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第六小學 吉林 松原 138000)
國家要求小學階段就要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以便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可以正確引導學生的發展方向,令學生學習關于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樹立依法行政的觀念,促進全面發展。但在我國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小學德育教育在教學期間存在著諸多問題,進而導致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持續降低,從而影響了教師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而這其中關于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認真備課是德育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小學德育教學期間需要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實現小學德育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對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接受教師教學的主體為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小學生,在自身年齡和心理等方面擁有著自身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開展備課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從“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考,喚起學生情感”的方向入手進行備課工作,從而通過這種方式,做好因材施教的教學工作,以促進學生們的進步和發展,并且持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學習《拉拉手,交朋友》這一課程知識之前,為了保證課程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前的備課工作,即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加深對學生自身的了解和認識。而教師需要了解的內容,主要以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交友為主,了解學生們的交友數量和質量,并且向學生們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即“你為什么要交朋友?”或者“你認為交朋友對自己有什么好處”。進而在準確把握如何交朋友這一教學重點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教材中的知識點對學生們進行教學。從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了解到交朋友對自身的重要性,進而積極投入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如何與朋友相處,對于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期間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圍的基礎。之所以需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主要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們進行課程的教學,并且在教學期間始終以絕對權威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對于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并沒有足夠的重視,致使學生們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之中深受制約,影響了學生們自身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改的形勢下,為了對這一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就需要教師將新型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即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指導學生們進行德育課程的學習,不僅鼓勵學生們在學習期間大膽闡述自身的見解,并且積極通過溝通和交流的方式進行思想的碰撞,從而通過這種方式,為德育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幫助。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學習《安全地玩》這一課程內容的學習期間,為了讓學生們能夠積極投入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保證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學生們進行知識的學習。由于小學生們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于游戲的進行擁有著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投入其中。但是也因為年齡因素的影響,學生們對于如何安全的進行游戲卻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因此很容易導致其在游戲的過程中受到傷害。為此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如何安全的進行游戲進行相應的探討,并指導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安全游戲的闡述,并指導其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游戲過程中進行合理的使用。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教學活動是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們所使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同時也是指導學生個體進行自我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班級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對轉化小學生的德育行為有著強大的推動力,對于學生們自身身心健康發展也有著顯著的效果。之所以需要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主要是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彼此間加深情感,建立友誼使大家和諧相處,是促進學生們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學習《我的環保小搭檔》這一課程的內容時,為保證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可以利用法定節日、傳統節日和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開展各種各樣、活潑生動的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比如“環保活動月”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并且在活動中不失時機的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對環保工作的重視,把道德認知自覺的轉化為道德行為。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德育教育過程中,由于以往教師和學生對德育教育缺乏重視、德育教育的開展流于形式、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缺乏合理性等問題的出現,影響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對于學生們自身的發展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對上述存在著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教師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將優質的教學措施運用其中,比如提高對課前準備工作的重視、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或者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對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