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坤
摘 要:學生公寓作為大學生課堂之外學習、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場所之一,日益成為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探討學生公寓文化的養成教育功能,成為新時期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公寓文化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發揮著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以及規范功能等重要作用,加強公寓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公寓管理隊伍,同時要積極探索黨建工作進公寓的新模式。
關鍵詞:高校;公寓文化;養成教育
2002年,教育部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學生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突顯了公寓管理在大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公寓是大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和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場所,也是最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地方,集中體現了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隨著學分制管理模式的實施,公寓同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在公寓中也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公寓文化建設對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日益凸現,積極健康和諧的公寓文化對大學生的養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公寓文化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探討學生公寓文化的養成教育功能,成為新時期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高校學生公寓文化的內涵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變以及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公寓文化的育人作用逐漸受到關注。大學生公寓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扮演著大學生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的角色。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大學生公寓文化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是大學生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
大學生公寓文化是指以學生公寓為載體,以學生為主導,以校園精神為核心,體現了學校特定風格的一種校園文化。這種公寓文化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為指導,以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為基礎,以立德樹人為最終實現目標的供全體學生參與、認同并踐行的特定的群體文化,它是在學生公寓中長期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物質形式和心理形式的總和。因此,學生公寓文化的建設是指在大學的特定區域,以公寓管理與服務部門為責任主體,以公寓學生為建設對象,包含著一定物質生產、精神生成、制度形式和行為模式的建設過程。公寓文化具有滲透、影響、可塑性、感染性、多元性和校園文化多樣性的特點。作為一種特殊文化,它必然具有差異性、動態性、自主性。在學生培養發展方面,它所表現的物質形態、制度形態、行為形態和精神形態,必然體現出導向、規范等教育功能和凝聚、輻射等互動功能以及陶冶、塑造、慰藉等調適功能,從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和高尚品格等作出正向影響。
二、大學生養成教育的基本內涵
大學生養成教育作為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大學生正處在青春時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節點。大學生養成教育,一般是指對大學生日常道德品質、行為規范或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具體來說,大學生養成教育是一種“使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教育,是使他們具備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素質和基礎技能的教育”。它是在沒有外部監督的情況下,通過教育者長期培養和反復訓練、受教育者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而形成的,而它所表現出來的健康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也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備素質。
大學生養成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除了道德素質的培養以外,其更注重培養大學生未來向“社會人”過渡所應具備的各種能力和素質,例如抗壓能力、思辨能力、行為習慣、心理健康、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等。對大學生來說,養成教育主要取決于大學生主觀能動性,這是其他任何教育因素都無法替代的。養成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從“他律”轉向“自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正確認識社會,科學解決問題,健康生活,順利成長。
三、公寓文化建設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大學生養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現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大學生常見的不良習慣和不良現象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一是學生的主動性與自律性差,難以在公寓形成好的學習氛圍;二是學生的生活和行為習慣無法與環境融合;三是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匱乏;四是心理健康狀況差,缺乏理性思維,抗壓能力差。公寓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形式,在大學生養成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針對性的解決大學生養成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必須將公寓文化建設提到重要位置。
(一)公寓文化的德育功能
公寓文化作為高校獨特的精神和文化現象,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德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使學生在個性心理發展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習慣等方面接受教育,發揮環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它通過一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優化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讓每個生活在其中的人有意或無意地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質、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等諸方面認同既定的文化,從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
加強公寓文化建設,營造出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使同學之間互相激勵、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同時,它還促使同學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自覺抵制不文明行為,提高同學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相反,如果放任自流,任由各種不健康或消極的不良文化現象成為公寓文化的主流,則對學生的成長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學生得不到正面積極的引導,各種不文明行為和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公寓文化的智育功能
