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淋燕
一年級學生剛剛結束幼兒園的生活,年齡小,紀律性和組織性都尚未形成,而且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被捧在手心里長大的,很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升入小學后,幼兒園的自由習性難以在短時間內改正。所以,“德育為首”,越早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越有幫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抓契機,對一年級學生進行德育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對一年級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幾點感受。
一、創設情境,借助故事進行教育
一年級學生喜歡具體形象的故事。在故事中滲透德育比老師經常掛在嘴邊要求學生做到的“綱綱條條”更有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創設良好的情境,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例如,在“認識0”的教學中,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老師先創設一個故事情境:兔媽媽生了四個孩子,一天,兔媽媽說:“孩子們,你們都已經長大了,要學著做一些事情,今天,你們就學著自己采蘑菇,好嗎?”在循序漸進的教學中,展示老大采了3個,老二采了2個,老三采了1個,老四一個都沒采到,用0表示。老師繼續講述:“老四一個蘑菇都沒采到,心里很難過,你想對老四說些什么呢?”課堂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們此時活躍了思維,醞釀了情緒,集中了注意力,對老四說了很多鼓勵的話,既鍛煉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培養的說話能力,又讓學生認識到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幫助他。學生們剛入學不久,要保證40分鐘認真聽講是不可能的,以他們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貫穿整個課堂,既是一個認知的訓練,也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同時也感受到了愛勞動的思想教育。
二、抓住機會,聯系實際進行教育
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學習是課堂活動的主線。教師要努力鉆研,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注意滲透德育思想,在與學生的交流活動中也會蘊含著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從小養成尊重他人的好品質的教育。如認識10的教學活動中,老師這樣設計:“有一天,0~9這些數字要去郊游,‘9最大當了大隊長,于是它就驕傲起來了,看不起別的數字寶寶,它看到0最小,站在隊伍最前面,就走過去,神氣地對‘0說:‘你呀,沒頭沒腦的,表示一個也沒有,和我比起來,你真是太渺小了。‘0聽了非常難過,傷心極了。‘1聽了以后打抱不平,它走到‘9的身邊,很有禮貌地對‘9說:‘不對,如果‘0和我站在一起,比你還大喲!‘9聽了非常驚訝。”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水平馬上就知道是10了,在探究活動中讓孩子通過數珠子、擺小棒認識10在0~10中是最大的,接著老師講述:“小朋友們,數字寶寶從那次吵架以后,再也不吵了。因為他們明白了,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你們看,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向我們走來了。”學生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屏幕,老師抓住機會提問:“9和10誰大呢?你會用大于或小于來說嗎?”學生爭先恐后地說:“0小于9,10大于9。”于是,老師趁機進行思想教育:“說得真好,那么我們能不能像‘9開始那樣看不起別人?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不能瞧不起別人,要尊重別人。”數學是生活化的,在生活中離不開數學,德育也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教育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三、熟悉教材,切合實際進行教育
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要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老師要懂得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有機滲透。如教學“幾和第幾”時,根據教材意圖,可以這樣設計:“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動物園玩。瞧,一大早就有人來排隊買票了,有幾個人在買票?”課件出示4個人,緊接著再出示一位老爺爺,老師提問:“這時有幾個人?”學生答:“5個人”,老師追問:“老爺爺排在第幾個?”“第五。”“如果你們是排隊的小朋友,你會怎么做?”學生搶著答:“老爺爺年紀大了,應該讓老爺爺排在第一個。”老師表揚:“真棒,小朋友們都非常尊敬老人,讓老爺爺先買票。”在這一過程中滲透了尊老愛幼的思想教育,雖然只是短短幾句話,卻讓學生懂得作為一名小學生要始終尊敬老人,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這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要使傳授的知識能給學生以深刻的思想影響,不僅要使學生深刻領悟知識,而且要善于引導和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社會意義產生積極的態度,在思想深處產生共鳴,受到熏陶與感染,形成自己的善惡觀念、愛憎情感和價值追求,不斷促進學生思想的提高。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屏南縣光華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