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 劉玲 匡輝 甘露
摘 要:高中生是良好道德塑造的關鍵階段,通過對吉首市高中生的抽樣調查,發(fā)現如今高中生整體的道德現狀呈現良好趨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正義感淡薄、自控能力較弱、知行統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根據吉首市高中生道德現狀的特點和原因,探索出新時代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路徑。這不僅需要全社會積極地參與,還要凝聚家庭和學生個體的力量一起推進道德建設的實施,才能解決當前高中生道德現狀面臨的困境。
關鍵詞:吉首市高中生;道德現狀;思想特點;提升策略
如今,處于21世紀的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了解他們的道德水平的現狀,發(fā)展他們的道德教育,是新時代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方向。
一、吉首市高中生道德現狀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吉首市500名高中生的道德現狀進行抽樣調查,發(fā)放了500份問卷,回收500份問卷,有效問卷400份。調查問卷的內容分別從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個維度調查這一階段學生的道德水平,具有以下特點:
(一)道德認知方面
(1)較強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對于“老人倒了,扶還是不扶”等此類社會問題上,75%的學生對路人沒有扶的行為表示理解,并認為他們是怕受騙上當,而有16%的學生持有的觀點是社會道德的缺失、人情的冷漠,3%的學生認為是缺乏相關的急救知識,對于考試冒名頂替問題,有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要檢舉揭發(fā)。
(2)良好的社會公德的意識
86%的學生對于闖紅燈的行為是給予否定的態(tài)度,只有11%和3%的學生不以為然。大部分的學生遵守社會規(guī)則,對法律意識有了更加深刻、普遍的認識,并且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知。
(二)道德情感方面
(1)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調查數據顯示:91%的學生看到中國在雅加達亞運會上成為贏得最多金牌得獎國家時,是感到自豪的,這說明高中生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并且,91%的學生對于國旗的升起感到自豪。
(2)正義感淡薄
54%的學生對于網絡上不良視頻保持遠離的態(tài)度,只有30%的學生會主動去檢舉這類視頻。可見,大部分高中生對于這種現象造成的后果并不了解,也抱有一種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正義感淡薄。 當陌生人需要幫助時,73%的學生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三)道德意志方面
(1)自制力強
當自己坐車的過程中是處于疲憊的狀態(tài)時,看到精神好的老人,有62%的學生選擇將座位讓給老人。57%的學生自覺將隨身的垃圾丟在垃圾箱里,36%的學生不亂扔垃圾,選擇其它方式處理垃圾。這說明高中生的道德意志具有很強的自制力。
(2)自控能力較弱
當手中有廢紙雜物,在沒有人情況下仍然有7%的同學選擇隨手扔在地上。這是因為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而導致的。特別是對于校園暴力的問題上,有9%的同學選擇以暴制暴,以牙還牙的方式來幫助欺凌者,可見高中生的自控力還有待提高。
(四)道德行為方面
(1)成熟的道德行為
面對誘惑,大部分同學選擇公平考試,獲取真實成績。83%的同學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看觸手可得的試卷;只有17%的同學選擇看試卷。這表明吉首市的大部分高中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信念,并且這樣的道德信念在道德動機中占據相當大的地位,使得道德行為具有成熟性。
(2)知行統一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有70%的學生在網絡上用語有原則和底線,但在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方面還需加強。60%學生每年去革命烈士公園次數在5次以下,并且對于國家大事關心程度還有待提升。
二、高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以上分析中可知,所調查地區(qū)呈現出的高中生思想道德的整體狀況呈良好的發(fā)展趨勢,大部分學生認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正義感淡薄、自控能力較弱、知行統一存在一定差距。這與外部環(huán)境以及學生個體自身的意識的影響是離不開的。下面將重點分析不良表現產生的原因:
(一)青春期情緒不穩(wěn)定的影響
這一時期青少年情感活動廣泛且豐富多彩,他們對各種事物比較敏感,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心理行為自控能力較弱。當遇到道德兩難的問題或者情感上的事,做出偏感性、不理智并且沖動的行為。由于高中生這種情感情緒沖破理智的控制,很容易產生偏激反應,從而對事物的判斷形成片面的決定。
(二)不良的網絡信息的影響
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它可以拓寬高中生的信息來源的渠道,但由于信息的復雜繁多,多種異質文化和多元價值觀念對高中生的入侵,使得高中生無法正確判斷其真實性,也會讓學生對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產生動搖和懷疑。這導致部分學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看法影響。
(三)學校道德教育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論,強調教學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學道德教育比較重視書本內容的傳授,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道德實踐。同時,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看法也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如果學生把思想政治課程當做考試來應付,對于其中的價值觀念只是簡單的背誦和記憶,就不能真正的接受這道德觀念,會造成學生雖然學到的知識,但是難以內化為自覺行為。
三、提升高中生道德水平的對策
從吉首市高中生道德現狀存在的問題中,反映出這一地區(qū)的高中生思想成長空間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改善和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一)自我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內在動力
高中生要加強道德的自控能力,這關鍵在于發(fā)揮“內因”作用,高中生在道德行為上做到自律,才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他們可以觀看一些有思想道德意義的視頻、閱讀書籍、參加民主討論會和專題討論會等活動。除了學生個體在進行自我教育之外,還可以利用身邊感興趣的小群體,借助同學的力量,幫助自己提升在道德方面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從而增強高中生主體意識,促進其自我意識及其自我修養(yǎng)能力的提高。
(二)學校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思想道德教育并不只是思想政治課老師和班主任的工作,而是所有的任課老師共同的任務。所以,各學科教師要以學科教學內容為平臺,適當地滲透德育思想。同時,高中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道德榜樣的形象。學校應該為提高教師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供途徑。教師自身應該在理論學習中深刻理解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從而發(fā)揮教師的導向功能。學校也要打造良好的校園風氣,營造和平友愛、積極向上的德育環(huán)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良好的家風是德育工作的保障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是重要的精神財富。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既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也要以身作則,樹立正面積極的道德榜樣形象,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長又要關注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對于孩子的道德行為培養(yǎng)要從點滴做起,注重全面發(fā)展。并且,家長要與學校一起關注學生的道德發(fā)展。
(四)社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推動力
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對高中生影響占據重要地位。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時代,網絡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社會要營造一個健康綠色的網絡安全環(huán)境,給青少年的德育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對于青少年本人,要自覺的進入社會生活的實踐中,形成生活經驗,培養(yǎng)正義感,并使之不斷加強和鞏固。
四、結語
高中的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應當采取有針對的、全方位的、采取靈活多變的教育方式。這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德育風氣,適應當今新時代思想道德現狀的特點的新方法,從整體上提升高中生的道德教育,造就新一代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王龍,李二娜,武志杰.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及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5):37-38.
[2] 焦科慧.優(yōu)良家風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8:01-02.
[3] 劉謙.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N].中國教育報,2019-04-25(005):01-02.
[4] 田麗花.關于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A].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A].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三[C].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9:01-02.
[5] 王怡雯.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青少年社會化研究[J].數字傳媒研究,2019(02):09-16.
基金項目:文章為吉首大學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試驗計劃項目:項目名稱:吉首市高中生道德現狀、特點及提升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JDCX2018055。
作者簡介:吳妍(1993.11- ),女,漢族,湖南衡陽人,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