公寓文化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環境,是學風建設的重要載體。在學生宿舍中,學習氣氛、同學關系、文明素養、思想情緒等都會對學風建設產生直接的影響。忽視了公寓文化建設,學風建設也不會成功。近年來,學霸寢室的頻頻出現說明了優良舍風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大影響。積極向上的公寓文化、優良的舍風學風能夠使寢室里的成員學習、生活步調高度一致,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帶動寢室及周邊同學共同進步,同時也會對校風、學風的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
通過強化公寓文化智育功能,培養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和諧育人氛圍,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奮求學,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而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相反,忽視了公寓文化的智育功能,忽視了寢室的學風建設則會對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不良的影響,寢室應該成為同學學習的樂園而不是單純娛樂的場所,不良的學風會削弱寢室學生的學習動力,影響學生的學業。
(三)公寓文化的規范功能
公寓文化中的精神、信念、習慣、道德和風尚等散布在學生之間,并內化于學生心中,無形之中會對學生產生強制性的規范教育效果,不僅影響學生的心理、道德和行為習慣,此外,它還在整體上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使學生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順應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科學、規范、嚴格的公寓文化對學生思想和行為有著重要的約束、指導和激勵作用,保證公寓文化建設的正常發展。雖然精神文化是無形的、看不見的,但是它的約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制度文化對人的影響,發揮著獨特的引領功能,通過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審美能力、價值取向、行為方式進行約束和塑造以及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引導、觀念約束和制度約束來實現自身的約束功能,使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大學生公寓文化的約束規范功能不僅體現在大學精神對學生的約束,還體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貫穿和滲透入公寓文化建設中,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公寓文化建設中的思想主導地位,從而形成政治方向明確、學習氛圍健康、道德風氣高尚的公寓文化,對廣大學生起到正確的引導和約束作用,使之符合高等教育價值規范的標準,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四、通過公寓文化建設推動大學生養成教育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大學生在公寓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教育是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這句話充分表明學生必須在教育中發揮積極主動作用,才能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文化建設也是如此。要充分發揮大學生在公寓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必須支持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鼓勵大學生為文化活動建言獻策,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自愿自覺地投入文化建設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文化建設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公寓文化建設中得到熏陶和鍛煉,成為公寓文化建設活動真正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文化建設活動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在公寓中組織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如公寓乒乓球友誼賽、羽毛球賽、籃球賽、拔河比賽等,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還可以在公寓開展文明寢室評比,先進個人評選等活動,促使學生向先進學習,向榜樣看齊,讓大學生在文化活動中接受教育,接受熏陶,不斷提升自己,最大程度地發揮公寓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建設高質量隊伍,為公寓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目前高校學生公寓工作力量仍然薄弱,專職輔導員日常事務太多,缺乏足夠多精力投入到公寓管理,輔導員入駐公寓值班僅僅作為加強學生日常管理,應付突發事件的措施;后勤管理還停留在檢查宿舍衛生、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等日常生活方面,還未顧及到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公寓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設的力量仍然十分薄弱,更是缺乏高素質和專業化的隊伍。
完善公寓管理體系,建設一支包括公寓輔導員、公寓管理人員、學生黨員、公寓樓棟長、寢室長等學生干部在內的高質量管理隊伍,為公寓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將學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和育人功能相結合,始終不忘“為學生服務”的初心,堅持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實現學習和教育的共生,以自身為表率,在整個隊伍的身體力行中感染學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三)推進黨建工作進公寓,促進大學生養成教育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應該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視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黨建工作延伸到公寓,這既是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就全面發展人才的迫切需要,又是占領高校學生黨建的新陣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內在要求。
學生黨建工作進公寓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明確學生公寓黨建在高校黨建中的重要地位,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建立高校學生公寓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使得公寓黨建工作貼近公寓實際,貼近學生實際,加強黨建工作進公寓,不僅能夠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更能夠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強化價值引領,促使學生黨員積極參與到公寓文化建設,開展“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活動,用黨員的引領示范作用來促進公寓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公寓環境和養成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 蒲傳新,王寧軍.淺論高校學生公寓文化與大學生養成教育[J].中國電力教育,2011(23):177-178.
[2] 宋利敏.通過公寓文化建設促進高校學生養成教育發展[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6):260-261.
[3] 呂磊,王景明,董浩.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的內涵淺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8):114-115.
[4] 邢國忠.把大學生養成教育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29-33.
[5] 姬晨.高校公寓文化建設芻議[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1998(03):83.
[6] 段美清.試論高校公寓文化建設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07(0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