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摘? 要:該文列舉了目前中職服裝工藝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提出通過采用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積極引導參加技能大賽、深入開展教師去企業實踐鍛煉、鼓勵學生用所學課程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立足學校資源服務師生等措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促進服裝工藝課程教學模式發生改變,實現多方位地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以期獲得更優質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中職服裝工藝? 教學改革?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TS9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c)-0135-02
1? 中職服裝工藝課程實施現狀分析
1.1 服裝工藝課程在服裝專業中的地位
服裝工藝課程是從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到服裝成品的重要環節,在中職服裝專業教學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是一門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專業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和熟悉縫制基礎知識與技能,也是聯系服裝設計師、版型師及消費者的紐帶。
1.2 教師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職服裝工藝課程要求教師既要具備一定的理論業務水平,同時還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以筆者學校為例,目前大多數服裝教師為畢業的青年教師,雖然他們能夠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但對服裝工藝課程的實踐操作缺乏經驗,更沒有去企業生產實踐鍛煉,也無法充分有效地安排學生進行“真刀真槍”的實訓。這樣的教師教出實踐能力強的學生談何容易?因此,我們服裝工藝課程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促進服裝工藝課程教學模式發生改變。
1.3 教學方式和手段需要加強創新
目前服裝工藝課程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按照教師在教室授課,而學生則在課堂里邊聽邊記,然后再進行服裝工藝實踐操作的方式。然而中職學生的服裝工藝基礎就不算太好,加上生活過于散漫,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反應冷淡、沉默不語,甚至戴著耳機聽音樂、玩游戲等,認真聽課、勤做筆記和互動的學生則是寥寥無幾。在某種程度上看課堂表象很熱鬧但實質上其教學效果、質量還相對較低。我們必須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實用能力為重點,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改善課堂的教學效果和質量,使學生真正走進服裝工藝這門課程。
1.4 校企合作存在不深入的現象
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做出有效探索,但校企合作實踐力度還不夠,專業特色性不強,學生在企業的應變能力差,服務技術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升。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并不高,覺得職業教育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無利可圖”。
2? 服裝工藝教學改革的探索
2.1 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
在服裝工藝課程中,合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不斷豐富課程教學的方法,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的集成技術,將服裝教學過程中的數據、文本、圖形等內容通過動畫、聲音和其他形式生動的呈現出來,并綜合予以顯示。同時教師也可以使用教學軟件和多媒體材料制作服裝工藝課程講稿或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等開展網絡教學,進而更直觀地解釋服裝工藝這門課程,展示教學內容與變化過程。特別是可將微課視頻發到與學生互動的QQ群、微信群讓學生在課堂之外還可以復習、觀摩,加深學生對工藝的過程認識。通過多媒體技術與教學方法的整合,有利于改革服裝工藝課程的教學手段,延展了學習的課堂、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服裝工藝課程的教學內容。從而多元引導學生合理分析,加強和利用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化資源,最大限度地獲得服裝工藝課程的技能和基礎知識。
2.2 技能大賽背景下的教學改革
技能大賽逐漸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它對于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宣傳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發揮了重要的、正確導向作用。猶如風向標和推進器,反映了服裝行業的用人趨勢,推進了中職服裝工藝教學改革的實踐。要想較好地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教師首先要通過企業鍛煉實踐,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專業素養,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在技能大賽的實踐操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筆者在每個學年都會在相關企業,進行教師頂崗實習。了解到服裝大批量生產中,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過程以及生產組織管理等知識,了解到了企業設定的工作崗位、崗位的工作任務、技術要求及人員需求量。這為筆者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素材;通過親臨崗位,筆者還親自體驗了整個生產工藝流程,這些是更直接、更形象的素材,可以直接引入教學,制定更好的針對性培養目標,讓教學內容更加生動且貼合市場需求。所以我們要從辦學思路、課程改革等方面不斷地進行實踐,才能逐漸縮小學生就業與企業需求的差距。
2.3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實踐
學生運用所學的服裝工藝課程知識,在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實踐。比如:學校上學期舉辦的愛心義賣活動,由服裝專業教師組織服裝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抱枕、床單、枕套、包包、手提袋等生活實用品的設計制作。學校出制作材料提供設備,服裝班學生出技術的形式。經過兩周時間制作,不僅增進了學生對服裝工藝課程的濃厚興趣,也從實際制作中發現一些課堂上沒有遇見的技術問題,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逐個解決。通過自制作品捐贈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服裝工藝水平,同時也解決了在校貧困生的一些生活困難,可謂是一舉兩得。賣出的所有善款均用來資助在校貧困生,自制作品受到了在校師生的搶購,好評不斷的同時加強了學生的責任感、成就感及實踐能力。
2.4 立足學校資源服務在校師生的探索
該校位于近郊,離市區還有一段距離,常有教師拿新買的褲子來修改褲邊、換拉鏈等,而對學生來講更多地是需要將概念中的服裝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服裝。于是筆者就萌發了,組建校園服務站的想法。利用學校服裝工藝設備,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為在校師生服務,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聯系實際對該門課程進行在校實踐探索。以學校師生對服裝的需求為出發點,現場實踐授課,根據不同的要求采用恰當的工藝手法。這就使學生成為課程的主人,通過實踐探索,學生的團隊意識明顯增強,應變能力有所提高,更難得可貴的是在實際探索中,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通過鍛煉自我、感受收獲,為下一步的社區服務服裝工藝實踐探索,訓練商業意識和商業技能,為以后就業、創業奠定一定的技能基礎。總之,服裝工藝教學要走出教材、延伸課堂、進入校園、滲透社會,切實為廣大師生和地方經濟做服務與貢獻。
3? 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目前中職服裝工藝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服裝工藝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創業人才的培養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要明確培養目標和課程發展方向,不斷深化教學體制改革和繼續探索課程教學模式實踐。開發實用型人才培訓計劃模式,加強課程的實踐探索,從身邊的小事出發,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該文通過分析服裝工藝課程的現狀,提出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以便推進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鼓勵專業教師要走出去,到工廠下企業積累實戰經驗,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水平質量。并利用廣闊的校園資源,對課程進行有效的實踐探索,逐步縮小教學與實踐的差距,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姜志偉.關于加強服裝專業教學技能培訓的措施分析[J].科技風,2014(21):275.
[2] 李卉,嚴加平.基于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賽教融合”高職服裝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輕工科技,2019,35(3):150-151.
[3] 趙麗云.淺論服裝專業工藝課實踐教學[J].學周刊,2019(18):26-27.
[4] 石云.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服裝工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