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 要】眾所周知,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審美情趣的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因此,在日常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成為德育滲透的關鍵。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藝術能夠促使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達到德育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tǒng)美德
一、充分利用資源,善于挖掘書本現(xiàn)有的德育教材
在語文新課標素材中,關于德育,素材充足,不計其數(shù)。當老師在傳授專業(yè)文化的時候,必須連合課文的情感思想,開掘文章的教化點,對學生實行思想道德教誨。下面舉例說明,在《詩經(jīng)·氓》、《春望》、《竇娥冤》以及《雷雨》等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德育教學。魯迅認為所謂悲劇就是毀滅人生當中有價值的東西來給人展示,指引學生學會欣賞悲劇,突出事物在被毀掉過程的價值,使學生在欣賞悲劇過程中深思價值被毀掉的原因,這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汲取經(jīng)驗,避免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犯相同的缺點;而且要指引學生心生恐懼和悲憫之心,這兩種感情會使得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里不愿毀掉美好的景色和事物,諸多傷害別人的事可能就此被避免,有句著名的諺語叫“喜歡欣賞悲劇的人是不去做不法的事情的”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二、深刻領悟文章中的人文修養(yǎng)
根據(jù)近30年的育人之路,此辦法就是讓學生飾演文章中各自的角色,經(jīng)過學生對角色的了解和領會,來領略文章中體現(xiàn)的教育內(nèi)在,進而從中受益。學生在表演文章里面的人物時,會將課文中角色的品德跟自己的價值向?qū)嚓P聯(lián),把自己帶入到課文的人物情境中去,跟課文中的人物一起敢愛敢恨,再將課文中角色的高尚品德轉化成自己的思想品德,這樣便使得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也受到了無形中的教育。比如在教學《竇娥冤》時,讓學生各自扮演婆婆和竇娥這兩個人物,在模仿角色中領悟了竇娥寧死不屈、善良正直的品德,也使學生透徹了解了當下社會的殘酷以及統(tǒng)治階級的昏暴愚昧,增加了學生對竇娥不屈精神和善良的認知。用生動形象的角色形象洗滌學生的心懷,讓學生辨別真善美丑和正確的是非曲直,培育學生成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借課堂傳授之力,有目的性地實行德育滲透
經(jīng)過課上教學的研究,實行德育滲透經(jīng)過課上教學的研討形式,可以使學生對充分掌握和了解課上教學的內(nèi)容,進而到達到語文德育教學目的。老師可以使學生在課上學習時,將課本中的相關德育常識內(nèi)容,實行研討與剖析,發(fā)布自己的觀點。比如,在《師說》的課文學習中,使學生經(jīng)過幾句簡單的話,發(fā)表學生心中認為的教師形象是怎樣的;然后學生依據(jù)自己的分析分組討論,歸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最后根據(jù)《師說》這篇文章,使學生領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意義。讓學生在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具有的涵養(yǎng)和《師說》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讓學生理解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無私付出。主動應用課堂探討的教學模式,擴展學生對課文知識的剖析與體會,而且在探討過程當中,領會教師的意義,形成尊敬師長的優(yōu)良美德。
四、創(chuàng)設情景,在情景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德育知識教導
在教育教學變革中,情景教學法的使用次數(shù)也是非常高。情景教學法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可以在特殊的情形下更準確地理解文章中的知識內(nèi)容,還能使學生在特殊情境的熏陶下,形成相對應的情感思想。所以,作為老師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設立一個全新的教學形式,使學生通過扮演文章任務等方式,理解文章中角色的思想情感。比如,曹禺的《雷雨》中,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分組,并分別扮演文章中的角色,結合當時社會的發(fā)展,通過表演話劇的方式,營建出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進而使學生透徹領悟文中體現(xiàn)的階級矛盾,從而認清文章中資本主義勢力下的唯利是圖和殘忍剝削。綜上所述,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說在學生明白到你在對他進行教育時,那你的教育就意味著徹底的失敗了。給我們的啟示是,相對于成功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不應該是侃侃而談的教育,應該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熏陶教育,當今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善于開掘,不放過每個可以滲透德育的契機,最大程度的施展教學情境的特殊意義,把學生帶入到自然和和諧的情境當中,使學生領悟到自然的文學氛圍,成為一個優(yōu)秀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