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過研究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并借鑒國際經驗及自身發展經驗,提出了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金融機構融資服務的提升,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融資服務
一、引言
中小企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民營企業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中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為中國的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小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更加具有靈活性和主動性,具有一定的優勢(Acs、Audretsch,1990),2004年歐盟關于中小企業創新報告中指出在部分歐盟成員國中,一些小規模的制造企業創新程度高于規模以上企業。
二、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對中小企業標準的劃分標準也經歷了多次調整(朱建青,2011)。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十個階段,1962年之前的三次調整,均是以單一指標作為界定標準,對中國中小企業進行界定。1978年之后,采取了多元化的指標標準,1988年之后的數次調整都是根據行業不同進行的細化調整。2011年,首次界定了微型企業的評定依據。2017年對此完善修訂,并出臺了相應的統計辦法。
中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比較對象是大型企業的融資情況,具體體現是,對比中國小微企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情況,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不夠。2017年,中國小徹企業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的比例約60%、納稅占國家稅收總額的比例約50%,而2017年未中國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貨款余額占企業貨款余額的比例約37.8%,小微企業的經濟貢獻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貨款支持力度有較大差距。
以經濟貢獻測算,貨款空間預計為當前規模的1.6-2.5倍。由于中國小微企業的經済貢獻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不匹配,小微企業貨款業務尚存在未被滿足的市場空間。以中國小微企業的GDP占比為基準,以中國大中型企業的融資情況為目標,估算金融機構小微企業的貨款空間,預計分別為2017年末實際貨款余額的2.45倍,目前中國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貨款業務空間較大、發展還尚處早期。
測算方式:以中國小微企業的GDP占比為基準,以中國大中型企業的融資情況為目標,測出A7=2.45。
A2=1-A1
A4=A3÷A2
A5=A4-A3
A7=A5÷A6
其中,A1表示2017年小微企業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的比例,數據來源為《關于改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幾個視角》;A2表示2017年大中型企業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的比例,核算方式為A2=1-A1;A3表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大中型企業貨款余額(億元人民幣),數據來源為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A4表示2017年以大中型企業的GDP貢獻占比測算總體企業貨款余額空間(億元人民幣),核算方式為A4=A3÷A2;A5表示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空間(億元人民幣),核算方式為A5=A4-A3;A6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小微企業2017年末實際貨款余額(億元人民幣),數據來源為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A7表示2017年小微企業貨款余額空間與實際貨款余額的比例,核算方式為A7=A5÷A6。
三、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性的難題,世界各國普遍重視保護中小企業,促進其發展,并且結合本國的國情,做出了一些創新。中國在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時可以充分汲取先進國家的經驗、比較和借鑒國內一些成熟有效的做法,探索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融資創新模式。
美國政府首先通過完善立法,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法治環境保障;其次,美國政府通過設立專門負責中小企業事物的行政機構——中小企業管理局(SBA),對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從而對中小企業進行培育和保護。SBA的通過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并通過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給予不同的政策紅利,幫助初創型企業渡過融資難關。
日本政府的經驗可以歸納為以法為基,系統完善的法律體系為中小企業保駕護航。建立專門的融資機構和擔保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項服務,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拓寬了渠道,提供了融資保障。通過政府,民間投資,企業引資三個方面共同發展的措施,化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中國于2003年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是中國第一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門的法律,但是,當時制定時并未將小微企業單獨列出。2017年修訂后,該法在多方面著重提出扶持小微企業的辦法: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向小微企業傾斜;實行有利于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對小微企業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減免等優惠政策;加強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改善融資環境;特殊人群創辦小微企業給予特別稅收優惠及收費減免;鼓勵建設和創辦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孵化基地等。
四、對策建議
優化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離不開政府、金融業和企業自身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門應主動為中小企業創造平等的融資環境。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工作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各級政府切實發揮中小企業各類公共服務機構的作用,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
由于金融機構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更加關注大型企業的融資問題。但是,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中小企業在尋求外源融資時,首選還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而且中國的金融機構普遍是國有或者國有控股機構。所以金融機構在保障自身盈利性和流動性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金融機構可以積極創新產品,推出適合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產品,開展“銀稅互動”等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僅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金融機構融資服務的提升,還需要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首先,中小企業應該規范發展,完善內部的財務制度以及加強內部管理,形成高效、透明的中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其次,中小企業應該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以創新驅動企業轉型升級,積極進入新興產業和新興領域。再次,中小企業要重視人才的培養。企業家自身可以注重自我提升,拓寬視野。可以引進外部人才,促進企業活力,也可以形成內部人才培養機制,激發企業人才的積極性。最后,中小企業應該積極轉變觀念,積極尋求除了間接融資,內部融資之外的融資渠道,可以嘗試股權融資、基金融資等資本融資方式,樹立利用多種融資渠道進行組合融資的新觀念,進一步增強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毅夫,李永軍. 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 經濟研究.2001.(1):10-18.
[2]呂勁松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作者簡介:李靜然(1995—),河南南陽人,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