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騰煒
【摘 要】企業所得稅納稅問題直接關系到當下企業在市場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地位,納稅籌劃工作是企業的一種正當經歷,也是維持企業正常運營和發展的生存方法,但在近年來市場經濟體系的影響下,很多企業在所得稅納稅籌劃問題中遇到了一定的困擾和弊端,無法有效提高企業利潤空間,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因此當下解決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會計處理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重要性及原則,提出了基于會計準則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會計處理優化思路以及具體會計處理工作的應用分析,期望能對相關工作者提供可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會計處理;問題;策略
一、企業進行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必要性
(一)合理減輕稅收負擔
我國企業所得稅通過比率稅率進行計算,多稅率水平存在一定差異,目前我國規定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法定稅率均為25%,小型企業和非居民企業為20%,重點扶持企業為15%,相較于以往我國企業稅率水平已經有所下降。如果企業能夠針對納稅所得稅進行合理規劃,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管理效率,重新調整企業收入資金和成本投入項目,不斷提高經營水平,降低稅負壓力,以不斷實現企業最大的發展目標。
(二)增強稅收管理水平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工作是一項較為復雜的高風險工作,要求稅務人員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首先必須保障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工作基于法律底線才能進一步利用籌劃思路和技巧,實現更加合理和科學的運營規劃。因此在強調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工作的過程中,能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提高稅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重視意識,轉化他們的工作思路。與此同時稅務管理機關也能拓寬事務管理范圍,提高管理水平,不斷推進我國稅務管理工作的優化和進步。
(三)優化企業資源配置
計算企業納稅所得稅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都涉及到企業收入、企業抵扣項目和不抵扣項目的區別,也涉及到企業減免、抵免稅額及優惠政策的應用。這就要求企業不斷提高納稅所得稅管理質量。納稅所得稅工作關系到企業各個部門,提高籌劃管理水平能促進各部門進行協調配合,也能不斷規范各部門工作核算流程,優化內部資源管理系統,從細節提高對企業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協調度。
二、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原則
(一)體現社會價值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首先體現為社會價值原則,社會價值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歸納:一是提高企業經濟利益水平,促進國家稅收政策完善;二是合理的納稅籌劃工作能夠有效提高企業在社會競爭市場中的地位,同時也能夠提高企業自身競爭水平;三是也在應用和推行國家稅收政策的同時能夠帶動社會的良好風氣,推進社會公益活動的開展。
(二)增加企業的利潤收入
增加企業經濟利潤收入原則是企業開展納稅所得稅籌劃工作的根本目標,企業在不斷優化所得稅籌劃方案的同時能夠實現經濟利潤收入最大化,同時企業在利用相應技術設備提高所得稅籌劃工作水平時,能夠提高企業相關方向硬件設施競爭力,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收入。
(三)促進節稅工作實現合法化
實現結算工作合法化是納稅所得稅籌劃工作的重要原則,該原則可以分為兩大方向:一是要求企業相關工作人員時刻國家發布的相關稅務政策與條例規定,公司整體籌劃工作也需要依據這些法律法規及時進行調整;二是企業需要保證納稅扣除金額的合法性,杜絕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對自身工作體系進行適當調整。
三、基于會計準則對當下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中的會計處理
利潤分配政策的調整和企業凈利潤分配不會對企業利潤稅負產生影響,納稅籌劃工作時應當時刻考慮投資者分回利潤的再次納稅,也就是降低投資者的分回利潤稅款數額,具體可以從以下從以下兩方面開展:一是股份司放棄直接分配股息的方法,而是通過增值股票的方式來降低投資者在分回利潤過程中的稅費,股份企業可以將稅后利潤作為企業的另一筆投資,促進股票增值;對于個人股份持有者來說,股票價格的上漲可以為他們帶來補償股息,這些補償股息不需要收取個人所得稅;而針對法人股東則更不存在股息稅率差進行補稅的說法。二是不斷降低投資者的稅負壓力,同時對于低稅地區的被投資企業不給予利潤分配,對于高盈利型企業,如果被投資型企業相較于高盈利企業的所得稅稅率較低,則應當盡可能推遲被投資企業的分回利潤所得稅,投資企業也可以通過追加控股的方式進一步控制被投資企業的利潤分配。
四、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中會計處理的思路
(一)充分考慮納稅主體轉換身份的情況
我國的小型微利企業和重點扶持型企業具有優惠政策輔導,而大型企業和相關類型企業則可以通過分離納稅主體的方法來降低企業整體所得稅稅負壓力。其次針對業務較為繁雜的大型企業,可以通過分類多個更加專業化的小型企業來提高管理能力并降低整體稅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在進行納稅主體身份轉化的過程中,需要考慮自身發展狀況和實際成本利益問題,盡量避免因為主體轉化的原因導致了管理成本高于節稅收益的情況。與此同時企業在轉換主體的過程中應當更加細致分析企業實際情況和現有國家稅收政策條例,以免因為過于盲目而導致企業陷入管理危機。
(二)基于收入確認時間點進行納稅籌劃
