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煒鵬,黃 翔
(玉林師范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進步,體育教學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我國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近幾年,據調查數據顯示,青少年的體質狀況下降明顯。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大多青少年沉溺于手機,熬夜現象嚴重。再加上長時間不鍛煉,明顯體力和精力不夠旺盛。目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狀況是“被動式”,扭轉這種狀態,帶動學生積極地融入體育鍛煉中是迫在眉睫的任務。體育教育的靈魂和核心思維在于以終身體育教育為中心思想。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渴望尋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終身體育思想由于切合人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而重新得到大家的重視。終身體育思想的提出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偏向人性化。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會阻礙體育教學的模式創新。全面發展的社會對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行人性化體育教育已經成為體育課程改革的主流方向。高校體育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屬性,在人性化的視野下設計教學內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和水平。
體育的教學理念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制定,也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成果展示。體育教學滯后的理念主要表現在:過于機械化,統一式管理,忽略了以尊重事實為依據。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的不同,對體育的認知也有所差別,因此千篇一律的體育教學模式很顯然是不合理的。在以往的體育評價考核標準中,采用量化的檢測方法居多。通過運動強度、難度來衡量學生的學習結果,這顯然是有失公平性的。一般來講,體育的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并以現階段體育發現的實際情況為主線。在一些學生的慣性思維里,體育可能沒有那么重要,無關于中考高考的成績,因此也不加以重視。然而在一些教師的觀念里,依然很難擺脫傳統教學思想,陳舊的教學方法未能得到及時的更新,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制約了體育改革的現代化進程。
盡管高校體育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增添了一些新的內容,在課程的選擇上具有多樣化的特征。但是多而不精,缺少特色化體育課程,學生在體育技能的掌握上并沒有做到很全面,只是單純地拓寬了學生的選擇空間。多樣化的體育項目設置極大地壓縮了學生學習某一項目的時間,造成學生無法掌握一個完整的運動項目,對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十分不利的。 除此之外,課程的重復性較為嚴重,而且維持的周期較長。總是1~2周內重復地去訓練一個動作或者幾個動作,學生會對體育課產生厭倦心理。從某種意義上說,對高校體育進行創新教學是順應歷史潮流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體育教學相比,特色化教學是體育教學與學生素質培養最好的融合。它不僅可以使我國的教學方式更加完善,還能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體育課程絕對不是一個空口無憑的學科,完善的基礎設施是體育課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在一些高校中,基礎設施陳舊,硬件條件較差,一些器材經久失修,有的器材甚至存在著危險性。體育器材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傳統體育器材仍然占據著較大的比重。由于體育器材數量的問題,在整節體育課下來,有的學生根本從未碰到器材,使體育課的娛樂性和教學氛圍減半。同樣,高校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著軟件資源匱乏的問題。伴隨著互聯網行業的普及,諸多學科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一方面簡化了教學流程,另一方面重難點清晰可見。而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并未能將多媒體教學融入其中,這也是體育教學之所以落后的根源問題。
一提到體育,很多同學的反應是漠不關己。在一些同學的潛意識里,體育的對象應該是體育生和體育能力強的人,對于日后不打算從事體育工作的人沒有必然地聯系。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體育的輻射范圍應該是全體青少年,它關系著學生未來的就業以及發展前景。由于體育教學并沒有真正宣傳到基層學生群體中來,導致以各種借口不接受體育鍛煉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學生的體育課堂活動參加的也是極為被動,這種現狀迫切地需要解決。
目前在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里,很多人的身體素質是明顯不達標的。隨著社會節奏和步伐的加快,各種亞健康問題接踵而至,這與體育教學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弘揚體育教學的精神,對助力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教育領域蓬勃發展,特色化教育理論體系不斷完善。體育教學思想對于整個教育體系而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體育教育由“灌輸式”向育人方向轉變,有效填補了高校特色教育理論體系的空白,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
體育教學的改革,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選用最適合的教學模式,如創設情景教學法、競賽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也為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夠通過體育課程教學來彰顯。體育教師通過對不同學生身體優勢和運動優勢的考核,能夠挖掘到學生的潛力,從而與文化課銜接起來,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從而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體育教學在未來著手和發展的前提一定是以擴大宣傳影響力為主,多媒體技術也將有效地融入體育教學的發展之中,豐富教學模式,傳承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在日積月累的沉淀中發揮體育終身教育的思想。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宣傳。比如,組織開展體育知識講座、給學生播放大型體育賽事的視頻等,通過大力的宣傳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鼓勵高校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并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第二課堂、體育創新創業大賽資金的扶持,加強體育教學的投入力度,做好學校課程設置的督導工作。
大學生體育教育目標更加多樣化,體育教育不僅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將體育精神感染給學生。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使體育教學忽略了教導學生熟練掌握某一運動項目。學生對各種體育運動項目常常一知半解,這阻礙了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好習慣,因此,實現終身體育思想必須要重視精品體育項目的教育,督促學生在某一體育項目上所有所成。
培養終身體育教育實踐思想,樹立體育鍛煉的終身價值思想。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并在長期的體育鍛煉中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體育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趣味性的體育互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體育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各方面均衡發展,通過從客觀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使學生意識到自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積極認真地改正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現代化體育教師必須要深刻認識到新課改的主要內涵,以新課改的內容作為教學準則,探索和總結適合學生個性發展、心理發展和身體素質發展的多方面評價方式,開展課后反思等策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通過體育學習,建立終身體育意識,從而在根本上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水平,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我國體育教學改革與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從終身體育的視角探究我國的體育教學改革,對于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全民的身體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體育教學存在著觀念落后、宣傳力度不足等諸多問題。我們應優化體育教學課程研究,構建教學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塑造具有指導性的價值觀和就業取向,加大改革力度,推進體育教改問題得到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