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芹

摘? ? 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核心內容。新媒體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本文對江蘇高校新媒體使用情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狀進行調查,論析新媒體環境下提升新媒體素養、構建新媒體平臺、整合新媒體資源、健全新媒體機制、加強新媒體監管等舉措,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新路徑。
關鍵詞: 新媒體? ? 江蘇高校?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教育途徑
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人人可以發聲的自媒體時代。基于網絡的匿名性、開放性,思想的精華與糟粕在網絡社會共存,已經成為一種客觀存在。大學時代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讓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站穩思想的腳跟,有效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襲,是高校也是社會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和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如何利用好新媒體的各種載體和工具,實現由傳統灌輸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新媒體時代多元渠道的教育方式轉變,通過管理和干預,讓學生更清楚地分析、辨別理論的真偽,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高校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江蘇高校新媒體使用情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狀調查
高等學校是大學生們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陣地。這幾年來,江蘇省不僅一直在加快經濟發展,而且不斷加強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中,積極利用課堂、廣播電視、互聯網、宣傳欄、戶外媒體等引導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取得良好的成效。為進一步了解江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狀,筆者選取省內10所高校的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作為樣本,開展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狀況的調查研究。高校類別包括本科、高職和獨立院校,學科結構兼顧文科、理工科和藝術類,地域上分別兼顧蘇南和蘇北,最大限度地保證調查的全面性、客觀性、真實性。在本次調查中發放4000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計3840份,有效率達96%。
1.江蘇高校學生使用新媒體的基本情況。在傳播方式方面,經過調查,在使用最多的傳媒介質調查中,78%的學生選擇了手機,19%的學生選擇了電腦,1.5%的學生選擇了報紙、雜志,1.5%的學生選擇了廣播。通過訪談調查,進一步了解到更多的學生選擇選擇手機,是因為便攜特性。
在信息接收情況方面,87%的大學生選擇先判斷再接受,表明大部分學生不會盲目相信外界傳播的信息,但在后期訪談中發現,大學生的價值觀、判斷標準有很大差別,個體差異性很明顯,需要學校正面引導。
首先,在各種新媒體的使用率方面,通過問卷調查數據比較,QQ、微信的使用比例最高,達78.3%。其次是微博、網站等,達21.7%。高效、綠色和便捷的新傳媒工具更受到青睞,高校應當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充分利用和管理好新傳媒工具。
在新媒體的使用目的方面,目前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有很多種類型,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在學校新媒體的使用方面,32%的學生選擇清楚,30%的學生選擇不清楚,還有38%的學生選擇沒聽說、沒關注。在學校新媒體發布消息的權威性方面,78%的學生表示信任,少部分學生選擇相信和部分懷疑,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新媒體師生互動情況方面,22%的學生表示會和老師在新媒體上進行溝通交流,64%的學生表示沒有通過新媒體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14%的學生選擇沒有關注老師的新媒體。
2.江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情況。調查發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了解方面,有97.9%的大學生選擇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僅有2.1%的大學生選擇不知道。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24字內容,有28.4%的大學生表示可以精準說出,53%的大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但不能完整說出具體內容,還有18.6%的大學生根本不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從知曉途徑和方式來看,40%的學生在調查中表示價值觀認知主要來源是課堂教學,23%的學生認為是通過實踐活動,21%的學生表示是通過各類傳媒信息獲得認知的,16%的學生選擇同學間的交流。
在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課堂教學調查中,81.5%的同學表示課堂內容難懂、與現實生活有距離。還有一部分同學表示教學手段單一、方法滯后。調查顯示,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能僅憑課堂教育。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成長所起的作用,有七成以上近八成(78.1%)的大學生選擇有作用,12.8%的選擇作用不大或者沒有作用,另有9.1%的大學生選擇不知道。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認可度較高,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其成長有幫助作用。
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形式調查中,34%的青年學生偏向于動漫、FLASH、青春故事會、讀書會等思辨活動,其次是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17%)和文藝演出類活動(17%),傳統課堂灌輸學習的選擇比例最低,說明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有渴求、有需要,但強調教育形式的創新設計,對于傳統說教和灌輸形式的思政教育較為抵觸。
3.調查結論。通過江蘇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狀的調查,可以看出: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使用新媒體,但對本校的官方新媒體還不夠了解,通過新媒體進行師生溝通交流的頻率不高。在新媒體傳遞的信息接收過程中,大學生對其表現出接受性、主體性和責任性較強的特征,但還要進一步加強辨別能力培養,不斷提高辨別真偽、正確認知的能力。
江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途徑依然是課堂教學,但形式比較單一。新媒體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媒介起到一定效果,但與課堂教學還有較大差距,高校需要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的創新。
二、利用新媒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建議