我國稅收政策規定企業所得稅稅基根據納稅金額來控制,這個數字通過企業的總收入扣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費用后得到,因此在籌劃納稅所得稅過程中需要考慮總收入金額,在確定金額的基礎上可以依據企業現有的經營方式來不斷調整確認時間點。我國企業目前可以分為現銷、代銷和預收貨款三種時間點確認方式,其中現銷因為沒有足夠的籌劃空間與時間而不常常利用,代銷和預算貨款則可以利用發貨和代銷時間差來推遲確認時間點,從而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
(三)從扣除項目核會計處理上進行納稅籌劃
首先我們依據稅法規定的折舊政策,針對需要加速折舊的企業固定資產利用縮短折舊年限的方式提高前期折舊費,進一步提高扣除金額、降低納稅金額。所以企業在進行會計處理工作時,應當結合具體資產狀況考慮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同時也要結合管理層對折舊政策和會計準則的選取,進一步實現降稅和遞延納稅的目的;其次,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可以利用存貨成本計價方法,中具體包括加權平均、個別計價以及先進先出三種方法,在利用此方法時需要充分結合經濟市場變化狀況,比如先進先出法更適合用于企業出現價格持續降低的情況,以實現提高前期成本和不增加扣除金額的目的。加權平均法更適合存貨市價持續上漲的情況,可以達到分攤成本、減稅增益的效果;再次,企業可以利用成本法和收益法這兩種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方式,結合被投資企業的稅率來控制投資規模,以確保會計處理工作能夠能夠實現降低稅負的作用,被投資企業在稅率低于投資企業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作為投資企業的資本公積來進行成本會計處理,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將未發放的收益計算機納稅額度中,以免對企業造成雙重征稅的壓力;最后,我國稅法規定,企業如果在納稅年度發生虧損現象,可以進行特殊會計處理,允許他們用今后年度來彌補虧損,但限制彌補期間不能超過5年。如果在此期間內發生企業無法周轉資金的嚴重經營虧損現象,可以通過增加未來抵扣金額來降低稅負壓力,具體則需要從企業易耗品和管理費中分擔成本,方便在后期降低和減緩納稅支出的壓力。
(四)從優惠政策角度進行籌劃
我國針對納稅所得稅籌劃優惠政策可以分為以下三方面:依據企業業務的復雜程度考慮對企業長期工作人員降低稅收費用,將殘疾人員進入成本消耗來實現全比例優惠;企業可以考慮自身針對科研開發項目投資的人力、物力資源等進行成本計算,通過利用50%扣除和攤銷的政策條例來提高會計處理工作的準確性;三是企業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選擇購買低于5000元的固定資產,控制好一次行稅前扣除標準,這樣可以方便企業獲得節稅利益。
五、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中會計處理的應用分析
(一)企業納稅籌劃成本費用分攤處理
我們根據以往企業在納稅所得稅籌劃成本費用的工作中可以發現:稅前陳列出的使用成本和項目費用如果具有一定限制條件,應當在這個條件要求上有抵稅作用,相反,如果超出條件范圍,則不具備抵稅作用,此時需要考察其稅前支出方式,具體要考慮稅前支出成本費用和資金損失方向,考慮其不具備抵稅能力,而在稅前一次性支出成本及資金損失方向項目可以進行抵稅,非一次性稅前成本支出和項目需要依據規定攤銷和折舊法進行計算,同時計入成本消耗部分后才可以具備抵稅作用。
(二)利用企業折舊方法及年限的會計處理
據以往經營經驗發現基于同種折舊方法、不同折舊年限下進行優化選擇可以有效遞延納稅,這種方法被稱為加速折舊法,這樣一來,我們在確保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會發現,其實不同的折舊方法不會對總稅金和利潤產生重大影響。但在實踐應用中,不同年限的應納稅金額會受到折舊方法的影響,同時再受到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最終造成稅款貼現值的差異。因此未來企業針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應當考慮最低折舊年限和折舊年限延長與縮短多方位因素,折舊聯系雖然和折舊方法一樣,在變動過程中不會影響到利潤總金額,但只有進行正確恰當的選擇才會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
(三)利用虧損彌補方式開展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中的會計處理
所有企業都不希望自己發生盈利虧損現象,但如果企業面臨經營困難或資金調轉不周的情況時難免會出現虧損,企業則應當開始將資本運營轉為較為安全和低風險的投資方向,降低近5年左右的投資風險,便于今后能夠在短時間內盡快彌補虧損資金。
六、結語與展望
綜上所述,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過程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工作任務,想要不斷提高納稅籌劃工作效率必須結合會計處理工作提高整體規劃性,尤其是針對具體的會計處理原則和會計處理應用方向,同時,企業領導層和內部管理人員也應當放遠目光,精確把握市場動態變化,提高對經濟市場的預測力和整體調控水平為企業所得稅納稅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當然同時也需要工作人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企業戰略目標,和我國稅法調整不斷更改工作計劃,實施創新改革,積極適應新型法律調整方向,確保企業在所得稅納稅籌劃工作中實現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畢克如, 徐光奕. 企業納稅籌劃中會計處理問題探討[J]. 現代經濟信息, 2014(3):186-187.
[2] 蔣怡鷹.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會計核算的探析[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7(11):59-60.
[3] 姚本元. 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問題研究[J]. 中外企業家, 2019(22).
[4] 銀樣軍. 中小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探析[J]. 會計之友, 2008(33):44-46.
[5] 李文姬.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中的會計處理[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1(1):64-64.
[6] 李娟.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會計核算的探索[J]. 東方企業文化, 2012(1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