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秀?習欣月
【摘要】頭腦風暴法即在特定的環境下,由主持者提出、設定問題,通過成員的討論、交流,對問題提出多種觀點,不設定唯一答案,最終找到最優解決方案。這種教學方法普遍適用于高中語文古詩教學和其他不同內容的古詩教學,也同樣適用于其他語境的古詩意象教學,在古詩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頭腦風暴法;古詩教學;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古詩教學不是單純的背誦和默寫,一首古詩肢解開來,包括作者、寫作背景、創作緣由、基礎字詞、詩句賞析、情感基調以及意蘊升華等,這說明古詩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本文擬結合頭腦風暴法在古詩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探究此教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前景,使理論知識服務于實踐,并在實踐應用中不斷總結和完善,使之在其他領域進一步推廣。
一、頭腦風暴法普遍適用于高中語文古詩教學
頭腦風暴法適用于高中語文古詩教學。首先,高中語文古詩教學對象是高中生,學生在小學和初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古詩基礎與語文素養,他們的思維水平與認知方式已趨近成人,因循守舊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頭腦風暴教學法通過討論、交流,模擬無領導小組討論,針對古詩教學中的問題,發表自我看法與見解,可有效鍛煉高中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今后參與校外的社會活動打下基礎。
其次,頭腦風暴法致力于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它的關注焦點由傳統的應試教學轉向思維的碰撞啟發,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從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上看,頭腦風暴法轉換了師生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引起了語文教師對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的關注,在探索實踐中提升了自身的古詩教學能力,形成了完備的教學模式。
最后,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頭腦風暴法綜合了多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教師拋出問題,進行提問與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相互交流,將嚴肅的課堂教學變成了師生之間的日常談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頭腦風暴過程中,集提問法、討論法、談話法的優點于一體,同時也彌補了討論法、提問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的單一性缺點。因而,這是一種兼具創新性與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二、頭腦風暴法在三維目標模式下的實踐應用
傳統的古詩教學主要流于講解意象的概念,將詩中的意象割裂開來,沒有透過意象深入詩人的情感境界,導致學生只是理解表層的文字意義,無法深入詩歌的情感交流。通過頭腦風暴法來解讀古詩可有效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當今語文古詩教學主要遵循三維目標模式,通過解題、主干分析、情感體驗三步模式來解讀古詩,適應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方面的整合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古詩的基礎知識,拓展思維,積極思考,同時提升自己的古詩鑒賞能力,培養自身審美能力,為教學提供方法論的依據。頭腦風暴法的提出正是基于三維目標教學模式,將知識討論貫穿于古詩意象分析中,為古詩意象教學打開新的思路。
首先,題目是詩眼,或是對一首詩的總概括。由題目進行第一次頭腦風暴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不研究內容的情況下,更容易打開學生的思路,從而營造出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其次,主干內容分析。通過意象教學法,獨立分析每一個意象,同時也能夠將這些分離的意象串起來,構成圖式或畫面。教師對意象的補充講解可通過詩歌的畫面再現,也可通過配樂、朗誦等方法來呈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的核心。最后,情感升華。學生在掌握古詩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情感體驗。文字是詩人傳達情感的外部窗口,作為高中生不能停留于文字表面,掌握內部的情感,獲得情感價值的提升,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才是他們學習古詩的最高目標。由于每個學生的感受力不一樣,情感傾向也有差異,因此,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之上,如何通過創新性思維方式體驗情感尤為重要。
頭腦風暴在古詩情感體現中的作用:第一,充分預習。第二,自由表達。第三,集體討論歸納,詩中出現了一些什么類型的意象。第四,深入探究。第五,教師補充總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些離不開教師的及時指導、答疑糾偏和總結。
三、頭腦風暴教學法適用于其他情境的古詩教學
語文古詩教學中,針對意象教學進行頭腦風暴。這個方法還可以涉及古詩的背誦、古詩基礎知識的積累等,甚至可以延伸至古詩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頭腦風暴法使學習不再機械枯燥,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頭腦風暴教學法不僅局限于古詩意象的教學,而且可以廣泛應用于其他不同情境的古詩教學。
