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蘭 劉豫紅 郝哲
摘 要:信息時代,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一樣,也必須積極應對數字化時代的要求,將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教育作為高職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和內容。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不容樂觀,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從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倫理道德和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強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調查;
當今時代,信息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鑰匙[1]。一個國家的創新,首先在人才培養的創新,而信息素養的培養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職學生是未來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型、技能型人才,信息素養是高職學生基本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普通高招生源大省。職業教育在促進河南發展和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了解和掌握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取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從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倫理道德和圖書館資源利用等幾個方面入手,設計了 “調查問卷”,分別在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廣播電視大學、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開展了調查。
“問卷”以選擇題為主,分為單選和多選兩種題型,共發放6000份,回收有效 “問卷”5652份,回收率約為94.2%。本次調查樣本是在校高職學生,專業包括文科、工科和理科類。從年齡結構上看,19-20歲被調查者為3165名,約占總人數的56%,21-23歲被調查者為2260名,約占40%。大多數高職學生的年齡在19-23歲,并呈現了偏小的趨勢。“愿意了解并且配合調查”的學生占大多數。有1780位同學的態度是“認真的”,2530位同學對本次調查“有興趣”,844位同學則是“為了配合調查而填寫問卷”,具有理論有效性的被調查者約占88%。
一、信息素養意識方面
據統計,“你在對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有3673名、約65%的被調查者選擇“請教別人或者去查找資料解決”;55%的被調查者選擇“主動去查找相關資料”;大家在查找資料時,選擇“使用搜索引擎”的有2713名,約占總數的48%,這說明高職學生的信息需求較多,但是獲取信息的途徑相對單一。有2374名,僅占42%的被調查者“了解或相對了解信息素養”,大多數高職學生認為“通過網絡學習、課堂學習、參加相關培訓和通過閱讀相關書籍能夠提高信息素養”。可見,大多高職學生缺乏信息素養意識,他們對信息素養的了解程度不高,不明白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
二、信息能力方面
(一)信息獲取能力較低,對網絡信息的依賴性過強
調查中,有約63%的被調查者認為“everything is on the net”是有道理或非常同意的;“每天上網時間在1-3小時”的有2092人約占37%,在“3小時以上”者有1978名約占35%;獲取信息的途徑中,有約3956位約占70%的同學選擇“互聯網”,只有2543名被調查者約占45%的同學選擇“圖書館紙質資源和圖書館數據庫”的方式。大多數學生上網的地點選擇在“網吧、學校機房、宿舍等場所”。這說明同學們獲取信息依賴于網絡,而大多數同學選擇的上網地點在網吧、學校機房等場所,這樣學校所購買的信息資源就不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據了解,學校圖書館所購置的信息資源多安裝在圖書館網絡終端,硬件資源相對落后,不能很好適應大學生的各種網絡需求。
有約60%的同學使用互聯網中的搜索引擎、博客、及其他網絡應用,而Wipedia、Rss閱讀和文獻數據庫的使用所占比例不高。在網絡上獲取的信息也主要集中在“新聞信息、娛樂休閑、學科知識、商品信息和網絡教育”等方面。愛使用網絡搜索引擎和本地搜索引擎中有64%的同學“經常或有時使用”,這說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職學生的信息技術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程度越來越高。在需要查找某一類信息和資料時,78%的同學“清楚或者比較清楚到哪里去找”,有約20%的被調查者“不清楚到哪里去找”。在查找信息有困難時,大多數會“通過向權威人士或機構咨詢判斷”、“利用網絡論壇和其他工具向網友咨詢”、“求助身邊朋友和主觀經驗”等方式解決。
在科技信息搜集途徑中,被調查者主要“利用書目索引、開架閱覽、網絡檢索”等途徑,而“請館員幫助、利用書后或文后參考文獻”的僅有1752人,占統計總體的31%。這說明,同學們在利用信息資源時層次相對較低,對二次文獻、定題服務等高級信息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大多數同學的信息獲取能力較低,不能掌握檢索工具、檢索技巧和不熟悉館藏資源。
(二)信息組織利用能力較強,但信息資源來源相對單一
調查中,“總是對有用信息、資料進行閱讀、分類和保存”的有848位,約占總人數的15%;“經常對有用信息、資料進行閱讀、分類和保存”的有2543位,約占總人數的45%;“較少對有用信息、資料進行閱讀、分類和保存”的有1300位,約占總人數的23%;“從來沒有”的有904位,約占總數的16%位。可見,高職學生信息處理能力顯著增強,這源于在中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的普及、提高和同學們在網絡利用中技術的積累。
本次調查中,有2363名約占42%的被調查者“在撰寫專業小論文或其它文章時資料來源于網絡”,1752名約占31%的同學的“資料來源于圖書館”;有848名約占15%的同學是“依靠平時的知識積累和在電視、廣播、雜志中學習的知識來完成論文”;還有3844名約占68%的同學“經常或有時成功地使用網絡信息資源完成某項任務”。這說明,高職生的信息利用能力相對較強,但是,信息技能相對單一薄弱,信息源較單一。還有192名調查者“從來沒有寫過此類文章”,這與高職學生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弱化理論知識教學的特點有關。目前仍有部分同學“對信息不做規劃和處理”,認為“沒有加強信息組織教育的必要”。
調查中還發現高職學生普遍依賴網絡、手機等即時通訊工具,方式上相對單一,并且交流的信息資源的種類少,共享率低。
三、利用圖書館資源方面
調查發現,有4861名,約占86%的被調查者“利用圖書館的目的是擴大視野,學習各種知識和科學研究”;而2391名約占52%讀者“對圖書館資源的分布一般了解或者不太了解”;有2939名約占42%的讀者“對所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量基本滿意和滿意”,有2317名約占41%的被調查者對學校的“信息資源種類和數量不滿意”。在接受圖書館服務的調查中發現,認為“不熟悉館藏資源分布情況”的有2012位,“不知如何檢索自己需要信息”的有1916位,“不會使用檢索工具”的有946位,這三項合計約占總統計人數的88%,而認為館藏文獻資源不足的有1921,約占34%。這就暴露出圖書館自身的一些弊病,如在被調查學校中,部分館舍陳舊、設備落后、館藏資源不足,讀者教育工作欠缺等問題比較嚴重。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意識欠缺;信息能力特別是在信息獲取能力方面雖較前些年有所提高,但從整體水平看還比較低,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道德意識薄弱,亟待進一步加強信息倫理道德的教育和完善相關法律體系;高職院校圖書館是大多數學生學習知識和擴大視野的主要場所,但還有不少學生在館藏資源的分布和利用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
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學校對信息素養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經費投入不足、教師信息素養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教育環境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和圖書館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等。
要改善現狀,高職院校的領導首先要充分認識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著力增加經費投入、多提供可以利用的免費和共享資源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加強教師的信息素養培養,加大圖書館設施和館藏資源的建設力度;圖書館應注重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深入讀者信息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其在學生信息素養培養中的獨特優勢和應有作用[2]。
參考文獻
[1] [美]約翰·奈斯比特著,梅艷譯.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1.
[2] 孫玉蘭.高職院校圖書館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