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曉梅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會計基礎》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職業學校都不同程度上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了有效改革。本文就目前《會計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實訓教學等方面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了有效改革,以提高《會計基礎》教學質量。
【關健詞】《會計基礎》;教學改革;中職學生
《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的入門基礎課程,重在技能。是以應用為主的會計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技術性、應用性、操作性極強,對剛入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中職學生而言,這是全新而陌生學習領域。教師如何將學生引進會計專業的大門,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該會計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并激發他們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積極性,這才是《會計基礎》教學的終極首要目標。
一、目前《會計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片面強調技能訓練,而忽視職業道德的教育
在整個會計核算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會計基本原則和職業道德,而眾多中職會計教師在教學時, 片面強調技能訓練,而忽視職業道德的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信息廣泛應用,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要求更加嚴格,許多賬目等造假行為一旦被查實將會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社會經濟的發展呼吁誠實守信,作為會計專業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將會計基本原則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放在主要位置,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迫使學生掌握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基本原則。
(二)“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受00后學生歡迎
“填鴨式”教學模式,完全忽視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目前的中職學生基本都是00后,00后學生熱衷能體現學生為主體作用,能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實踐性強,新穎的教學模式。因此,要求會計教師在認真進行學生的學情分析基礎上組織教學,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
(三)實訓教學中的問題
(1)技能訓練與崗位技能脫節
會計實訓技能訓練與會計崗位技能需求不符:一方面,學生會計實訓練習都應用電腦進行模擬練習,與會計工作實際相差甚遠。這種訓練模式對學生就業崗位技能學習幫助不大。另一方面,會計基礎實訓練習時沒有對會計專業進行崗位分類,在實際工作中不同的崗位對會計技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2)實訓操作與網絡時代不符合
網絡時代,會計工作與網絡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會計工作人員除了要掌握會計專業技能,還要熟悉很多相關的會計工作軟件,且在各企業中應用的會計軟件也有所不同。在會計實訓練習中,學校無法實現讓學生對企業每種會計工作軟件進行學習和練習,只能讓學生進行最基本的會計軟件進行會計信電算化操作訓練,無論是思維模式還是會計操作技能跟實際崗位技能都有很大的差距,會計基礎實訓教學沒有達到企業會計技能發展的功效。
(四)會計教師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
會計教學工作永遠離不開教師去教學,那么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會計教學質量的提升。即便現成的會計基礎教案擺在眼前,有的教師也提高教學質量,歸根結底是工教師的教學水平自制,那么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當今中職教育,中職教師考核不夠完善,對雙師能力要求也并不高,導致會計教師團隊的會計能力和教學能力長短不一,無論是會計能力還是教學水平,都不沒有實現高標準,高要求。
二、教學改革
(一)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且貫穿于整個教學
《會計基礎》是中職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整個教學中應把職業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塑造誠實守信的優良品格。豐富會計基礎課堂教學內容,案例教學是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最有效的辦法,就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而言,在《會計基礎》教學中適宜穿插實際工作中誠實守信的案例(如會計時事、人物、故事、學會、學術等),這樣除了能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養之外,還可塑造學生的“三觀”。
(二)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優選受00后歡迎的教學模式
(1)“互動式”教學模式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只有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改“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依據專業目標和崗位需求,以會計知識結構和學生的邏輯思維過程為主線,以種形式互動、多向學習交流溝通,恰當處理好學習、指導、練習的關系,促使學生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2)情景教學法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只能在時間內吸引學生,因此通過創設會計工作情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將學生被動接收到主動學習,身臨會計崗位,成為有效的教學模式。通過情景教學培養學生思考、自主求學的意識。情景教學有利于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同時,情景教學模擬崗位實習,解決了教學與崗位脫節的問題。在情景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地創設以會計崗位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工作場景,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會計崗位中去認知、學習、掌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講授銀行余額調節表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一學生扮演銀行職員,一個扮演企業會計,讓他們上臺演示具體如何編制,且在對賬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如何處理,由誰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將會計理論知識與崗位實際有機結合,使學生更有效的學習和應用書本上的相關理論知識。
(3)師生角色互換,培養其自學意識。
淺顯易懂的知識點,讓學生去自學,教師只需提出自學內容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指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參考資料或相關網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自學,去查閱有關參考資料和網站,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親自組織教學,即教師選一些簡單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備課和組織講授,讓學生上臺講,老師在臺下聽,然后讓其他同學和老師進行點評,讓學生體驗教師的辛苦和付出,覺悟自己知識面的狹窄和基礎知識的薄弱。通過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環境下,指導學生“自主求學”比“被動學會”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四)校企合作的實訓教學
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在盡力實現學校企業合作的實訓教學模式,如定期安排會計學生到企業相關崗位中進行會計技能訓練,借助企業實例以及由企業應用會計軟件進行會計訓練等等。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有利于會計專業學生的技能訓練帶來有效幫助,且能為企業輸送更有針對性的技能型人才,這是學校企業共贏的教學模式。校企合作克服了實訓教學與崗位能力脫節的問題。
(五)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為了提高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首先就得從教師身上提升教師的的專業素養,培養教師的責任感,形成高水平的教學技能。中職學校要讓教師定期開展會計基礎教學的研究,系統化、專業化的分析研究會計教學流程,擰緊會計教學的每顆螺絲釘。在開展教學研究的基礎上要定期對教學成果進行考核,及時檢測教學改革的成效。會計專業教學部門還應該定期教學總結會,共同分析教學改革的得失,尋找該學改革的不足,彌補不足,最終達到提高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的目的。除了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還要加強教師的責任感,教師應該時刻關注每一個會計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開展學習交流和總結活動,從學生心理上影響,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鄭渝英.淺論會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新模式[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9):17-21
[2]郝敏.創建《基礎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的新模式——“雙軌三線制”實踐教學模式[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6,(07):32-36
[3]劉高鵬.“探究、協作學習”教學設計實踐——以寧夏高職《會計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6,(1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