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琴
【摘要】小學一、二年是寫作的初始階段,也是起步階段!通過日常的教學訓練讓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幫助孩子擺脫“無從下手”的困境,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職責所在,現在我以新課標為宗旨,對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總結出以下指導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指導方法;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將低年級寫作目標定為“對寫話有興趣”,把重點定在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上,讓孩子愿意寫作,熱愛寫作;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小學一、二年級的作文表達形式一般為“看圖寫話”,圖片直觀明了,生動形象,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畫面上的內容,能激發出學生的表達能力,使他想說出來?!翱磮D寫話”要求學生仔細看圖,把圖上的內容通過寫句子的形式表示出來,但看圖需要我們有序觀察,把握住重點,還要合理地展開想象?!皩懺挕本鸵獙⒂^察所得,有重點、有條理地寫出來?!翱磮D寫話”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觀察力,激發好奇心,還能鍛煉思維活躍性,使學生展開豐富想象,還能提高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所以對小學生有效指導“看圖寫話”具有重要意義,能為學生順利過渡到中、高年級寫作打好基礎。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五個方法來指導學生寫作。
一、教授學生觀察方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看圖寫話”的基礎是要學會觀察畫面,感知畫面,這是進行“看圖寫話”的第一步。先仔細觀察、思考,才能理解畫面內容。有了中心思想和內容,才能進行第二步“寫話”。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多多搜集“看圖寫話”素材,讓學生多觀察。觀察要有順序,要突出重點。
(一)觀察人物畫面
1.先觀察畫面中一共有幾個人,衣著打扮,靜態動態等。
2.聯系畫面上的環境,根據每個人的特征,確定人物身份。
3.確定人物在做什么。
4.思考人物為什么這么做,結合圖片認真思考。
(二)觀察景物畫面
1.從整體上看,是風景畫還是田園畫等。
2.仔細觀察畫上的東西。
3.從圖上的花草景物特點判斷時間、地點。
4.有順序地觀察景物,由近及遠。
二、啟發學生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力
圖畫是靜態的,但要表達的內容是動態的、鮮活的。要想把圖片上的內容描繪得有聲有色,需要我們思考和發揮想象來增加故事情節及人物情感,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動大腦,發揮想象,讓圖中的事物有序地發展起來,增添人物特點、景物描述、情境渲染等,讓“寫話”的內容飽滿起來。
在日常教課或“看圖寫話”授課中,我們可采取自然提問的方式使學生展開想象。老師的提問,給學生提供了思考方向。學生能借助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觀察想象,領悟圖畫內容,并且拓寬了知識面,發散了思維。
如果是人物畫面,教師也可組織學生進行畫面演練,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進入角色,把想到的內容演出來。教師也可設置不同情境,引導學生想出不同的故事情節,使靜止的畫面變得生動起來,變得多姿多彩。
三、理順思維,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從想象到“寫話”,還要鍛煉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好,說話順暢,作文也就更有條理性。如果表達能力弱,說話往往吞吐其辭,有頭無尾,自然寫出來的句子也不會完整有序。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看圖寫話”時,很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生因為年齡的特征都有表現的欲望,尤其是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或者特長優點,總喜歡“津津樂道”,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引導,抓住其成長特點,鼓勵學生大膽地把想說的表達出來。在小學生的口語訓練中,教師要注意誘發學生說話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語言培訓中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話題,例如進行講故事比賽,小學生喜歡聽別人講故事,也喜歡給別人講故事。我就在課堂經常進行講故事比賽,看誰講得動聽、逼真,同時幫學生理順思路,總結精彩的句子,并提出語言需要糾正的地方,幫助學生改進。
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時,往往缺少條理,不連貫,通過口語表達的反復實踐,能使學生增強語言的連貫性、思維性,為后面的寫話打好基礎。在練習寫話過程中,教師要提出具體的要求。例如,“寫話”要有開頭,有結尾,語句要完整,條理要清晰。當然,在訓練中,教師更要善于發現學生用詞準確生動、思路清晰、想象合理等獨到之處,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四、動筆寫話,完成最終目標
學生把觀察到的、想象到的和要表達的語言轉化為文字,寫到紙上。這是“看圖寫話”的最后一個過程,也是要完成的最終成果。在語句表達上也有一些技巧,我們采取由易到難的教學方針,從寫好一句話開始。最簡單的一句話由兩要素組成(人物+事件),例如:我們在讀書;小貓在洗臉。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圖片中掌握規律,從圖中看出誰 在干什么,在日常練習中,老師多搜集一些圖片素材,讓大家都寫一寫。同時將寫作格式編成兒歌或者順口溜也更易被記憶:標題要放第一排中間,段落開頭空兩格;停一停,用逗號(,);說完了,有句號(。);要問問題用問號(?);驚喜感嘆用嘆號(?。?。
慢慢引導學生過渡到三要素句(人物+地點+事件):誰? ?在哪里? 干什么,例如“小紅在教室讀書”;四素句(時間+人物+地點+事件):時間,誰在哪里干什么,例如“早上,小明在操場上踢足球”;五素句(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結果或感受):時間? 誰? 在哪里? 干什么? 結果如何,例如“3月12日早上,同學們去山上植樹,大家都很開心”。多素句{時間或地點+人或物+事件(做什么);物或景+怎么樣(外形、顏色、氣味等給人的感受)},例如“一天,小貓在河邊釣魚,它很認真,釣了好多魚,把桶都裝滿了,她好開心啊”。
五、家校合作,綜合提高孩子寫作水平
通過上述四種方法,我們已經學會了“看圖說話”。但要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多多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家校合作,幫助孩子培養閱讀好習慣,只有心中有料,才能胸有成竹。
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1.在閱讀初期,家長一定精心挑選順應孩子心理特點的書,盡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內容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孩子想象的一些圖畫書;
2.在閱讀過程中家長不宜過多要求,好奇、好動、缺乏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一會翻翻這本,一會看看那本,不必擔心,這只是早期閱讀心理的一個表現;
3.親子共讀,在家里,父母應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看書,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讀書后多多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重點內容復述出來,也把自己的讀書感受和孩子一起分享、探討,這樣孩子的閱讀興趣可能變得更濃。
4.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需要給孩子提供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除了需要對有害于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閱讀的內容、書刊類型和范圍進行管控。當然孩子所讀書目的內容越廣泛越好,家長和教師只需觀察和引導即可。
六、總結
好的作文源于不斷地學習、積累,要注意平時在生活中、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養成寫日記、做讀書筆記等好習慣;師生互動、家校合作,共同成長,才能走出更廣闊的天地。最后以荀況的一句名言結束我的論文: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參考文獻
[1]劉瓊.寓學于樂 樂中求學——小學低年級寫話練習之我見[C].北京: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2010.
[2]艾琴琴.淺談看圖寫話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 2019(3).
[3]呂影.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C].北京: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二卷),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