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瑩瑩 迪力努爾·阿布拉 王治國


[摘要]林果業是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它的發展關乎新疆特別是南疆農民的生產生活。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作為研究新疆特色林果業的專門機構,其良好發展將對新疆特色林果產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描述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該中心近年來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特色林果研究;現狀;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6.13[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新疆農業科學院,在新疆特色林果研究中心的基礎上,于2012年10月成立。其成立發展的宗旨是圍繞新疆紅棗、核桃、葡萄、香梨、巴旦木、小漿果等特色林果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產量不穩、品質下降、產業化技術創新能力弱等問題,通過開展特色林果資源優異基因挖掘利用、產量與品質調控、有害生物及災害防控、高效節水灌溉、果品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研究,不斷提升新疆特色林果產業向好發展。
2 發展現狀
2.1 組織構成情況
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由新疆特色優良果樹品種篩選分中心、新疆特色小漿果品種篩選分中心、新疆林果優質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發分中心、特色林果土肥水高效利用技術研發分中心、新疆綠洲林果有害生物治理研究分中心、新疆特色林果生產與加工裝備工程技術分中心和新疆特色優質果品保鮮加工技術研究分中心七個分中心組成。每個分中心因研究方向的不同分別設在農業科學院下屬七個研究所。具體見表1。
2.2 實驗條件建設情況
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自2013年以來實驗條件不斷完善,共購置儀器設備400余臺/套,改造提升實驗室20余個,建設了4個林果相關試驗基地,建成中式車間3個。
2.3 學術隊伍建設情況
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現有科技人員157人,其中高級職稱76人,占科技人員的48.4%;中級職稱63人,占科技人員的40.1%;初級及其他人員18人,占科技人員的11.5%。由此可見,中心學術隊伍中高級人員居多,這就為中心深入開展特色林果產業相關技術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4 科研項目開展情況
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自2013年以來承擔各類科林果業相關研項目合計94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及部級項目33個,自治區級項目56個,1個國際項目,1個市級項目,3個院所級項目。
2.5 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效益
2.5.1 取得的科研成果。自2013年以來,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新疆林果相關技術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獲國家及自治區各類獎項21項,收集林果資源1200余份,篩選林果優良品種5個,制定行業規程及標準31項,獲得專利39項(其中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17項,軟件著作權5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09篇,為更好的研究和服務新疆林果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數據基礎。具體成果見下表2。
2.5.2 社會效益分析。新疆特色林果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在致力于科研的基礎上,不僅為中心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才,也為區域農業生產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自2013年以來,中心培養碩博士人才61人。組織科技人員培訓及學術交流300多人次,培訓林果業農民上萬人次。
3 存在問題
3.1 后續發展資金支持不夠
一是在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方面。中心自成立以來,承擔國家發改委直接專項1項,其研究大都是借助其他類型項目資金來開展的。加之后續專項資金的不足,一些相關技術的深入研究還不能夠順利開展;二是在機構管理運行方面。由于沒有專門的管理經費,中心的日常管理運行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3.2 運行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是在制度建設方面。雖然中心目前處于穩定運行的狀態,但是還存在部分實驗室制度建設不健全的現象。如儀器設備的管理使用制度不全面,實驗室的安全衛生制度不全面,這都給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和運行帶來不便;二是在運行體制上。中心只是依托新疆農科院及各研究所運行,人員也是研究所里科研人員兼職,沒有專門的機構編制人員,這種體制下為中心的運行帶來了困難。
3.3 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雖然中心有科技人員150多人,但是人才隊伍的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人員的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只有這樣,中心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規劃新疆林果產業的發展,挖掘新疆豐富的林果資源。
4 發展對策
4.1 加大后續項目支持力度,促使中心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向國家及自治區建議在項目設置上考慮設置更多的能夠以平臺實施開展的項目,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平臺建設更加完善化、持續化,另一方面通過項目的實施也可以促進平臺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新疆林果業的發展;二是按照一定比例抽取一部分項目資金作為管理費,為中心運行管理、組織申報項目等日常活動提供經費支持。
4.2 健全運行體制機制
一是在制度建設方面。無論是在平臺整體管理運行制度上,還是實驗室發展管理制度上,制度建設的完善將會促進平臺更加規范化的發展。因此,建議要加強平臺的規范化、科學化管理,促使其良好運行;二是在管理體制上。建議自治區專門給中心設置編制,實施部門管理,給平臺的運行管理帶來便利。
4.3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要加快對現有科技人才的培養培育。人才隊伍結構的完善及人才素質的提高將不斷促進中心未來的發展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人才隊伍的建設將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工作。一方面中心要為科技人員提供更多深造的機會,另一方面向國家或自治區建議依托中心平臺,為科技人員提供更多的與內地研究機構合作交流的機會以及學習借鑒的機會;二是柔性引進國內外高校及科研院在相關專業研究方面有建樹的專家、學者擔任特聘專家,保證其每年在研究中心工作半年左右,推動研究中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惠平.關于華南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8):56-58.
[2] 徐立軍,吾滿江·艾力,阿布里提·阿卜都拉.能源及其精細化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153-155.
[3] 王霄,趙敏,孫欣沛.江蘇省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江蘇科技信息,2013(6):1-2.
[4] 楊艷紅.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現狀[J].江蘇科技信息,2013(7):9-10.
[5] 季慶慶.高校產學研合作平臺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常州大學學報,2013,5(14):113-117.
[6] 孫興蓮,白冬梅.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運行管理現狀與政策建議[J].江蘇科技信息,2008(2):42-43.
[7] 丁俊軍,李嘉美,朱明,等.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現狀狀及發展建議[J].中國高校科技,2016,1(0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