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慧 張建奎
摘 要:借鑒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教育方法的創新性、多學科、和實踐為導向的理念,完善基于AI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打造涵蓋職業結構、職業素養、職業選擇、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素質訓練五部分AI模塊,幫助學生正確處理AI、職業與社會三者的互動關系,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
關鍵詞:AI;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從世界范圍來看,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大多數國家高等教育的一個共識,大學生創業教育成效的高低也成了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教育方法多以創新性、多學科、和實踐為導向的方式。國外已經形成了較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業學科方面的設計也逐漸完善。按教育部要求,2016年起所有的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且納入學分管理,各高職院校積極貫徹創新創業的教育方針,把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這為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傳統高等教育提供了契機。
一、創業教育研究概述
美國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方面更為成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從小學、初中、大學乃至研究生,普遍開展豐富多樣的就業和創業教育課程,他們在基礎教育中進行的創業教育是與職業教育緊密結合的。
瑞典的大學不僅承擔著為本校學生提供創業教育的任務,同時還大量開辦了許多社會創業培訓項目。這種全員參與式的創業教育體系,使創業精神成為社會推崇的一種價值理念,也為整個社會培養了數量極大的創業后備隊。
大學生創業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時間不長,實踐中成功的不多,理論上的成果更少。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還沒有有效地開設創業教育模式與相關課程體系。而且,高校的創業教育大多采取選修課的方式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普遍較為單一。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目前還存在一些不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相對緩慢,學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力度不夠,雙師型的師資隊伍薄弱,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設計不夠完善,實踐平臺缺乏,學生創業經驗不足等。
進入2010年之后,隨著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多維技術為代表的生態系統逐漸發展和成熟,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也逐步提速,其應用及產品也已融入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之中,并日益嵌入各種智能產品、智慧應用、智慧系統或行業(領域)之中。人工智能從誕生起,便與教育應用結下不解之緣,包括人工智能專家在內的教育工作者,都認為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能發揮獨特的作用。
二、我校創業創新課程現狀
(一)我校對創新創業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目前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主要由創業中心安排,課程設置不夠規范,缺乏規范性和整體性。
(二)我校創新創業課程缺乏系統性和實踐性,課程與專業的交叉度不強,不夠重視創新創業思想信念與學生專業使命感的培養。
(三)我校創業創業課程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只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教育”,沒有面向有創業目標學生的“重點教育”和“實踐教育”,社會支持度不大,企業、媒體、校友的支持的氛圍不濃厚。
(四)我校的創新創業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開設很少,教學方法專業度不高。
三、基于AI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鑒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目前在我校實施的現狀以及該課程實施的重大意義,基于AI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AI的定義與發展現狀
AI(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用計算機模仿人腦所從事的推理、證明、識別、理解、涉及、學習、思考、規劃以及問題求解等思維活動,來解決需要人類專家才能處理的復雜問題”的一門學科,過去只有人類才能做到的獨特的思維活動,而今可以通過AI基本技術(搜索技術、推理技術、歸納技術和聯想技術等)在計算機中一定程度地實現。而研究AI的目的,就是利用AI技術代替重復性的勞動,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目前,AI已經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搜索引擎、實時在線地圖、電商商品推薦、Siri手機語音助手等都運用了AI技術。作為一名教師,自然更加關注AI在課程中的應用。近兩年來,AI的發展更是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技術的進步,使得AI與教育行業的結合勢必更加緊密與深入,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帶來顛覆性的新突破。
(二)基于AI的創新創業理論課程體系。
在AI時代,知識可由AI輔助產生,在此基礎上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必須緊跟AI強相關性的思維模式,加強知識之間相關性研究,不僅從學生需要角度挖掘知識,還要主動在相關性中發現知識,預測學生未來需求,形成“經驗+數據”的課程體系。
(1)基于AI的創新創業理論課程模塊。
該模塊由“AI與職業結構”、“AI與職業素養”、“AI與職業選擇”、“AI與創新思維培養”、“AI與創新素質訓練”五部分組成,旨在幫助學生對AI與職業世界進行探索了解,理解AI、職業與社會三者的互動關系,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這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一步。并將這些課程列入教學計劃,納入學分管理,作為公共必修課。
(2)基于AI的專業課程模塊。
在專業學習中,構建AI學習支持環境,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以及部分案例教學都可以由AI系統來完成,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水平、學習內容、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學習的動機等一系列的特征,提供不同的教學資源,并根據學生的特點以最合適的教案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輔導。可以根據專業特色,增加本專業創業成功的案例教學,引導學生多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前景,提高行業領域研究和職業發展研究等,使學生對未來創業做好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
(3)基于AI的創新創業重點教育模塊。
開設“AI與創業能力”、“AI與創新思維”、“AI與創新技法”、“AI與創業基礎”和“發明成果與專利”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課程作為教育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能夠有意識地運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體驗發明創造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創造意象和興趣,培養良好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等思維品質,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資源整和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實驗班要從專業知識、案例學習、模擬訓練、項目演練等互動形式融入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三)基于AI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
(1)創新創業AI實踐平臺。
隨著AI的發展,數據驅動的強關聯思維已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研究的強力推手,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中嘗試以強相關性為主導的知識輸出模式,建立AI實踐平臺。當學生對某一方向感興趣,在數據庫里輸入檢索詞,AI實踐平臺可以反饋與關鍵詞最強關聯的詞條,學生在根據反饋的信息去自我學習,根據學生學習習慣預測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實現個性化推送,指導學生按照問題識別,激發創意。以AI的輸入輸出為核心,使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與專業實踐教學無縫鏈接。引入AI后臺的大數據分析與智能技術處理,進行AI仿真實踐、AI仿真市場分析、AI仿真運營、成果孵化的流程。通過創新創業AI實踐平臺使參與者在接近現實的情況下獲得知識、訓練工作技能、培養決策能力。AI平臺診斷系統可以使學生立即得到信息的反饋,以驗證自己的想法、做法是否符合實際。創新創業AI實踐平臺是在校園內通過第二課堂的形式應用,豐富校園創業類文化活動,扶持創業類社團開展各項創新創業活動,發揮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積極開展校級、班級“互聯網”技能大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同時給予他們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形成多元化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2)基于AI的創新創業實戰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盡可能創造真實的戰訓一體平臺,讓大學生真正參與創新創業。在現有的“濰坊大學生互聯網+創業中心”基礎上,積極搭建校內創業基地平臺,完善大學創新創業基地的建設,創立我校“大學生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營造氛圍,強化創業。利用AI強相關性的思維模式,加強知識之間相關性研究,充分整合政府、社會、學校資源,全力促進學生創新創業,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參考文獻
[1] 張超,鐘周.創業型大學視角下的創業教育研究——清華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創業教育比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38(3):91-97.
[2]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國外是怎么做的?——2018年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
[3] 任莎莎,杜廷勇.中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比較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9期.
[4] 張坤穎,張家年.人工智能教育應用與研究中的新區、誤區、盲區與禁區[J].遠程教育雜志,2017,05-0054-10.
基金項目:濰坊職業學院2018年度教學改革項目(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研究專項——《基于AI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研究》)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