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為目的,針對企業內部審計質控工作展開分析,從內部審計質控問題、解決路徑兩個方面著手,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幾點建議,從而有效提升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并最終得出結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工作,必須要加強重視。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1、前言
審計質量是評價審計組織工作水平的頭等重要的指標,直接決定審計工作水平的高低。國家審計署在制定的“十三五”期間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現階段我國審計工作的目標,要在繼續深化改革、加強廉政建設等方面突出發揮政府審計的監督作用。為此,首要的任務就是提高我國政府審計的質量,找到影響審計質量的各種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控制,加強監管力度,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政府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審計質量控制有利于減少舞弊現象,對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大有裨益。完善我國政府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才能形成現代化的審計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審計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監督職能。
2、企業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2.1審計信息公開不完善
社會公眾對政府審計結果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審計工作監督的深度和廣度也在不斷擴大,但現階段我國政府審計機關所公開的審計信息不能滿足社會公眾的要求。首先,在公開信息的內容上,我國政府審計是由政府審計組匯總審計資料,并編寫審計報告,在征求了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后,對審計報告進行復核和審定,最后形成審計結論和處理處罰建議。審計報告反映的是審計組的行為和意愿,不是審計機關的意志。審計報告提交的對象是審計機關,不能作為審計機關的正式文書向被審計單位或被審計單位以外的其他單位發送。這使得社會公眾不能獲取有效的審計信息,而實際上公眾更多的需要審計機關公布必要的審計程序,即廣義的審計結果。這種審計結果能將審計過程透明化,使社會公眾能對審計工作的整個過程都進行監督,對規范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過程起到一定作用,同時也出具了充分、具體的審計證據來支撐審計結論,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
2.2審計項目責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審計機關對審計結果進行披露后,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是如何針對已發現的重大問題進行整改和責任追究。但對比幾年的審計報告,以前年度已經披露過的問題,依然會重復地出現在當年的審計報告中,反映出審計結果利用率較低的問題。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國政府審計的責任追究制度不夠完善。第一,缺乏相應強制性及追蹤手段,部分被審計單位不夠重視審計部門出具的審計報告中所提出的問題,導致審而未改的現象屢屢出現。第二,責任主體不夠明確,界線劃分不夠清晰。不能明確具體應該負什么責任,不僅存在逃避責任的問題,就算能確指到某個人的責任,也經常存在重責輕罰的現象。
3、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的解決路徑
企業在解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的過程中,重點需要對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企業內部審計質控環境的完善、審計委員會機制的優化、后續跟蹤審計的落實。如此一來,可以有效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并且加強審計人員責任意識,推動企業發展。
3.1完善企業內部審計質控環境
第一,企業內部審計質控工作的落實,必須要有審計人員負責,并且要具備以身作則的觀念,全面提升控制意識,深入到企業內部審計質控的各項工作中;第二,從企業角度分析,必須要落實追責工作,如果審計期間存在質量問題,則需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績效制度,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監督,以此提高質量控制水平;第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必須要加強宣傳,讓所有工作人員都能夠參與到內部審計的隊伍中,在企業內創建一個良好的內部審計質控環境。
3.2優化審計委員會機制
企業內部可以設置專門針對審計工作的委員會,制定完善的內部審計管理制度,不僅可以幫助審計人員明確內部審計定位,還能夠加強審計質量管理。為此,審計人員便可以從企業審計委員會機制著手,提出解決方案。其一,所設置的審計委員會,內部所有成員必須要從企業管理層中獨立出來,組織其學習企業經營學相關知識與技能,尤其是財務知識;其二,審計委員會需要定期組織會議,和內部審計部門及時保持溝通,將內部審計部門提出的問題及時解決。
3.3落實后續跟蹤審計
后續跟蹤審計是企業內部審計質控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若審計問題后續跟進不到位,將會降低審計質量。為此,審計人員在落實后續跟蹤審計時,建議從下面幾點著手:其一,被審計對象所反饋的有用信息,審計人員必須要深入分析,總結被審計單位提出的建議,并且制定解決方案,尤其是審計報告內涉及到的問題與意見;其二,若被審計對象并未對審計項目提出反饋意見,審計人員便要和被審計對象進行及時聯系,了解其想法之后,總結審計建議,明確審計的重要意義,結合現存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其三,針對損失比較嚴重的審計問題,審計工作人員需要在完成項目審計之后馬上實施追蹤審計,若被審計對象沒有及時糾正,應將其結果及時反饋到上級管理層;其四,被審計對象如果已經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解決,但審計人員依然要對其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將評估報告提交至有關部門,并開始制定后續跟蹤審計報告。
3.4是加大審計質量控制監督力度,強化審計質量監控應對機制
運用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審計質量管理活動,對審計項目質量進行科學考評,是提高審計水平的有效途徑。要重視搞好審前調查,編制好審計方案,為審計項目的高質量打好基礎;要加強事后控制,重視開發利用審計項目成果,不斷提升審計成果質量;要確保審計過程中各類證明材料真實、可靠,報告修改依據要準確、充分,所有審計公文內容要完整無誤;要善于運用外部監督方式,促進審計質量的提高;要運用激勵措施,調動審計人員重視、提高審計項目質量的積極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審計質量對審計工作至關重要,是審計工作水平的體現,直接影響審計工作效果。審計機關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防范審計風險的方法,研究提高審計質量的對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可以幫助管理人員了解目前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對策。除此之外,也能夠提前規避企業運行中的風險,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并且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仕萍.基于PDCA循環的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探究[J].中國商論,2018(22):124-125.
[2]閻薇.大數據環境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J].財經界(學術版),2018(03):122-123.
[3]王云秀.系統論視閾下中國石油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研究[J].經濟師,2017(12):120-122.
作者簡介:王子揚,男 武漢晴川學院在校本科大學生,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