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霞 薛克林
摘?要:智慧社區建設已成為時代發展趨勢,是新態勢下社會創新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和新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落腳點和出發點,解決社會養老問題是未來智慧社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以積極老齡化的視角,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新理念,將智慧社區建設延伸至社區養老,對如何構建智慧社區信息化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實現智慧社區的養老新模式,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
關鍵詞:老齡化?智慧社區?現代信息技術?養老模式
一、我國社會老齡化現狀
(一)我國人口現狀
按照國際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就稱之為老齡化社會。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為1.78億,占全國總人口比重的13.26%,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為1.19億,占總人口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據全國老齡委發布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預測,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到2020年將達到2.45億,到2050年將超過4億;到2030年和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分別超過20%和25%,我國即將成為高度老齡化的國家。
(二)養老模式
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是我國目前3種基本的養老模式。在這3種模式構成的體系中,家庭養老作為傳統的養老模式,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養老院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的發展則嚴重滯后。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更多的老年人會選擇家庭養老,而不愿意去社會上的養老機構。家庭養老給家庭成員帶來巨大的生活壓力,影響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品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因素。如何把被動化為主動,把劣勢轉化為優勢資源,值得社會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為此,黨的十八大就提出了“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的指示精神。
二、積極老齡化的意義
1990年,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健康老齡化”。其核心理念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適應社會良好。積極老齡化具有鮮明的主動性和進取性,它的核心概念和理論精華在于“積極”?!豆饷魅請蟆吩鴮Α胺e極老齡化”做了全面的詮釋。“積極老齡化”是一種觀念。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參與、保障”水平,確保所有人在老齡化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生活質量,促使所有人在老齡化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體力、社會、精神等方面的潛能,保證所有人在老齡化過程中能夠按照自己的權利、需求、愛好、能力參與社會活動,并得到充分的保護、照料和保障。
三、智慧社區與積極老齡化
(一)智慧社區的概念
智慧社區是基于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的,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是實現智慧城市的保障,要想實現智慧城市就必須從著力建設智慧社區開始。如何來定義智慧社區呢?我們不妨借鑒IBM給智慧城市下的定義。智慧社區是運用先進的信息與通信技術,將社區運行的各個核心系統整合,從而使整個社區作為一個宏大的“系統之系統”,以更為智慧的方式運行。不難看出,IBM對智慧城市的定義更多地強調了其技術的分量,而智慧社區應該還有人文主義的內涵,因此智慧社區不僅僅是聰明與高效的社區,而且也是賞心悅目、朝氣蓬勃、文化底蘊豐厚的人文社區。
(二)智慧社區實現積極老齡化
人類已經進入網絡社會,以“健康、保障和參與”為核心的積極老齡化將人類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重點從“以需求為基礎”轉變為“以權利為基礎”,前者假定老年人是被動目標,后者承認人們在變老時,他們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享有機會、待遇平等的權利以及他們應承擔的責任。網絡社會的信息技術,一方面,可以補償老年人日益下降的身體機能,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發展智能化照料系統,提高照料者(如家人、醫生、護理人員等)的照料效率,從而節省人力資本。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智慧養老的觀念也在全球受到了普遍歡迎。例如: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就為所有老人佩戴一個智能腕表,以便及時掌握老年人的情況;加拿大魁北克省建立起老年集成服務網絡,提高了對虛弱老人的服務效能;美國一項遠程照料計劃降低了19% 的住院率,護理天數也減少了 25%。由此可見,智慧社區全面的網絡服務平臺不僅能提高社區管理效率,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對完善社區養老實現智慧養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智慧社區積極老齡化環境構建
(一)積極人文環境
