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理念下,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體育教師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教師要從學生個體發展出發,從學生的內心需要出發,打破教學固有模式,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個體發展,進而激發學生強身健體的意識和熱情。
據統計,大部分的學生是喜歡“體育”而排斥體育課的,高年級學生表現得更為明顯。他們的感受是在體育課堂上全身都是力量卻無處可以釋放;有得是智謀怎奈沒有施展的空間。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就在于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上認識的偏頗。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方式,這是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學生認知行為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摸清學生的“套路”,有的放矢地制定好教學模塊,順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要樹立學生發展第一的思想,思考怎樣才能把學生教好、把教材利用好,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學生愉快地學好、練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使學生真正喜歡體育并且喜歡上體育課。這是體育教師上好體育課的首要任務。
一、保證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得到體現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有個引擎驅動學生自愿去完成任務。教師在課上要幫助孩子找準引擎,建立一個“內驅動”讓學生想去學習,想去弄明白這是怎么回事。這個“想”可以建立在這項運動項目的魅力上,也可以建立在課堂學習氛圍上,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練過程中心理與行為上得到滿足,真正使課堂成為“我要學”的陣地。
如:在足球——腳內側傳球教學中,統一指揮下的學生集體練習,顯得十分被動,練習密度小,學生的個性也得不到發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四組在圓上進行傳球練習。練習任務:看誰能用傳出的球把圓內放置的物體打倒。教師巡回指導、點撥,出現問題及時講評,一點一點地向正確規范的動作靠近。學生一遍遍練習,總結經驗,慢慢掌握正確的動作方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主動去認識動作方法和要領,確定更為有效、合理的傳球方法。在自己“想”去完成任務的情況下學習相關技術,學習效率可想而知。
課堂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讓學生自己揣摩、思考、修正、打磨,逐漸形成自己對“腳內側傳球”的認識。這個“認識”是自己一點點找到的,學生就會倍感珍惜,留在大腦中的痕跡就會更深刻。這樣的學習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二、搭建平臺,讓學生合作學習得以開展
合作學習是指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標與任務,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彼此協助,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學習方式。合作,是一個人的生存技能,這項技能在體育課堂處處被運用,同時也在提高和完善。體育課堂合作學習的機會很多,教學活動分組進行很有必要,兩人一組,三人一組,還可以一隊為一組完成一項任務。有的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完成分組就好了,體育課的合作學習不需要引導,不需要教師的積極干預就行。恰恰相反,在體育課上,學生在運動氛圍的帶動和感染下,情緒處于高漲狀態,個個躍躍欲試,都想與同伴比個你輸我贏。如果此時不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恰當引導,勢必會帶來一些矛盾,——相互不服氣、相互埋怨、你不幫我、我不幫你等現象會層出不窮。
如在組織學生做“大象走”游戲時,游戲方法:做體前屈把頭趴在前面同學的后背上組成一頭“大象”向前行。可預知的學情有:埋怨前面學生走得快;后面學生的頭放在我的后背上不舒服;某某同學的腳踩到我了等。游戲開始前,教師把這些小問題都說給學生聽,告訴他們這就是游戲中要解決的難題。第一輪游戲,三人一組進行組合,相互配合挺好,沒有隊伍散開,沒有聽到埋怨的聲音。其中一組兩兩擊掌表示慶賀。這時,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活動開始很順利,等于離成功還有一步之遙。又一輪更難的挑戰開始了,教師的“預防針”也注射了下去:不要逞個人英雄,你的隊不散開并順利到達終點才算你們贏;沒有個人贏只有隊伍勝;比賽結束后同伴評出“最佳合作獎”…… 游戲開始,因為注重在順利通過的層面進行比拼,學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隊伍不散開上。游戲結束評出優勝隊和個人獎。
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的不僅是勝利,還有對同伴的理解和信任。這樣的理解和信任是在自我主動接納和承受的情況下出現的。其中的意義相信只有學生自己才體會得到,引發的學習效率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掃清障礙,讓學生創新思維得以培養
創新,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資源引發新奇想法的一種意識形態。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借助體育活動開發學生創新的潛能,在學習中就要引導學生采用不同辦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讓學生在新奇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并在認知過程中借助新奇的想法和念頭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起探索下一個知識技能的欲望。當然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讓學生盡情發揮和探究,讓他們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
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用“開飛機”的形式練習合作跑。在教師指導其中一組同學練習時,有一輛“小馬車”從教師面前開了過去——五人一組搭建的馬車。教師看著他們會心一笑,也加入他們。不遠處一輛配樂小馬車開過來了。他們邊跑邊唱“小馬車駕駕,小馬車駕駕”。全場都嗨起來了!后來一輛加長版的大馬車也開了起來。教師第一個坐在馬車上,其他小朋友都乘坐這輛大馬車。邊唱邊跳,我們圍繞場地足足轉了三圈,實在累得不行了才停了下來。真是瘋了的一節課,學生的創意,教師的支持,生出這樣的課堂。相信這樣的課堂,師生都會喜歡。
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嘗到創新的甜頭。教師的“教”只是一個開場,后面的學習就只需要學生就可以了,真是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睢寧縣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