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
摘 要:近年來,高等教育越發受到國家與社會的重視,高等教育作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創新型技術人才的重要平臺,其組織展開的創新創業教育也受到廣泛關注,傳統的創業教育難以發揮其真正功效,“說教式”的知識灌輸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較難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而“第二課堂”的開展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以推動創業教育活動,但發展至今因部分教師還存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再加上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第二課堂相對而言不夠獨立,為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業實踐活動中不斷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應對當前第二課堂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也需思考建設第二課堂應秉承的原則以研究出建設策略。
關鍵詞: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策略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等教育旨在以就業為方向培養人才,大學生社會經驗與就業經驗相對薄弱,在面臨競爭激烈的市場,缺乏就業心理資本,再加上缺乏創新創業能力,因而自身競爭力較弱,難以在人才市場發揮自身優勢。高校在開展理論技能教育的同時,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相關的知識庫,將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能夠促進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吸收理論知識與提升實踐操作能力,以提高自身創新創業能力,從而全面培養其綜合素養,可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存在問題
第二課堂是基于第一課堂來延伸與發展的,第二課堂的開展更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綜合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形式較為豐富活潑,能夠有效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近年來,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大力組織開展第二課堂,但從整體而言,當前第二課堂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部分高校還未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要性,因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資金投入上相對較少,還有部分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的開展意義持有錯誤觀點,僅認為第二課堂旨在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第二課堂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遠遠比不過第一課堂,因而學校更重視創新創業第一課堂教學,認為第二課堂只是“輔助工具”,不管是資金投入、師資隊伍與管理制度都比不過第一課堂建設[1]。因高校重視程度低,直接影響第二課堂的建設與組織,通常是二級學院、系別或學生自主組織,教師也鮮少參與其中,因而較難起到推廣普及的作用,還有部分高校雖然投入資金建設創新創業第二課堂,但規模與力度都較小,難以通過第二課堂促進學生整體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所展現的成效較少,久而久之便會被學校放棄。其次,高校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缺乏相應專業的指導教師,因專業素養不夠導致在活動中無法有效將理論與實踐融合,無法進行深入學習與拓展,導致活動層面不高,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盡管一開始活動能夠吸引學生,但學生在活動中無法掌握知識,長此以往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興趣程度將會逐漸降低。最后,高校部分學生也暫未意識到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在學習與實踐中缺乏主動性,不會積極自主地思考、探索問題,學習態度較為消極,這樣也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的建設與開展,同時也阻礙了學生提高創新創業能力[2]。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原則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對于學校與學生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助于學校培養專業化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因此,高校需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
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最主要的區別便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第二課堂建設需要突出優勢,秉承著此原則通過特有的教學途徑,采取獨特的教學手段,朝著相同的教育目標來展開活動。創新創業第一課堂教學主要以理論為主,第二課堂是在第一課堂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與發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在活動中不但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在活動中提高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因此在創新創業實際教育中,高校需要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進行有效活動,在第一課堂的基礎上建設第二課堂,更注重實踐性,以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在活動中也要體現出相關理論知識[3-4]。此外,高校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還需注重紀律,按照課堂的相關規則來展開活動,避免學生過于隨意,高校還可針對第二課堂活動教學來制定相關的考核評價,一定程度能夠督促學生更加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活動中。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需始終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管是第一課堂還是第二課堂,學生始終是課堂的主體,再加上當前大學生都較為個性化,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高校教師在組織活動中可根據學生的主體性與差異性來進行分組,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或特長來選擇課程方向與實踐活動,這樣一定程度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在活動中也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提升其創造力促進個性化發展[5]。
教師在創新創業第二課堂建設活動中除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地位,在活動中注重講解與創新創業相關的知識,以促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理論知識,并將理論知識反作用于實踐操作,以不斷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策略
(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近年來,課堂教學大力引進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來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中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適應當前時代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利用信息技術尋找到相關信息資料來對創新創業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補充與說明,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了解行業發展實時動態,通過了解市場動態來自覺提升自身創新創業能力。
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需緊跟時代潮流,在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大學生是互聯網用戶最大群體,參與網絡活動能夠充分調動興趣與熱情,在創業實踐活動中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來了解行業或市場動態,同時也能對所空缺的理論知識體系進行補充與說明,此外,還能夠掌握信息技術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二)協調第一課堂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需要協調第一課堂共同發展,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在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第一課堂的教學影響,兩者并非站在對立面上,第二課堂建設需要協調第一課堂來進行延伸與拓展,通過將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6]。
故此,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應該重視并充分發揮第一課堂的教學成果,與第一課堂協調融合,通過展開創業活動來促進學生掌握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與創新實踐能力。
(三)完善教與學評價體系
高校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還需完善教與學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學生評價也能夠轉化為學習動力,推動學生更為積極地學習英語發展。因此在創新創業第二課堂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現狀態來進行評價,同時也可采用相應的手段激勵學生進一步發展[7]。針對教師教學評價,可將第二課堂活動內容添加到教學過程中,并根據活動的時長、效果及學生的反應來進行評價,通過教學評價來不斷調整第二課堂教學方式與手段,有利于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的效果,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與進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對于學校、教師與學生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當前第二課堂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來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活動建設開展中,需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同時需協調第一課堂共同發展,并且應完善教與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以全面培養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楠,寇福生,王天嬌.基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工作機理探析——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6):171-172.
[2] 陶好飛,陳玲,黃戈林.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關鍵結構及發展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4):137-144.
[3] 張宏博.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的探索[J].現代交際,2019(05):17-18.
[4] 張晶,孔笛.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探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新路徑[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9(06):103-105.
[5] 汪艷霞,洪偉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的實踐探索——以華中科技大學Dian團隊“累積式演進”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08):129-136.
[6] 王帥帥.第二課堂建設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開展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9):20-21.
[7] 吳漢東,于洋,郭雪松,等.高校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體系建設的研究——以遼寧醫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繼續教育,2015,29(0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