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媛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農業市場的占比率在逐漸提升,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這一現象要求我們必須加快進行農產品物流體制的建設。各單位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和著重考慮可持續發展問題,加大執行力度,積極推進農業市場朝著現代化發展。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運輸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改變了傳統型農產品運輸模式,使運輸變得便捷,讓廣大人民群眾受惠。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物流;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33 [文獻標識碼]A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為我國人民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最基礎的保障。如今,屬于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與互聯網相關的產業正在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將農產品物流與互聯網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能夠促進農產品市場向現代化發展,使農產品的出售和生產環節的物流運輸開支降低,維護我國農民的經濟利益。
1 概述
1.1 農產品物流
農產品物流是指農產品經過制作、包裝等程序之后,通過運輸,派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整個過程,主要分為農業生產物流和農業銷售物流兩個部分。農業生產物流集種植和養殖、收成、管理于一身,而農業銷售物流就是指在整個銷售流程中需要的所有的物流形式。
1.2 農產品物流的價值
傳統農業生產和運輸過程十分繁雜,由于一些自然和非自然因素的影響,農產品保持新鮮存在一定的難度,將給農民造成一定的虧損。而借助互聯網的新型農產品物流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可以改善農產品運輸的弊端,讓農戶與購買者建立起直接的供求聯系,使農產品的銷售環節得到簡化,增加農產品自身的物流價值,從而使農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1.3 農產品物流的特點
(1)數量大,品類多。近年來,依托農業科技的進步,農作物的產量不斷增加,品種與以往相比變得越發多樣化。另外,市場的外化在一定層面上增加了農產品的流通量,加劇了農產品的商品化和市場化,使更多的農業產品進入了物流這個大家庭。
(2)對物流的要求較高。運輸的農產品都是一些保鮮期、保質期較短的食品,對物流要求比較嚴格,在運輸過程中要使產品的品質得到保證。其次是農產品的出售價格較低,物流成本不能過大,否則會削減農民的銷售收入。最后,農產品物流水平跟農民的收入是直接掛鉤的,所以,在運輸過程中必須要考慮農產品物流成本問題,提升服務質量,做到服務增值化。
2 阻止農業物流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根據《2016-2020年中國農產品物流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中的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到,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呈上升趨勢,但其所占的比率在降低,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基礎較差
我國對農產品物流的資金投入還不足,雖然對農產品物流的固定資產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投資所占比例還有待增加。
2.2 模式結構不合理
營銷方式過于老套,大量的農產品商家都采用傳統的、低端的運輸方式進行配送,效率低下,成本較高,導致自身利益受損。
2.3 對市場需求把握不夠準確
商家在運輸過程中不能夠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在運輸之前不能了解到全面的、最新的農產品信息,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預測,有些地方甚至缺乏農產品物流的平臺。
3 如何做到農產品物流的持續性發展
3.1 提升意識和技能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到經濟中,我國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已經呈現出標準化、科學化、流通便捷化的特點。在“互聯網+”這個大環境下,農產品發展的速度在不斷提高。如今,我國的農業正努力朝著現代化物流管理這個方向前進,這影響到本國農業發展的高度和程度,影響到本國每一個農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要充分了解和利用網絡的優勢,有效地將農業物流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建立現代化物流管理模式,提升我國農產品市場的靈活度,提升物流的效率,減少運送開支,提升其市場競爭力等,有效地改變我國傳統農業中的那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但是,要想真正提升我國農業物流的管理水平,還需要考慮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的技術問題。農業物流技術是農業物流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在管理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行業或者國外相關行業的物流管理經驗和技術,注重技術和經驗的引進,并結合我國農業物流的實際發展水平,進行學習、完善和改進,提升我國的農業物流技術。
3.2 注重信息網絡和服務體系的建設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要想推動農業物流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注重有關設施、技術等基礎條件的投入。為了達到專業化運送水平,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將物流信息進行具體化整理和分析,建立買方和賣方的供求關系,在農產品信息發布到網上時可以和供求關系進行對接,保證農產品有效地進行輸入和輸出,方便企業獲得與自己產品相匹配的資料,消費者也能快速找到自己有需求的產品,提升了農產品交易的標準化運作。在農產品與互聯網結合時,也要注意運送系統的構建,要推動農產品物流企業深入相關企業,為購買者提供更合理的服務,以網絡和線下兩個數據網為核心建立管理體系,形成一對一到一對多的模式,形成對整個產業鏈的服務。
3.3 形成完備的產業鏈
國家要實施互聯網+的發展戰略,使互聯網+與農業產業鏈相融合,探索農業發展的新方式。網絡技術對農業的改進是全方面的,在整個農業產業鏈中,既需要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整個生產運營環節的管控,確保品質,又需要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產品銷售的創新,將農業生產中的各個環節緊密連接成一個整體,形成完備的產業鏈,逐漸達到現代化農業物流的層次。同時,還要創新和發展農產品經營模式,實現農業物流的持續性前進,推動我國綠色、智慧農業的發展,另外還要注重我國農村電商行業的發展,打造以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完備產業鏈。
3.4 注重農產品物流行業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與物流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要想農業物流可持續發展,就必定要注重我國整體物流運輸行業的前進。根據本國的發展情況,城市與村鎮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導致整個物流行業前進的速度較慢。因此,企業、國家都應積極地承擔相關責任,為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盡一份力,共同推動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
4 本國農業物流發展的新趨向
4.1 冷鏈新技術新標準,推動行業升級
本國的冷鏈運輸行業在2018年顯現出新型、高速前進的新趨勢。3.0時代的到來為冷鏈技術的裝備提出新的發展要求,冷鏈技術裝備要朝著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做到全面升級,使冷鏈物流達到專業化、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的水平。向企業推廣企業資源計劃(ERP)物流管理系統,促進物流信息的相互連通,開展冷鏈物流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冷鏈運輸整個過程的智能化、生態化、數據化、一體化。
4.2 生鮮的潛在市場助推物流發展
生鮮消費需求市場隨著冷鏈運送的發展在不斷擴大,同時生鮮產品的電商潛在的巨大市場需求對冷鏈運輸的發展具有拉動作用。電商下鄉推動冷鏈下鄉、農產品進城、農產品走向國外的新思維,推動和加快F2C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將會給冷鏈運輸行業的發展帶來重要的機緣,使農業物流進入快速發展期。
4.3 大數據提高競爭力
技術領袖SAP在其報告中提出“數字化平臺是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對農產品物流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可以使農民受益,農民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來進行農產品生產,可以減少種植的盲目性,同時大數據的預測能力,可以為零售商制定更加精準有效的營銷策略,使商家更加便捷地追蹤產品信息,有利于銷售者為購買者提供更加及時和個性化的服務。
5 結語
“互聯網+”和農產品物流的結合是順應時代潮流前進的產物,只有順應歷史潮流不斷革新,才能夠持續性向前發展?;ヂ摼W技術推動了經濟的飛速增長,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一個行業想要發展都必須要順應社會發展趨勢,不斷地做出改變,在改變的過程中自身實力得到提升,從而才能夠更好地應對現代化、數據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穎.“互聯網+”下江西特色農產品的物流模式選擇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6.
[2] 申強,董磊,龐昌偉,楊為民,侯云先.基于“互聯網+”農產品供應鏈質量監管體系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02).
[3] 楊文秀,周莉,張曉林.促進互聯網+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對策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06).
[4] 張天琪,胡軍珠.“互聯網+”農產品物流業的大數據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6(36).
[5] 勞健.對“互聯網+”農產品現代物流供應轉型升級的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