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青 李雅 周漢卿 樊啟龍
摘 要:教師專業水平高與能力是衡量高校內在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更是高校發展和進步的根本基礎。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日漸復雜的當下,高校之間的競爭力度也不斷提升。想要在競爭日漸復雜的高校教育環境之下脫穎而出,就應該積極利用師資人才的手段,強化教育質量的基礎上,促進高校內部的改革與創新。文章將針對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的意義以及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高校青年教師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的途徑與策略。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
在新時期當下,很多高校都不斷吸引青年教師融入到自身教育體系當中。雖然青年教師思想觀念較為新穎,但是由于青年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相對較為淺顯,很難承擔起高校科研創新的責任。針對高校教師來說,教學、科研是工作最為重要的根基。結合“高校教師科研情況問卷調查”來看,40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高校的87.3%的以上,這也展現出了青年教師在高校教師隊伍當中的龐大數量。當前青年教師自身承擔著科研和教學的雙重壓力,在生活當中也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導致很多高校教師無暇顧及科研創新工作,這也對高校自身的發展與進步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如何正確、高效培養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當前高校發展與進步的根本。本文將針對高校青年教師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的途徑與對策進行詳細分析。
一、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高校特色化發展
客觀來說,我國傳統高教教育模式僵化現象較為嚴重,很多高校的教育模式都大同小異,所產生的教育效果也存在雷同的現象,很難展現出高校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個性化教育是當代高校發展所需要的重要發展基礎,教師在個性化教育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廣大高校教師共同努力和推動之下,才能夠針對教育對象開展詳細分析,在當前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實施個性化教育工作。想要促進高校開展特色教育、個性化教育,就應該不斷強化高校科研創新能力,最大程度上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與高校自身特點,開展特色化教學、促進高校特色化發展。
(二)有利于踐行教育工作終身化發展
在信息時代和科技技術時代不斷發展的當下,知識更新速度飛快,更多新思想、新知識層出不窮,對高校教育工作也產生了極大程度的影響。傳統的教材內容當中的知識,很多都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就需要教師自主的結合當前各個專業領域發展的情況,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這就需要教師踐行教育工作終身化發展的要求。互聯網作為當代教師和學生們獲取知識一個比較重要的途徑,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結合專業教育工作的實際教學需求,秉承“學到老、活到老”的心態,將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向學生們進行宣傳。真正踐行教育工作終身發展的要求,用科研創新迎合時代變化,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
(三)有利于適應產學研結合模式需求
高校最為主要的目的便是為社會培養一代又一代適應社會發展、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的現代化綜合型實用人才。高校是社會人才的孵化器,在教育教學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利用科研項目來配合人才培養工作的相關計劃。產學研結合模式作為當前高校人才培育最為重要的基礎手段,不僅可以培養人才,而且還能夠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創新社會專業技術、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只有具備科研創新能力的高校教師,才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出產學研結合的教育需求,真切的將產學研教育結果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展現出產學研結合教育成果價值。
二、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現狀
(一)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科研意識薄弱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現狀并不樂觀,其中最為顯著的問題便是很多高校青年教師自身的科研意識非常淡薄,在科研認識理解、科研基礎知識、科研方法等各個層面上都存在諸多問題,并且的這些問題的集中表現較為嚴重,直接造成了很多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較低、科研成果不顯著等諸多問題。結合“高校教師科研情況問卷調查”來看,從未有過校級科研項目成果的青年教師數量高達38.06%;從未有過地市廳局級科研項目成果的青年教師數量高達61.94%;負責3項及以上的校級科研項目成果的青年教師數量僅有14.18%;負責3項及以上的地市廳局級科研項目成果的青年教師數量僅有5.22%。這一現象的直接因素,便是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薄弱。
(二)難以協調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
很多教師更加注重教學層面,往往忽視了教學科研工作效率,很難深入探究教學工作當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開展嚴謹分析并解決。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都是教師開展教學不可或缺的基礎,但是當前一些青年教師本身教學經驗就相對較少,所以講更多的時間注重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此外,一些青年教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都比較繁重,很難兼顧兩者。結合“高校教師科研情況問卷調查”可知,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多達32.09%的教師每學期承擔的教學任務數量在200課時以上,多達37.31%的教師感覺到教學工作疲憊。由于很多教師無法協調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之間平衡,導致無論是教學工作質量和科研質量都很難有效提升。
三、高校青年教師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的途徑與策略
(一)建立健全科研知識結構
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科研水平最為根本的原因便是在教學制度的引導下,不斷強化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教學和科研兩者相輔相成,是育人工作的左膀右臂。想要有效強化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創新水平,就應該從基礎科研知識出發,系統的將科學化的科研理論向教師們科研系統覆蓋。高校青年教師應該結合自身教育專業特點,在系統學習科研知識、科研理論的基礎上,了解國內外先進的學術動態,不斷強化自身問題理解能力、問題信息收集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各個層面的內容。豐富自身科研知識結構、系統學習相關領域知識,為高校青年教師科研活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提升科研項目參與經驗
想要高效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創新水平,就應該積累大量的科研參與經驗。轉變傳統被動進行科研的局面,積極主動的結合自身專業教學相關課題,高效開展科研工作。真切的認識到科研工作自身的重要性,明確科研工作目標,投身于科研工作當中,牢固專業基礎根基。把握當前學術領域的專業科研發展動態,結合研究工作內容,細致入微的為科研工作提供相關依據。結合自特點,開展實事求是的科研工作,避免做無用功。高校為了引導廣大教師自主參與到科研工作當中,可以構建出相應的鼓勵機制,切實調動起廣大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積極性與科研欲望。科研管理工作應該結合教師實際追求,開展區別化層次的鼓勵,讓每個高校青年教師在自身的基礎上,都能夠獲得學校的獎勵。構建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將科研成果與科研態度與工資、獎勵進行掛鉤,最大程度上調動起廣大高校青年教師參與科研的熱情,讓高校青年教師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經驗。
(三)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師科研活動機制
為了給予高校青年教師們開展科研創設出一個良好的環境,應該不斷的強化高校的人才流動機制。大力投資科研,展現出高校對科研工作的認真態度。帶動起廣大教職員工自身的熱情,高校青年教師應該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出“先進教師帶頭作用”,并制定出一套完善合理的規范,構建以人為本的科研管理體系,保障科研競爭機制的公平性。協調高校青年教師的日常授課時間與科研工作時間。與此同時,還應該豐富高校的科研基礎設施配制,完善實驗設備、實驗器材、實驗材料等諸多基礎物質的投入,以物質條件為基礎,為廣大高校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保障。
四、結語
總而言之,科研創新能力是高校青年教師必須要具備的重要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作為高校青年教師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必須要均衡發展。在實際強化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應該結合當前高校青年教師自身科研創新能力的實際情況,探究出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停滯不前的主要因素,并及時針對問題開展調整。在建立健全科研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師科研活動機制,提升科研項目參與經驗,切實強化高校青年教師自身專業科研創新能力,促進高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文琳.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6):97-98+101.
[2] 楊艾玲,操燕明,杜松云,等.民辦高校化工制藥專業群青年教師科研創新能力提升路徑的探討[J].山東化工,2018,47(6):141-142.
[3] 王婷.應用型高校青年教師實踐創新能力的內涵、制約因素及提升方略[C]// 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
[4] 張其久,孫麗霞,張耀娟.高校青年教師業務能力培養的途徑 ——以社會質量理論為視角[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4):154-157.
基金項目:西安航空學院校級高等教育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7GJ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