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展開分析,并提出應對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負面影響的對策,希望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與完善提供幫助。
關鍵詞:青年亞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亞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既具備著顯著的創新性與時代性,又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邊緣性與反叛性。因此,在充分尊重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響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其負面影響,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與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都是極為必要的。
一、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響,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新。由于青年亞文化通常具備著顯著的創新性與多元性,且通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會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應該與社會的發展情況以及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因此,青年亞文化的存在與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優化與創新,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內容可以更為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第二,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形式。由于受我國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形式,通常是以教師單方向向學生灌輸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為主,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參與積極性嚴重不足。而青年亞文化的傳播,帶動了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QQ、微信、微博等被學生們廣泛使用,進而為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提供了更多的方式,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模式。
(二)負面影響
青年亞文化的存在與傳播,在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系列促進作用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一方面,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具備著顯著的規范性與嚴肅性。而青年亞文化通常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開放性與趣味性。這就導致了青年亞文化在高校范圍內的傳播與擴散,很容易加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抵觸情緒,進而嚴重降低學生對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阻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另一方面,由于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開展優勢就是教育者通常掌握著大部分的教育資源與信息資源,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常具備著主導話語權。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與青年亞文化的傳播,拓展了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使學生通常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快速的獲取到很多的信息,進而使學生的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此外,以英雄人物作為代表,通過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向英雄人物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開展途徑。但是,青年亞文化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惡搞現象。當前,網絡上各種惡搞英雄人物或者吐槽文學作品,以及從反面角度對很多名著進行解讀的現象普遍存在。進而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嚴肅性與示范性。
二、應對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對策
(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想要有效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對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關鍵。一方面,高校應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在實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合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以使學生可以具備良好的文化辨別能力,進而有效促進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高校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時,還應注重結合時代的發展趨勢。例如,高校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解新時代先進人物的相關事跡,引導學生向先進人物學習,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念,促進學生對各種文化思想的清晰判斷[1]。
(二)促進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并存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青年亞文化也是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的產物,其盡管具備著突出的個性色彩與開放色彩,但并不是與主流文化完全相反的,其在很多觀點與態度上都是與主流文化相當契合的。因此,高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應積極轉換教育觀念,尊重青年亞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包容青年亞文化的開放性與叛逆性,并通過與青年亞文化的和諧并存,有效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參與熱情與關注程度,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時代的創新與完善。例如,高校可以通過將一些青年亞文化的觀念引進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并安排學生就具體觀點進行討論,以使學生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學會從多種角度看待青年亞文化中的一些觀點,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判斷能力與文化辨別能力[2]。
(三)合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開展途徑,合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有效優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方面,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性,加強思政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效率,高校教師在實際的思政課開展過程中,應積極創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摒棄傳統思政課課堂教學中單方向向學生灌輸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積極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尊重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同時,改變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還有利于教師全面的了解學生實際的價值觀念,及時的發現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價值觀念問題,進而有效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降低青年亞文化對學生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的負面影響。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在思政課的課堂教學中,加入辯論環節,讓學生就具體的思想政治理論內容各抒己見,以有效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充分溝通[3]。
另一方面,教師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參與者與引導者,其教學水平與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因此,高校還應注重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例如,高校可以通過完善思政課教師的選拔與任用標準,并積極開展各種關于思政課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的交流與培訓活動,使思政課的教師可以在不斷的交流與學習中逐漸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與綜合素質,進而大幅度優化高校思政課的整體教學水平,使思政課教學工作可以在實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出更為顯著的教育作用與教學價值,改善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四)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形式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降低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方面,高校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應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合理結合,以使抽象化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可以變得具體化,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對各種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的形成。例如,高校可以通過積極搭建學生實踐平臺,使學生可以真正的投入到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去,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社會經驗與社會閱歷,加強學生的文化辨別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還應積極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觀念,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結合。例如,高校可以通過結合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現狀與開展特點,注冊高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號、以及各種短視頻賬號,并通過這些新媒體賬號進行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宣傳與發布,以有效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模式與傳播途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與行為習慣,進而大幅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開展質量與開展效率。
綜上所述,高校應充分明確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并存、合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注重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形式,以有效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對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吳廣丹,楊曉蘇.青年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29(02):24-28.
[2] 馬光焱,鄒丹.青年亞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18,49(15):120.
[3] 周亞,鄭蕓.青年亞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唯實(現代管理),2016(10):55-57.
作者簡介:張善禹(1993.09- ),男,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