,結合自己的想象進行寫作。這種方式下的作文能在緊密融合教材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對語文學科的喜愛。
(四)通過“實戰”提高學生的讀、寫綜合應用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通過培養學生的讀、寫綜合能力完善學生對讀、寫重要性的認知,并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首先,建議語文教師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按學號走上講臺,通過朗讀、背誦一些精挑細選的段落與詩句進行互動,對于一些優秀的片段,教師還應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并布置相應的讀后感作業,以此促進讀寫能力的融合應用。其次,我們還應當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好“公共圖書館”這個媒介,并摘錄一些名家名篇,使學生在養成寫讀書筆記習慣的同時,找到讀寫結合的樂趣。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實現讀與寫的有機融合,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以實際應用角度出發,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將讀與寫融會貫通到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及專業水平,并通過總結實際教學經驗提升讀寫教學能力,最終完成既定的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成剛.關于高校小學讀寫能力培養的探討[D].河南教育學院,2013(4)
[2]程剛、張曉科.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讀寫能力建設[M].北京:中國傳媒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