智慧社區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和通信技術,通過各種媒體客戶端口,構建積極的社區人文環境。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建筑學院名譽教授豪·鮑克斯認為,建筑庇護的不僅僅是人的身體,而且還庇護人的靈魂、愉悅人的精神。在進行智慧社區建筑環境設計時,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宣傳,從而提高老年人對生活社區的文化認同感。在智能設備的幫助下通過語言、文字、視頻等媒介,以各種活動為載體,使老年人的認識、情感和態度有所變化,增強適應性,保持和增進身心健康。例如使用可視電話、網絡電話、移動設備等幫助老年人與親屬、朋友等溝通交流,豐富老年人生活。同時可以調動老年人的積極性,使老年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減輕社會養老負擔。另外,智慧社區還要加強老年教育,可以進行多渠道、多層次的老年教育,改變人們的觀念,充實了老年人的生活,培訓他們的技能,提升了他們的價值,使得老年人力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變得一種新常態。
(二)智慧設施環境
1.智慧社區的基本架構
智慧社區需滿足社區管理和住戶對社區安防、設備管理和信息通信等的多種需求;社區系統架構和技術在不斷革新和變化;智慧社區多在現有硬件設施和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涉及對現有信息資源的整合和集成等,提出有效方案。因此,智慧社區云平臺總體架構不僅對內實現社區管理和信息服務,對外作為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還為智慧城市提供構件服務。
物聯網是實現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絡,將用戶端延伸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完成信息交換和通訊,提供更加全面、豐富的信息,實現智能化控制與決策。物聯網的融入為實現全面感知、互通互聯、開放兼容的智慧化社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智慧化社區信息系統可以采用視頻監控、無線傳感網絡、射頻識別等技術為老人提供智能醫療看護服務和全方位智能安防服務,彌補家庭養老子女沒有時間看護的難題。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可以實現人員定位管理功能,可使社區管理人員以及老年人之間實時監護和相互看護,并利用監護報警功能實時了解老人的健康情況,啟動報警呼救。
2.智慧社區解決方案
智慧社區建設網絡是基礎,應用是核心。一個社區甚至一個城市,基礎網絡的建設是這個地區信息化程度高低的一個衡量標準。高帶寬、高速率的智慧社區的基礎網絡,是滿足開發商、物管以及業務信息化需求的綜合解決方案的必要基礎,優質高速的基礎網絡為智慧社區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在優質的網絡基礎上,利用視頻、定位、PTT、無線等技術打造出針對社區的應用平臺,是智慧社區的核心。通過各項先進技術的接合使用,為社區在安全防范、小區管理以及交流互動等方面提供綜合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
3.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以智慧社區為依托、以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支撐,以智能終端和熱線為紐帶,整合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專業服務隊伍和社會資源,重點打造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務、檔案管理”為中心的智能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綜合性的養老服務,打造智慧養老服務模式。通過服務熱線,在老年人和服務商之間架起綠色的橋梁,讓老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家政、醫療、緊急救助、法律維權、生活照料等各種安全便捷、專業實惠的服務,打造一個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五、結語
21世紀,我國社會不可避免的一項重大挑戰就是人口的老齡化,面對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的趨勢,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沖擊,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社會化養老模式尚未形成,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積極老齡化是人口新常態下對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社會價值的新理念?;诂F代網絡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智慧社區的出現,為實現社區智慧養老提供了契機,對于緩解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矛盾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R].2011-04-28.
[2]劉曉梅.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面臨的形勢及路徑選擇[J].人口研究,2012,36(5):104—112.
[3]王彥斌.許衛高.老齡化、社會資本與積極老齡化[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3):60—66.
[4]陳社英.積極老齡化與中國:觀點與問題透視[J].南方人口,2010,25(4):35—58.
[5]王永梅.網絡社會與老齡問題:機遇與挑戰[J].學術交流,2014(8):202—206.
[6]聯合國人口基金及國際助老會.二十一世紀人口老齡化:成就與挑戰[R].2012:79.
[7]王令群,何世鈞,袁小華,張術臺.基于J2EE和云計算的智慧社區架構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123—127.
[8]宮艷雪,武智霞,鄭樹泉,丁志剛.面向智慧社區的物聯網架構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4,35(1):344—349.
作者簡介:丁霞(1978—),女,濟南,工程師,現供職于山東土木建筑學會,研究方向:建筑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