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作為科學的方法論,具有嚴格的科學性與先進性,說明了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揭示了人的本質的階級性、社會性、實踐性與發展性,對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有著無可替代的應用價值。高中語文教學應深入貫徹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重視并處理好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積極改變高中語文課堂學習方式,兼顧教材編寫的科學性與人文性,保障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推動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均衡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語文教學
吾是誰?從何來?歸何處?涉及人的問題,眾多學者窮盡一生也未能柳暗花明。在馬克思之前,關于人的本質理論層出不窮,但均脫離實踐與勞動坐而論道,人的本質理論多止步于自然或意識領域。而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研究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吸收、借鑒與批判前人理論成果中走向成熟。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有益于闡揚高中語文教學育人功能。在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的內涵
(一)人的本質具有社會性與階級性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這句話體現了馬克思對人的現實社會維度的把握,社會關系又包括物質與思想關系,涉及經濟、政治、法律等多種關系,因此,人的本質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綜合性與復雜性的,人是社會的存在物,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谌说拇嬖谝暯?,人兼顧自然與社會屬性,其中以自然屬性為前提。但人的社會屬性把人同自然存在物區別開來。當人處于階級社會的大環境下,其本質集中表現為人的階級本質。因此,社會性與階級性是人的本質中所固有的。
(二)人的本質具有實踐性與發展性
馬克思的人本觀有別于唯心主義的人本觀,他將人的本質理論基于實踐之上。認為社會與個人的存在發展都基于勞動,而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的是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實踐活動有別于動物的實踐活動,勞動使人從自然界中獨立出來。此外,人的本質因社會關系變動而變動,不存在亙古不變的人的本質。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是隨著社會實踐不斷深化與發展的,馬克思在不同時期對人的本質理論皆有新的思考,從自我意識到理性與自由,再到社會維度、自由自覺的活動最后到從社會關系、物質生產活動與人的需要出發規定人的本質,其皆為配合實踐理論的需要。馬克思主義是一門批判的學說,它始終以發展和批判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對不合理的現實給予有力的抨擊。
二、人的本質理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關系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的建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揮課程的獨特功能,培育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發展 [2]。
(一)人本理論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理論指導
教是為了不教,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觀點不謀而合。人的本質理論強調社會關系的形成與發展。而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培育人的社會性活動,高中語文教學自然也是培育人的社會性活動。教育者、受教育者與教育影響構成了基本的教育活動。師師、師生、生生構成了各類多樣的社會關系。高中語文教學作為教育的子活動,最關鍵的要素是人。為了進行有效性教學,人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例如在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規律、現有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之中要根據學生的吸收接納水平、課堂狀態來適當調整教學的策略,在教學之后要對受教育者、教育者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分析來評課,這些都繞不開對人的本質的分析。而人的本質的可塑性、人的本質理論中思想的后天生成以及隨環境而變,人的各種需要從他律到自律再到最終的自由又決定了高中語文教育的可能與必要。因此,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指導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依據。
(二)人的本質豐富了高中語文教材的選篇
語文是語言和文學的簡稱,語言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和人的社會性交往活動都要借助語言來表達??陬^語言與書面語言皆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實踐是思想的源泉,而人的本質本身就具有實踐性。此外,高中語文教材作為一種重要的語文教育中介系統,其篇章均來源于社會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風貌。文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人學,但凡好的語文教材選篇,都大致符合這一點。人文關懷是古往今來一切優秀文學作品的總主題,縱觀歷史長河,從古至今,從詩仙到詩圣再到詩鬼,憂國憂民的詩篇比比皆是。魯迅先生的小說富含人文底蘊,用他的筆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無論是閏土、祥林嫂還是孔乙己、阿Q,他們身上反映的是種種社會關系以及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透過他們跳躍在紙上的形象,人們看到了一個飽含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在吶喊與彷徨。魯迅先生的作品成為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必選篇離不開他對人的本質的深刻挖掘??v觀高中語文教材,關于人物的篇章不勝枚舉,從《大堰河--我的保姆》到《荊軻刺秦王》《燭之武退秦師》、《記念劉和珍君》,從詩歌到文言文到現代文都不乏人物篇章的筆墨。而寫人往往不是為了寫人,而是揭示其社會關系,以一人寫一群人,以典型的人物反應典型的社會現象。
三、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啟示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各類關系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強調社會關系,這啟示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受教育者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培養受教育者的同理心,讓受教育者學會推己及人,從而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養。如在教《葡萄月令》這篇課文時,除了使受教育者領悟作者“苦心經營的隨便”外,還應讓受教育者對比葡萄每個月自然的生長變化,感受到葡萄靈動的生命,領悟到自然無聲無息溫柔卻堅定的力量,引導受教育者發現大自然的美,學會欣賞大自然的美,從而提高自身對大自然的愛惜、保護意識。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大多數篇章,都賦予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對親人的思念,這都呈現了人與社會的關系。作為受教育者,應引導學生誦讀、感悟、悉心品味,使得其體會這種社會關系,用審美材料提高審美意識,發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美。
