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
摘? 要:市場經濟環境下存在激烈競爭,但合作共贏才是最必要的生存法則,因此很多企業非常重視團隊建設,各大高校也將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作為主要教育內容之一。但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由于人們觀念不斷轉變等各種原因,導致當代大學生團隊意識嚴重缺失。該文主要分析當代大學生團隊意識現狀、導致大學生團隊意識淡薄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大學生團隊意識薄弱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當代? 大學生? 團隊意識? 現狀? 原因?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a)-0224-02
21世紀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全面,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必須要有團隊合作意識。在這種大環境下,作為21世紀新型人才的主要供應者,各大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便滿足新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但是作為當代大學生,他們由于從小生長環境、教育環境等因素影響,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團隊合作觀念比較薄弱,因此如何提升大學生團隊意識成為各大高校關注的重點內容。
1? 當代大學生團隊意識現狀
1.1 大學班級缺少凝聚力
大學校園生活主要以班級和宿舍為單位,學生交流互動最多的也是同班同學和大學室友。但作為班級和宿舍中的一份子,很多學生都表現出淡漠的態度,做事缺少紀律性和組織性,互幫互助的意識也比較淡薄,通常情況下遇見問題首先會從自身利益出發,有益于自己的事情才會表現出積極性。
1.2 學生之間缺乏互動意識
正是因為大部分大學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且家中環境比較優越,從小就沒有養成分享意識,主動和別人進行互動的意識也比較薄弱,這就導致了當代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主動與人交往,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情感,造成同學之間人際關系比較冷漠的現狀,而很多大學生在校園中的人際關系僅限于和自己的室友比較相熟。這種現狀也導致了很多大學生對于構建人際關系網的認識產生偏差[1],不積極參加任何校園活動,包括社團等校園組織,不主動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致使自身對家庭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并且缺少獨立生活意識。
1.3 人際交往目的不明確
通常情況下,我們構建自己的人際網絡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拓寬自己的交友范圍。但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由于缺少構建人際關系網絡意識,同時受到外界不良環境影響,致使自身人際交往目標不明確,甚至以為人們交往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益、金錢等,用金錢來衡量自己的人脈網絡,導致人際關系不斷庸俗。
2? 導致大學生團隊意識淡薄的原因
2.1 自我中心意識嚴重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改變,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因此導致很多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非常嚴重,這就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自身角度出發,缺乏團隊和集體觀念。因此,很多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表現出極大的自我情緒,并且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說根本沒有情緒控制意識,導致團隊凝聚力變差。同時,也有部分同學對團隊合作表現出極大的抵觸心理,不僅沒有團隊合作觀念,在整個過程中也缺少和別人交流的能動性。
2.2 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
大學招生范圍廣泛,來自天南海北的學生聚集到同一個地方生活學習,難免對新環境比較生疏。同時,上大學之前很多學生都養成了固有生活習慣,新同學之間也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導致彼此之間難以適應彼此的生活狀態,這直接導致學生之間關系生疏,再加上學生主動交流意識薄弱,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大學生團隊意識薄弱現狀。
2.3 對學生團隊意識培養不足
當代大學生很多都經歷過應試教育階段,這種教育模式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導致學生偏向發展。這里的偏主要指的是更注重學生個人能力,忽視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再加上學校教育重視文化課程,忽視可以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的體育等學科[2],更加重了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只看重成績,忽視學生實際交往能力,正是因為當代大學生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團隊意識薄弱成為必然結果。
3? 解決大學生團隊意識薄弱的有效措施
3.1 增加大學生集體活動數量
對于獨生子女來說,由于生活環境關系,他們從小就沒有養成分享意識,自小就生活在獨立的環境當中,團隊意識必然薄弱。而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組織各種集體活動,集體活動形式主要包括文體比賽、社會實踐和集體勞動等,大學生通過參加集體活動,能將自己融入到集體氛圍當中,通過集體活動的相關規則激發自身團隊合作意識。同時,集體活動的參加人數往往眾多,在這種氛圍下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強化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3.2 增強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大學生之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很大程度上跟他們缺少主人翁意識有關。由于如今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比較淡薄,導致他們對于校園生活嚴重缺少歸屬感,將自己排除在校園整體之外,增強了對環境的不適感。同時,正是因為沒有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導致大學生缺少集體榮譽感,團隊意識不斷弱化。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校制定相關措施來增加學生在校園中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明白自己是校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3]。基于此,學校可以多創辦一些文化知識競賽,并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競爭意識,也能使學生在競賽過程中不斷開拓思維,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3.3 轉變教育理念
傳統教育模式重視學生成績,教育方式主要采用灌輸式,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學生團隊意識薄弱的現象,因此想要轉變大學生自身意識還應該從教育著手。在重視學科知識教育的模式下,還應該增加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大學生感情意識,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對大學生團隊意識的教育,彌補傳統教育模式中的短板,注重對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培育新型綜合素質人才。同時,各大高校也應積極舉辦團隊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增加學生之間接觸機會,提升他們自主交流意識,增強團隊合作能力,淡化學生自我為中心意識,從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4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的觀念意識還比較稚嫩,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沒有成型,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外界誘導,特別是網絡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不乏消極觀念。同時,由于很多學生對于擴大自身交際圈沒有形成正確認識,認為廣泛交友的目的都是為了利己,這種錯誤觀念導致學生團隊意識嚴重缺失。基于此,為了確保大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學校就應該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形式應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充分激發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并從中汲取到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知識,促使自身形成正確思想價值觀念。
4? 結語
總之,當代大學生的團隊意識比較淡薄,人際交往能力也有所缺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學校應該帶著目的去培養大學生團隊意識,通過組織集體活動、轉變教育觀念、尊重學生主人翁地位等方式,能有效激發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并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為大學生順利走進社會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譚成才.論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6):65-67.
[2] 陳偉.籃球教學對提升大學生團隊能力的培養[J].拳擊與格斗,2017(10):3.
[3] 海梅.淺談高校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 2015(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