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春梅

【摘 要】教育課程改革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新的機遇。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挑戰和機遇必需順應時代變革,棄舊圖新。新課程改革中把“學生為主體、發展科學探究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而“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不可缺少的途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下,化學實驗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必須重視化學實驗,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正確認識化學實驗的多種教育教學功能,對于深化化學實驗教學理論,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素養,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下面就來談談“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功能。
【關鍵詞】激發興趣;主動性;問題情境;啟迪思維
一、能催醒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化學教學上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不會感覺學習是一種負擔。化學實驗中會產生一些化學現象(如,顏色的變化,有氣泡,有沉淀,爆鳴等等),這些鮮明、新奇、生動的各種化學現象可引起學生直接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積極主動獲取感性知識的意向。如在《化學2》探究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讓學生親自動手觸摸試管外壁(可以很好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緊接著他們就會很想知道為什么Mg與鹽酸反應會放熱,氫氧化鋇晶體與NH4Cl晶體反應會吸熱。實驗出現的化學現象,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二、能體現學生的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新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體驗探究,“化學中的實驗”就能做到把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出來。實驗內容可以從化學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有側重地采取一些教學策略,包括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變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等。例如在學習氯氣溶于水后是否與水發生反應?氯水中的溶質微粒以什么形式存在?可以利用以下實驗,讓學生完成: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總結出氯氣溶于水并和水發生了反應,并推斷出新制氯水中有哪些微粒,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下列問題:(1)推測藍色石蕊試紙上滴氯水有什么現象?(2)推測氯氣與NaOH溶液反應的產物是什么?
這種以實驗誘導學生的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有條件可以允許學生到實驗室補做或復習尚未熟練的實驗內容,放手讓學生去設計和動手操作實驗。
三、能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實驗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可以利用實驗內容、實驗現象以及實驗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創設問題。當然,還要講究設問技巧,讓學生有生疑的“空白點”,思維的“開發區”,把設問、質疑和釋疑貫穿于實驗教學的始終,可使學生由大疑產生到大悟的效果。如在原電池教學中,就可以設置以下問題情境,展示一張音樂卡片:(1)為什么音樂卡片能發出優美的聲音?(2)把電池取出音樂卡片還能發出聲音嗎,為什么?(3)把鋅片、銅片分別用導線與音樂卡片連接,再將兩金屬片同時插入硫酸溶液中,結果也發出優美的聲音,為什么?
此時學生就輕而易舉明白了本裝置就相當于電池。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化學實驗教學的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材上的化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創設問題應一環扣一環,且要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知識儲備。
四、能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創造性人才,是各級各學校教學的宗旨。創造性包含兩層涵義:一是對外在事物的超越。我們通過改革改造舊事物;二是對自身的超越。對學生學習而言,對化學實驗的實驗方案設計、改進能很好的啟迪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新課程改革中新增設的內容,“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改變傳統的化學實驗中“照方抓藥”、模仿重復實驗教學為探究性實驗教學,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素質教育,是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比如說以鋁屑為原料,制備Al(OH)3的實驗方案設計,以銅為原料制備CuSO4的實驗方案設計等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精心設計實驗方案,得出最優方案設計。這樣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培養,繼而在應用環節中,達到知識的遷移和深化。
縱觀化學教育的發展,化學實驗教育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是對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認識得越來越全面、深刻。二是實驗方式從教師演示為主逐步向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轉變,學生的求知欲、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驗中得到充分激發、調動、挖掘和啟迪。三是明確了教師和教材的某些結論不一定都正確,因為某些結論不是通過實驗而是通過邏輯推理或主觀臆斷得來的,我們不可盲目相信權威,要尊重實驗事實,實驗才是最高法庭。因此,無論怎么強調實驗在化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都是不為過,希望廣大教師足夠重視化學中的實驗教學,克服一切困難,真真切切把“實驗”在化學教育教學中的“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至善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