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華
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對于科學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視,這也是現階段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向,與傳統的知識理論的灌輸式教學法相比而言,注重核心素養發展觀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不僅可以使教育體制改革得到有效促進,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發展。但是,當前核心素養發展觀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仍然有很多的問題存在。下面本文就對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進行相應的分析,并對核心素養觀念下小學科學態度養成進行相應的策略分析。
近年來,新課程的改革工作在不斷地深入,并且各大院校的教學體制也在不斷地變化。與此同時,教育部門以及院校教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育觀念也發生一定的改變,院校開始注重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問題。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已經成了現階段社會備受關注的問題。當下我國小學階段科學教學模式的情況是不容樂觀的,當下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必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將教學觀念轉變過來,對教學模式以及方法進行相應的創新,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我國科學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作出最大的貢獻。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在對小學科學課程進行改革的過程中,發展核心素養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科學概念知識的實踐運用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對科學學科的專業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能夠解答科學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在科學學科發展以及進步的過程中,對科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提高科學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但是當下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以下這些問題。
教學理念以及模式存在一定的落后現象。當前,在我國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模式的運用比較落后,這一問題是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發展道路的重要影響問題之一。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運用的方式一直是一成不變的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一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不僅會導致造成學生的思維發散被制約,還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提升,使小學科學教學的效率得不到保證。
過度重視理論教育,忽視實踐教學。在科學核心素養發展的教育理念之下,在進行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科學教學是一項與實驗相關的教學內容,在實驗的過程中滲透科學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拓展,使學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培養學生在科學研究方面的素養,而且可以使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通過大量的調查,我們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表示,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除了能夠用于應付考試之外,并沒有其他的作用,目前科學教學的實際內容與實踐操作存在嚴重的脫軌現象,這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展來說極為不利。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科學態度養成策略
(一)注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目標,就是要通過相關的科學活動來對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提升。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引導,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探索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科學教學活動來使學生養成合作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學會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得到有效的提升,還可以使科學教學的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樹立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
科學教學首先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要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完善以及發展,要不斷地對自己的職業素養進行提升,以便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展現出教師的精神風貌,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核心素養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小學科學教學的理念進行轉變,樹立科學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
(三)開展生活化的科學教學活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深入到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科知識的整合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科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培養。一般而言,生活化科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可以通過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融合生活案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實現很好的科學生活化教學效果,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三、結語
在現代先進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對學生的核心品質以及關鍵能力培養的意義。在科學理論的教學中,不再生搬硬套給學生灌輸現有的知識體系,不會再像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式,教師只顧去講學生只顧去聽,聽完了就結束了,而是要把核心素養的理念運用到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在老師的傳授下,深入科學知識的海洋,自己體會科學實踐的不同意義,在學習科學概念知識中更有熱情,更加積極。
【作者單位:邵東縣昭陽小學?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