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平
由于課本劇的日常化、口語化以及逼真性等多種好處,英語課本劇已逐漸被英語課堂所接受,它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接受英語課本,提升學習興趣。日常化的對話過程也讓英語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頗感興趣。課本劇中男女朗讀者標準的發音,更讓學生增強語感,無形中提升了英語水平。在富有感情的對話中,學生將加強語感,并靈活運用英語語句,通過各種模仿性動作、思維以及語言,增強自身的表達力。總的來說,英語課本劇在英語教學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生在面對英語課程時,因為外國語言的陌生性,往往不會產生太大的興趣。尤其是當英語單詞難度加大、語法難度加深后,小學生的興趣會更加淡薄。在經過小學的學習過程后,小學生往往不能對英語活學活用,甚至將英語學成了啞巴英語。追根溯源,小學生只是把英語當作一門枯燥的課程,而否認了它作為語言的藝術。而課本劇則通過短句表演的形式,讓英語變得有了故事情節,小學生更能夠通過表演的方式,生動地演繹英語課本,讓小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
二、課本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首先,小學英語比較難度較小,是入門課程。小學生比較喜歡觀看故事,喜歡形象生動的事物。課本劇完全滿足了小學生的表演欲望,讓他們對英語學習更感興趣。其次,語言的應用是為了溝通,英語學習不單單是為了成績,我們更需要運用它去交流。課本劇可以讓教師創造一個模擬的場景,讓學生將英語作為交流工具,自由使用,在不知不覺之間運用這門外語進行溝通。
三、課本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原則與方略
(一)創造性原則
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之際,我們要積極進行創新,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課本劇就需要利用高科技資源,不斷培養未來可塑性強的人才。課本劇將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在表演的過程中,利用好聲音、光線等多種資源,讓課本劇也能得到創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更好地完成英語課本劇的演出。此外,學生利用好新媒體素材,也可以創新課本劇內容,無形中提升英語口語水平與詞匯量。
小學生設計的課本劇內容往往比較簡單,但僅僅局限于模仿和機械重復,他們反而覺得比較無聊枯燥。教師可以創新形式,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編排課本劇,看誰改編得有新意,看誰模仿得最生動。通過比賽的方式,提升學生們的求勝欲。在編排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更好地進行表演與創造,這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大幅度提升。源于教材又脫離教材,大膽的創新將會讓師生的距離無形中拉近。
(二)合作性原則
合作與競爭是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原則。學生們在分小組討論課本劇的制作過程中,將互相學習彼此身上的長處,并獲得意外收獲。教師在分小組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搭配,外向的搭配內向的,英語口語好的搭配詞匯量貧乏的,這樣才能起到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的作用。教師要在新學期開始后,就注意課本劇探討過程中的搭配,這樣才能起到效果。通過不斷的磨合,將讓水平不佳的學生進步飛速,敢于嘗試課本劇,逐漸提升自信心。
(三)全體性原則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全班學生進步。教師的眼光不要僅僅盯在個別學生身上,要注意讓全體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步。教師要讓學生們找到他們學習英語中的長處,逐步獲得進步,進而更加愿意學習英語,積極上進。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用英語與學生進行對話,這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將平日所學的詞匯、語句靈活運用,盡可能表達自己的觀點,活學活用自己的知識。為了避免部分學生躲避發言、羞于對話的現象,教師要善于分小組,將不愿發言的學生與善于表達的學生搭配在一起,簡單的對話內容可以分配給不愿對話的學生,比較復雜的語句則分配給積極主動的學生,從而在互幫互助之間提升整體英語對話能力,讓所有班級成員都能在課本劇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圓滿完成既定的表演任務。而每一個成員也都能在表演中有收獲,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幾點思考
(一)教師對課本劇的運用
新課改內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還要在編排課本劇的過程中進行創新。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年紀尚小,注意力不能集中,學習能力有限,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耐心的引領示范,讓他們對課本劇引起足夠的興趣,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比較好的控制課堂的能力,進而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二)配套材料
大數據時代,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找到比較充足的多媒體資料,花時間、精力去組裝課本劇配套材料,分發給學生使用,這樣才能讓課本劇效果最佳。
(三)客觀因素的影響
由于班級學生有限,空間也有限,教師要多動腦,勤動手,將桌椅板凳等擺放到位,并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到課本劇的編排中來,并讓客觀因素盡可能不影響課本劇的表演。
綜上所述,在幾出課本劇演出后,學生將更加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師生關系無形中會拉近,學生的創造力明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大幅度提升。教師要提升他們表演的自信心,讓他們在這種靈活的表演方式中取得英語學習的進步。
【作者單位:泗陽縣臨河鎮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