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尉
【摘 要】本文從多方面分析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
【關鍵詞】中職;媒體;教學;利;弊
中等職業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教育類型。它不同于以理論知識為主、以升學為目的普高教育,也不同于社會上以單一技能為主的培訓教育。對中職學校的學生,我們怎樣才能讓他們留得住,學得好,出得去呢?我認為只有從教學方法和技巧上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觀的需求,才能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需要的合格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從而使中職的計算機教育事業更加蓬勃發展。
目前,計算機應用已經朝著多元化、行業化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社會各種行業對計算機專業化多方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兼顧不同層面學生的不同需求,讓絕大多數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掌握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這就需要我們從教學方法上去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他們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下面就針對多媒體在中職教學中的利與弊談些淺見。
一、多媒體對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積極作用
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設施,可以使我們的教學事半功倍,既方便了教與學的開展,又改善了教學的效果。多媒體教室給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單一的課本理論講解,學生看到的是抽象的文字,屬于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而多媒體把書本的文字遷移到畫面上,學生一目了然就能理解。多媒體匯集了圖像、視頻、文字、動畫等各種功能,集中地向學生展示知識的過程,思維清晰,提高了學習效果。教師根據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可以設計相關的課件,通過感性的材料,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
1.1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布魯納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的最初刺激乃是對于所有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內在動機。他說“按照一個人自己的興趣和認知結構組織起來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記憶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而多媒體課件圖片精美、形象生動、聲情并茂,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1.2多媒體運用于教學中,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許多研究者通過制作量表和問卷,對教師的角色特征進行了研究,研究者Reilly(1983)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對最好的教師的品質的要求中,有靈活、在科學上知識淵博等要求,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彌補他們在這些方面的不足之處。例如在多媒體課件中,可以運用超鏈接的方式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
利用多媒體超鏈接功能還能滿足各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具體來說即是在新課講授時用同樣的方法講授,而課后或者在有時間的前提下可用事先設置好的超鏈接,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進行個別教育,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
1.3通過人機互動,有利于突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同時還可以增強課堂的有序性
構建主義認知論中,教學活動必須有兩大支柱:教學環境的創設和學生自主學習思路的設計。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信息,是教師預先設置好了最為合理、科學、有效的。課件的制作,其實質就是教師在為學生創設情景問題,輔助學生進行發現學習的一個主導過程。
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人機互動,教師先展示出預先設置的問題,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總結出結論后再與標準結論進行對比,并對兩個結論的異同進行分析,這就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此外,正確運用多媒體,播放問題和標準結論,通過人機互動,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也為教師和學生贏得更多相互交流的時間,從而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
1.4過程的模擬和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的展示,有利于增強感官效果,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特瑞奇勒對人的感覺與學習、記憶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學習11%通過聽覺,83%通過視覺。多媒體中的文字、圖像、動畫、背景顏色等可作用于視覺,教師的旁白講說、背景音樂等可以作用于聽覺。這樣直觀形象的教學使學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促進學生的多種感知和多種思維形式的整合,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1.5通過生活實例的展示,能夠引領學生把課內外緊密聯系起來激發興趣
陶行知說:“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顯著?!迸d趣所形成的心理驅動力能使為學生克服困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因為,當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不僅會注意該事物。而且還會從中體會到一種濃厚的愉悅情感,這種情感形成一種強大的動力,驅使他克服各種困難。
雖然多媒體教學,給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帶來這么多的好處,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就會走進誤區,會帶來遠不及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易犯的錯誤
2.1濫用多媒體課件,忽略了它輔助的本質
完全以課件決定教學的模式,忽略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本質,無法體現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真正理解,更不能體現教師個體獨特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教學行為。而且這種完全依托于多媒體課件應用的教學模式,不能對不同學生群體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效果遠遠比不上傳統教學模式。
2.2盲目追求課件的表現形式,設計不當造成刺激干擾
在這個信息時代,上課時只用“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但要是一味追求多樣的表現形式而將多媒體運用不當,效果會全然相反。例如有的課件背景過于復雜,過多的使用動畫、圖片和聲音,對學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干擾;有些課件,忽略了字體的大小、顏色與背景之間的反差,使得在電腦上能看清楚的內容在屏幕上模糊不清,影響其教學效果。殊不知,人的知覺具有選擇性,選擇的過程就是區分對象和背景的過程,對象和背景之間的差別越大,就越容易被優先選擇。
2.3按照自己的預想過分趕進度,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特點
用皮亞杰的認知心理分析不難知道:中職生的還處在具體運算階段,有的則進入了形勢運算階段,但是他們的思維依舊不成熟,做筆記還是他們進一步理解和記憶知識點的好方法。
多媒體課件是制作成PPT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直接掌握鍵盤上的方向鍵就可以翻頁,點鼠標就可以進行超鏈接,完全可以按照預想較快的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學生需要時間來思考、記筆記。如果在播放課件時未掌握好節奏,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4過多使用多媒體,忽略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
在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總會發生一些教師在做課件時難以預料的事情。比如:老師要講的,學生已經知道了;學生提出了老師意料之外的問題;老師在書寫時心手不一而出錯;有始終不懂的同學等。這是檢驗教師是否達到好老師的要求的大好時機,同時,教師的板書、語言表達等垂范作用也在此得以充分展示,而且臨場提問、即興啟發、語氣強調等方法也會在此得到充分的運用,尤其是在理科的教學活動中,比如:概念的闡述、公式定理的推導等。這樣的教學效果,是運用多媒體,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無法達到的。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
[2] 楊瑩鵑. 淺談如何提高計算機實習課的教學質量[J]. 職業,2010(21).
[3] 黃燕. 如何提高計算機實習教學的質量[J]. 科學咨詢,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