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勝
(重慶市江津區旸巖小學校 重慶 江津 402200)
小學是學生學習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性時期,在小學這一階段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小學班主任的有效班級管理工作,對于學生日后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小學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學生真正地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從而讓學生正確面對教師,積極地學習。下面本文就以有效溝通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為基礎,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有效溝通的途徑進行探析。
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有效溝通對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班主任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和方式,與學生以平等、親切的態度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取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敞開心扉,與其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從而更好地開展針對性的班級管理。同時,有效溝通也可以實現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思想上存在的偏差,糾正學生一些錯誤的觀點,化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2.1 溝通過程中要尊重理解對方。小學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進行有效溝通的基本前提就是尊重和理解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生活和教育環境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決定著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就應該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尋找合適的溝通契機,以一個和藹和友善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并充分地尊重學生的真實想法,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
例如,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如果想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首先就應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并理解學生在行為和學習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之后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流,尊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不同看法,并在制定班級管理規范和方法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考慮,讓學生感覺到被理解和尊重,從而保證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班主任的管理。
2.2 小學班主任要充分鼓勵學生。小學班主任要保證班級管理的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構建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而良好班級氛圍的構建需要具有豐富情感和積極態度的學生溝通參與。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有效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充分地鼓勵和激勵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被肯定的,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提高班級管理和溝通的質量。
例如,教師在學生為班級做出貢獻或者是取得較好學習成績時,就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肯定。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為班級做出的貢獻給予表揚,讓學生知道自己為班級的付出是正確的,也是被班主任所肯定的,從而讓學生在日后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讓學生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都被班主任看在眼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有效溝通的過程中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2.3 小學班主任要善用溝通技巧。小學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和方法,掌握班級管理和溝通的技巧。首先,小學班主任要巧用教師權威,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巧妙地處理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要具有寬容仁愛、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同時,教師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寬容,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以更加寬容的態度,耐心地聽取學生的想法和說法,讓學生在教師良好溝通技巧的運用過程中更好地接受班主任的管理。
例如,小學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犯錯誤,不能嚴厲地責怪或者是懲罰學生,而是要以一個寬容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班主任也要對學生說的話進行耐心和細致的傾聽,找到學生犯錯誤的原因,之后寬嚴并濟地進行有效溝通,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避免學生再犯類似的錯誤,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總之,小學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班級管理工作不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同時也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溝通是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形成一個潛在的教育合力,在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的同時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和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