(二)積極改變高中語文課堂學習方式
課堂與教學密不可分,要以課堂轉型促動教學轉型。由師本課堂向生本式課堂轉變,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發展受教育者的多元智力。秉承高中語文應以受教育者為本,一切為了受教育者的發展,為了受教育者的一切發展的教學理念。教育者在教學中應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讓受教育者在良性互動的氛圍里主動愉快地學習。可通過靈活調動人的多種感官進行有意義學習,以動作手勢配合表演來開展朗讀活動,結合視頻、音樂、插圖調動受教育者的視覺、聽覺,使受教育者充分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如曹禺的《雷雨》分角色扮演朗讀課文,輔之以動作表現臺詞,這些都能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使之更能理解課文中的人物感情。抑或,可以開展合作探究活動,發布明確的指令,讓受教育者找出文中自己最有感觸的語言與身邊同學分享。如教學《散步》這篇課文,就可利用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平易樸實的語言,從而感知文章中的親情、責任與生命之美。在課后習題的布置中,應杜絕題海戰術,促進學生對答案規律進行理解、掌握與運用。
(三)注重教材編寫的科學性與人文性
教材作為教學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教材編寫的科學性嚴重影響著教學的質量。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為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思想指導?;诖?,教材編寫者必須認識到教材編寫要把維護好、發展好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受教育者創設良好的條件去實現其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此外,文因人而生,文因人而變。教材要充分反映社會存在與社會面貌,注重人文關懷,根據高中階段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制定。高中語文必修篇章要注重普適性,而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從詩歌散文到小說戲劇再到新聞傳記,應更注重個性均衡發展,使受教育者能充分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杜絕教材篇目的多、繁、雜、亂,但又不可過于簡單化,要把教材層次化,基礎類、發展類、拔高類文章均要占相應的比例,力求為受教育者創造最近發展區,讓其在教育者的引導下更大程度上實現自由自主學習。
(四)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模式要不斷創新
馬克思從人的需要角度去深化人的本質思想,認為需要的不斷滿足是人存在的前提,正是由于要不斷滿足需要,才促使人們投身于物質生產,從而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又使人的生命活動不斷深化拓展,最終實現個體的自由自主[3]。人的自由自主并不是盲目自由,而是個體最終不依賴于外界能達到自我約束,道德認知發展模式著重強調德育發展規律是他律到自律的道德階段。語文教學作為德育的間接途徑,在德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教育者可借助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來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德育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先了解人的本質特征。人的本質具有社會性和發展性,個人思想隨社會關系變化而變化。因此,要注重受教育者的思想成因,重視其社會關系,充分發揮非正式群體的積極作用。并杜絕語文教學中采用一成不變、整齊劃一的德育模式,要針對受教育者的個別差異合理運用恰當的德育模式,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受教育者,以達到高中語文德育工作的高質量與高效率。
人的本質具有生成性與發展性,受教育者的思想往往隨著受教育者的興趣、需要、社會關系、社會實踐活動不斷變動。語文教學中舊的德育問題解決了,新的德育問題又會層出不窮。因此,高中語文教學必須應時而變,適應學生的需要以及時代發展的要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兼顧成人與成才,促進學生品德的良好發展。這就要求學校與教學者不能止步于舊的德育模式,要不斷創新以順應新課改的需要,用新的德育思路與德育方法去解決高中語文教學中新的德育問題。使受教育者從不斷解決德育矛盾中獲得品德的一般發展,從而更好地接收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其個體自由而全面發展,以更積極的狀態投身于社會實踐。
(五)注重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均衡發展
馬克思與恩格斯兩位思想家都很注重人的自由解放,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同樣也是我們教育追求的終極目標。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看,人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總和,勢必要為社會關系所制約,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為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向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發展又邁出了一大步。高中語文教學愈來愈注重素質教育,唯考試論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名校不以分數劃人才,更加看重受教育的綜合素質與一技之長。而現階段所需要培養的人才也是具備多元融合思想的。過去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這就容易導致培養出的人有才而無能,如今大工業生產需要的是全方位、多領域的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德是才之師,要兼顧好品德、知識與能力的發展。還應不放棄每一個人,相信受教育的潛能是無限的,促進每個受教育者身心內部均衡發展,縮小同一群體不同受教育者的內部差異,以集體教育受教育者,通過受教育的成長,又促使集體更加蓬勃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個人自由全面發展,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仰仗社會的進步,要以受教育者為本,重視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總之,語文課程基本特征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何平衡好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的比例一直都是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在日益注重人的身心自由、全面、個性發展的今天,將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結合語文科課程核心素養深入貫徹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能有效推進新課程改革,實現受教育者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理解各個維度的發展,從而推動受教育者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何建富.對人的本質的沉思[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2(2).
作者簡介:谷小莉(1996.04- ),女,湖南人,碩士在讀,教育學學位,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