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亮
摘?要: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拉開了新時代的序幕,中國的發展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發展的內驅動力就是人才的力量,而高校正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所以高校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快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必然會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本文從高校輔導員的角度來探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才能順利開展,以適應新時代高校的育人要求。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
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新時期必然會產生新的問題,我們只有結合時代的特點并順應時代的發展規律,才能夠順風借力走得更遠,發展得更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著重把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在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徑就是要順應時代的需求,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方法改進,提升教育親和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我國偉大復興的進程的快慢,所以只有大學生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并具有良好積極的上進心態才能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容
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關系必然會發生轉變,而處在時代飛速發展洪流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側重點也不可避免地發生著改變,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創新教育內容,在自身構成要素的不斷優化中實現創新式發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探討的內容是:在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上,要堅持從國家大局著眼,為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在培養什么人的問題上,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上,要參照歷史規律并結合新時代的特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增強大學生的幸福感和收獲感,做到以人為本,培養出均衡人格的人才,即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要明確為什么要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教育部長陳寶生曾回答過關于“培養人”的話題:一是供求關系在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已有一段時間,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按此進度發展高等教育也將很快進入普及化階段,人民對優質的多樣化、個性化的高校教育需求越來越高。二是外部需求在變。新時代的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創新方興未艾,生活節奏驟然提速,雖然國家總體上已建成了小康社會,但對于決勝于未來還是有所擔憂,高質量的優秀人才是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所以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發揮天然的優勢。三是教育對象在變。目前的大學生群體是90后,是個性最強、觀念超前、思維最活躍并且大多是獨生子女的一代人,加之互聯網傳播的便捷特性,更使他們成為性格多變、情感脆弱、易受不良信息誤導的群體。以前的高校教育理念和培養人才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這些都必須結合時代的特點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調整。
教育改革發展中提出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這從根本上闡釋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國家發展需要人才,需要各行各業的精英,高校教育要做好傳承和創新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的發展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要明確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這個問題已經給出明確的答案:新時代的發展要以人為本推進四個回歸,要培養出能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大學生。鑒于此,高校教育只有升級原有的教育方式和培訓方案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才能辦出世界水平的大學,才能教育出優秀的青年人才。為此,有3項基礎性工作要抓好。
1.堅持辦學正確的政治方向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發展出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樣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是我國高校的鮮紅底色,現在如此,將來依舊如此!
2.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國家的發展需要人才,這對高校的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衡量一個大學的辦學能力和水平主要是考察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新時代是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給予人們更大的想象空間,致使知識的獲取和傳授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勢在必行。
3.形成高效的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培養體系在培養社會各行業需要的專業型人才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高效的人才培養體系必須考慮到現階段什么類型的人才短缺、如何短時間內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如何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等一系列的工作。雖然在現階段我國大學的硬件條件已經趕追上國際名校,但培養人才的體系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國外高校好的經驗我們一定要懂得借鑒,但必須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變化
首先,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問題。近年來我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濟正在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之間貧富差距過大,出現了兩極分化嚴重的局面,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的思想更加偏激、更加焦慮,這在當代大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大學雖然能暫時避開世俗的煩擾,但高校培養的人才始終都會步入社會,參與社會活動,所以高校大學生大多都呈現出焦慮的心態,在行為表現上有急功近利、思想負擔重的特點。在當前復雜局面之下我們應該積極思考,如何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有效的方式應該首先厘清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然后再及時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和疏導,幫助大學生走出人生誤區,找到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價值,幫助學生順利從學校安全過渡到社會。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未來的發展一定要重視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努力要培養出優秀的均衡型人才。均衡型人才不但要求青年學生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的人才才能在國家間的激烈的競爭中更占優勢。此外,高等教育自身變化也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從傳統型的灌輸式向創新型的開放式培養模式轉變。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收獲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最后,高校教育是校園式培養的高級形式,各種思想和思潮都在這里匯聚,所以高校是思想意識形態工作的前線,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敏銳性,經受住國外不良思潮的沖擊,能夠堅持自我,提升其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高校輔導員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在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將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開展
(一)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上有很大的變化,具有典型的新時代特點,大多數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存在個性的多元化等特點,這肯定會給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從客觀的角度來講,目前國內各大高校仍然只側重教學成果,沒有建立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這種體系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教育整體工作的實效性。
高校在新時期應著重培養均衡型人才,不僅要傳承教學體質的嚴謹性,努力提升青年學生的專業能力水平,還要注意思想意識的方向性引導。新時代的高校輔導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到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改進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加強與學生精神層面的交流。
(二)提升輔導員自身的綜合素質
國家教育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要達到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根本的解決方式是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升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能力水平。從目前來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略顯陳舊,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需要,也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覺得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只是形式主義,從而導致教學較差。另外,高校輔導員隊伍仍存在著流動性較大的特點,因晉升和評級條件達不到預期,也導致剛培養出來的合格輔導員轉崗到機關等有發展前景的部門,進而導致輔導員隊伍建設困難重重。
高校輔導員應端正工作態度,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做,努力尋求自我學習的機會,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水平,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三)主動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當前,很多在校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形式主義,帶有一些反感情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被邊緣化,認為這些課程可有可無,不予重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沒有多少創新,仍為傳統的理論說教形式,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審美觀點”所以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未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層次性和差異性,不能準確把握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致使高校教育不均衡發展。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高校教育要認真審視自身的缺點,肯定要進行必要的系列改革措施,要考慮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及時掌握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適時進行教育引導,幫助有思想跑偏的同學及時進行糾正。在具體做法上,要注意多傾聽學生的內心聲音,選擇親民的方式方法,爭取做到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實效性。
(四)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時期,互聯網和新媒體以其高度的便捷性及交互性,以更快的速度滲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由于新媒體的這些優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主動融合進去,在輔導員的助攻下積極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鑒于網絡資源積極與消極并存,有正面的文化,也有消極、負面的思想,所以輔導員在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篩選、合理利用,依托QQ、微博、微信及公眾號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費翔.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界,2018,30(01):33—34.
[2]鄒有峰,白楠.新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研究[J].人文之友,2018(2):120—121.
[3]楊嘉鵬.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德育研究,201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