1.應對新媒體特征,筑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構能力。近年來,伴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運用逐步進入爆發增長階段。大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主要集中在新媒體上。但信息內容多且雜,且信息的真實性等需要進一步考證,高校必須從辯證角度思考,認識新媒體的兩面性,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高校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媒體素養:一方面,學習新媒體技術及工具的使用技能,為大學生有效使用新媒體打下堅實基礎,具體可通過專題講座、課程教學等形式進行。另一方面,培養辨別能力,提高辨別真偽、正確認知的能力,為大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提供思想保障,以便在紛繁的信息世界里獲取有益和有價值的信息。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參與新媒體中的各種實踐活動,讓大學生接觸不同人群,在接觸溝通中搜集、整理、甄選信息,提高信息篩選能力。
2.構建新媒體平臺,拓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形式。一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PPT、影音視頻等新媒體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抽象理論與國家發展的生動實踐、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個人參與的大事小事緊密聯系起來,以便大學生能從身邊發展變化出發,準確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同時,大學生還可以復制保存這些PPT、影音視頻,平時可以反復觀看,可以在課堂外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授課內容制作網絡課程,并依托相關網站共享優質教學資源。二是科學設計課程內容。老師們在運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時首先應該確定、明晰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整體設計好課程,銜接好知識點,以免觀點混亂、價值立場不鮮明。三是推行教學工作線上互動模式。目前,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通過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大家借助新媒體進行交流討論,傾訴個人想法和愿望。廣大教師尤其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可以因勢利導,積極參與到新媒體中。
3.整合新媒體資源,搭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平臺。一是構建新媒體網絡。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的輿論作用,結合時事熱點定期更新內容,推送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內容。學校、二級辦學單位要充分發揮官方微博、微信的作用,占領輿論高地,對重大主題活動和熱點事件及時跟蹤報道。學生干部等要積極響應、引導輿論,網絡文明志愿者要踴躍參與、去除負能量的信息,保證正能量的信息一直占領網絡陣地,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二是在新媒體中加強互動。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發表言論,包括微信、微博和QQ等。高校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其中,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情況,借助新媒體進行溝通,縮短和學生間的距離,以便第一時間了解和解決問題。三是利用新媒體開展主題活動。學校宣傳部、學工部等部門可以通過新媒體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宣傳、踐行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習變得活潑生動,而不再枯燥無味。
4.健全新媒體機制,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形成合力。一要堅持發揮新媒體育人的工作導向。要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運用新媒體,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進一步明確職責,完善測評激勵機制,確保新媒體的使用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全過程。二要打造引導有力的工作隊伍。對原有的宣傳部、學工部人員進行新媒體技能和輿情引導方面的專題培訓,并邀請學校具有較高新媒體素養的老師擔任新媒體顧問,打造一支不同專業背景、政治素質高、新媒體技能嫻熟、文字能力強的工作隊伍。三要建立新媒體使用激勵機制。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中,如有老師根據專業特點等使用了新媒體且效果顯著的,學校要對其進行表彰獎勵;充分發揮各類平臺載體的推動作用。通過定期開展座談、交流、研討等活動,增強大家運用新媒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通過研究新媒體傳播規律和受眾接受傾向,舉辦諸如海報制作大賽、H5作品評比、音詩畫創作征集等競賽征集活動,構建符合現代社會、現代人和現代傳播學發展規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陣地,努力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效果。
5.加強新媒體監管,凈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氛圍。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管和運用,把握價值觀的引導教育主動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大學生內心。高校要建立好“兩微一端”(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充分發揮平臺陣地作用,及時發聲化解網絡輿情給高校師生帶來的思想沖擊。同時,根據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開發利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信息資源,宣傳宣揚好社會正能量。要加強專業力量建設工作。組織宣傳部門和業務骨干開展經常性網絡輿情應對培訓,防止處理發生在高校的網絡輿情時陷入被動。要組建專門的網評員隊伍,確保在“兩微一端”評論的前十幾條弘揚正氣和正能量,引導網絡輿情向好的方向轉變。要加強與騰訊、新浪等大網絡公司和網絡信息主管部門的交流合作,建立雙向溝通協調機制,確保高校輿情發生時得到相關專業力量的支持。要建立新聞發言人和意見領導輿情引導制度,確保網絡極端言論和虛假消息發生時及時發聲、以正視聽。
參考文獻:
[1]劉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索[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9.
[2]張瑛.當代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研究[J].科教導刊,2011(2):1.
[3]孫體楠.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價值觀狀況與教育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09(2):1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媒體環境下江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項目編號:NO.16JYD0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