(一)頭腦風暴法能廣泛運用于古詩的背誦與古詩基礎知識的積累
詞語頭腦風暴的過程實際上是對以往所學知識的整合,由一個意象延伸出來的詩句,往往是在頭腦中進行了加工和重組之后,最后篩選出合適的句子,通過詩句聯系在頭腦中構成圖像,再由畫面轉化成語言。由一個詞語進行思維發散,可以聯想與之有關的很多詩句,例如“月亮”一詞,學生可以聯想進行頭腦風暴:我們平時看見的月亮是什么樣子?滿月、彎月、月牙兒……我們何時會抬頭看月?在古詩學習中,詩人望月代表著什么?詩人看見月亮有何所思所想?是“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相思,還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孤獨?或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感慨,等等。這樣通過意象聯系詩句,根據辭藻構成畫面,進而使古詩的背誦不再困難。
(二)頭腦風暴法在古詩應試中也有明顯的指導作用
在高中語文考試中,古詩閱讀多選取課外內容,對學生來說很陌生,無法下筆。如若掌握了古詩意象分析的方法,或是在平時有一定的古詩知識積累即可抓住要害,依據課堂上老師帶領進行頭腦風暴的過程進行聯想。這種方法可靈活應用于考試中,使學生進行正確的文本分析。一首古詩呈現出來,首先寫作背景是什么,寫作意圖又是什么,詩句中出現的季節、地點、時間等詞,暗示著古詩的創作背景,學生聯系背景和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夠對古詩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積累古詩基礎知識,彌補自己的不足,做好積極的知識儲備。其次,能夠快速提取詩中的關鍵字詞進行分析、思考,這些詞有什么內涵,或者有什么文化意蘊。通過關鍵詞的理解,把握整首詩的主要內容與情感表達傾向。最后,閱讀升華。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詩人情感,由文本提升至情感的深層體現。
例如分析頭腦風暴法在應試中的具體運用。2017年江蘇省語文高考題涉及陸游的《秋興》詩:“白發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醉憑高閣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戰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如何正確分析并理解這篇作品?頭腦風暴的第一步是解題。“秋興”可以在頭腦中聯想到什么?題目點明了季節——秋,那么秋天是什么樣的?秋天的景色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古人寫秋一般又傳遞出怎樣的情感?第二步,找意象并歸類。“白發”“山”“高閣”“鐵衣”“畫角”“煙雨”“丹楓”“舟”,這些意象找出來之后,學生可根據平時知識的積累進行圖式化重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他端起酒杯,登上高閣,想起了當年自己為國戰斗的場景,如今年老多病,不能上戰場了,不如系一葉小舟離開吧。學生通過意象的頭腦風暴,在腦海中進行畫面再現,清晰地把握詩歌的整體含義。第三步,分析情感。詩中有秋、愁等字眼,“蕭蕭”“醉憑高閣”“病入中年”“只生愁”等詞的選用,暗示了作者情感基調的低沉、傷感等。學生將課堂教學中古詩頭腦風暴的方法運用于語文考試中,對古詩的分析和理解會更加準確而深入。
四、頭腦風暴法在古詩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前景
頭腦風暴法在古詩教學實踐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首先,它打破了傳統古詩的教學模式,為課堂注入了新活力。古詩教學篇幅短小卻意蘊深遠,傳統機械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為實施新的教學方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轉變教學方法,通過頭腦風暴法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不再因為標準答案而限制自己的思維。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可以大膽思考、小心求證,使課堂煥發出新氣象。
其次,推動學生主體教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語文教學提倡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不再是滿堂灌、填鴨式的被動學習,而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探究的過程。頭腦風暴教學有利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自我思考、自我檢驗,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
總之,頭腦風暴法看似是一種簡單的討論法,教師提問、學生自由討論、得出答案,實則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它不僅能啟發學生的自由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文學素養的全面提升,在古詩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葉聰奇.李商隱詩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唐詩鑒賞辭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
[4]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5.
[5]陸游.陸游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6.
附? ? 注
本文系湖北省2018年大學生創新訓練省級項目(項目名稱:高中古詩意象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81325600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吳福秀,女,1974年生,湖北京山人,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