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杰
摘? 要:遼寧省跨校修讀學分課程的實施,從2014年開始至今已經5年了,各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的課程資源,彌補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知識的途徑,為教師提供提高教學水平的機會。該文通過遼寧省跨校修讀學分課程的實施,總結《大學生創業基礎》跨校修讀學分課程實施的情況,總結課程資源的利用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課程資源利用?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b)-0152-02
2014年5月遼寧省教育廳下發《遼寧省教育廳關于開展跨校修讀學分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中鼓勵省內高校聯合開設優質課程,推進師資、課程的共享與學分互認。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跨校修讀學分課程的實施打破了高校間的壁壘,為遼寧省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促進各高校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解決了高校課程資源不集中的問題。使高等教育可充分利用其它高校的學科優勢,取長補短,為更好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的辦法。其中,為很多優秀的教師提供了分享自己精品課程的機會,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學習教學方法、教學經驗的機會,也為很多教師提供了利用其他優秀教學資源的機會。為遼寧省各高校及高校教師帶來了福利。
《大學生創業基礎》是大連工業大學的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筆者是跨校修讀學分課程《大學生創業基礎》的使用方,在跨校課程實施過程中,總結實施經驗,合理安排課程資源的利用,并進行翻轉課堂教學。通過課程實施前的溝通與學習,課程實施后的經驗總結,跨校課程不僅僅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1? 課程資源的利用
目前網絡上擁有各種課程資源,2012年之后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在全球范圍內興起,中國各大高校積極地建設自己的精品課程,并且借助各種網絡平臺將課程分享給網絡上的每個人。合理利用網絡上的課程資源是能夠使用互聯網的人值得思考的問題,而高校教師值得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教學目的,同時提高教學能力。以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為例,合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具有幾點優勢。
1.1 彌補資源的不足
在實施《大學生創業基礎》跨校修讀學分課程之前,本校沒有設置有關大學生創業的課程,跨校課程的實施滿足了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總結課程設計及教學經驗,為學校設置新課程提供有力的參考,保證新課程教學的效果。因此實施《大學生創業基礎》跨校修讀學分課程的專業在進行教學計劃變革的時候專門設置一門相關課程與跨校課程相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專業培養綜合型人才的能力。
1.2 教師教學能力提高
跨校修讀學分課程的實施,促進建課與使用雙方教師的溝通與合作,對雙方教師教學能力提高都有幫助。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建課方教師可以利用課程實施效果的反饋,提高精品課程的建課能力,并且進一步完善課程資源。使用方教師通過課程的實施,可以學習精品課程的建設,提高課程資源利用能力,提高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力。比如:使用方教師在跨校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授課的經驗,學習到很多建設精品課程的經驗,為教師自己之后精品課程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3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當代大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具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學生有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網絡課程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打破時間和空間壁壘的情況下,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學習自己有興趣的知識。通過跨校修讀學分課程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通過跨校課程的實施,接觸和熟悉到很多網絡課程資源,方便尋找與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為學生主動學習喜歡的知識提供了很多的途徑和便利。
2? 基于課程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實施
傳統的翻轉課堂教學,學生課下學習的視頻更傾向于由授課教師自己錄制,授課教師自己錄制的視頻更符合教學目標,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效果。但是,在課程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是最經濟和實用的選擇。以《大學生創業基礎》跨校修讀學分課程為例,基于課程資源利用的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步驟如下。
2.1 確定教學目標
關于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是由建課方教師與使用方教師共同設定的。而使用方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總體的目標,基于本校學生的特點,確定每節翻轉課堂的課前、課上兩個教學目標,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定課前教學任務及課堂教學任務。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完成不同的任務。
2.2 完成課前教學任務
(1)教師在課前教學任務的設置前要提供網絡課程資源詳細的鏈接、參考教材頁數及參考資料、網絡參考文字資料的鏈接等學習資料。教師提供的資料越是詳細,對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越好。
(2)學生在完成課前任務時要積極參考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小組的建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隨時關注,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工具(如:微信、QQ或者網絡平臺提供的聊天軟件)建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橋梁。
(3)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合理的溝通機制,防止任務完成出錯。對任務完成困難小組,教師需提供一定的幫助。通過教師的參與與關注,提高了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
2.3 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在課堂教學安排中,教師必須設計好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課堂中的第一個環節必須設定提問環節,提問包括對課前任務完成情況的提問,以此對學生的課前學習起到監督的作用。課堂上的組織形式,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具體組織形式根據教學內容來設定。根據課堂任務的具體內容,課堂任務可以提前告知學生,也可以不提前告知學生。根據教學實施過程,學生更傾向于教師提前告知課堂教學內容,以便學生為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做準備。提前告知學生課堂教學內容,會增加一些教師的工作量,但是在學生學習主動性上有所幫助。
2.4 課后總結
根據網絡平臺數據統計結果,查看學生網絡視頻完成情況,網絡作業完成情況。學生課堂表現由教師評價,量化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通過各種評價手段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對學生掌握不足的知識點進行補充說明。實施中發現,學生的教學視頻觀看會出現不認真,加快進度的情況,通過平臺技術的更新,在技術上做了處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更傾向通過教學任務的安排,提高學生觀看視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來改善不良的視頻觀看情況。課程后來的實施中初見成效。
在《大學生創業基礎》跨校修讀學分課程實施中,課程使用方教師合理利用了《大學生創業基礎》的網絡課程資源(視頻+作業題+討論題)及平臺提供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很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網絡課程資源是翻轉課堂實施的基礎,減輕了教師自己錄制課程視頻的負擔,又實現了翻轉課堂教學形式。總體來說,課程整個實施過程效果可觀,教師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超額實現教學目標。
通過遼寧省跨校修讀學分課程《大學生創業基礎》的實施,為網絡上的課程資源的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實踐經驗,為利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充分的教學經驗。未來課程資源的利用會越來越好,教學模式的改革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 遼寧省教育廳.遼寧:普通本科高校跨校修讀學分試點工作啟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4(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