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銘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此背景下,科技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應用已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加之,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更是影響了高校教學的方方面面,其中對于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學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何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構建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學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與探索的重要問題。基于此,該文主要圍繞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以期給相關教育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 高校民族健身操? 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c)-0136-02
民族健身操具有文化多元性和廣泛的價值功能等多重特征,這也是其在少數民族高校地區廣泛開展的重要因素。筆者主要以大學生知識接收特征為基礎,以民族健身操項目特征和實際教學情況為依據,推動信息化在民族健身操課程中的融入與滲透,以期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健身操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推動高校民族健身操的持續發展,這不僅有助于社區體育發展,而且也是民族操具有的健身、健心等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的重要措施。
1? 依托信息技術,提升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據了解,已經開設民族健身操的高校其教學內容主要以現有民族健身操教學套路或教師自行選擇某一民族健身操的內容為側重點,這就導致無論是課程教學還是后期考核等都是以固定套路為核心實施的,具有明顯的單一性,其課堂氛圍也比較枯燥。同時,教學過程中將動作形式作為了主要的著手點,并未將其中隱藏的民族習俗、舞蹈動作等融入到其中,這也是制約學生興趣提升、教學目標無法達成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民族健身操是各個民族舞蹈元素的整合與滲透,在信息化背景下,其素材庫也必然是豐富且龐大的,這也為教學套路的豐富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了使民族健身操具有的民族特色得到充分的展現,教師要注重其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和豐富性,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實現以各民族舞蹈典型動作和健身操步伐結構為主體的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實施教學活動。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編排等。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期課時安排情況來確保民族舞蹈特有動作在民族健身操教學套路中的滲透,例如,在藏族健身操教學中要注重弦子舞的融入,傣族健身操中要融入“三道彎”等。此外,還要注重有關民族習俗、服飾、音樂特征等多個方面知識的講述。在上述內容設計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寬,提升了對民族健身操知識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化學生對民族健身操全貌的了解,對后續學習也大有幫助。
2? 以建構主義思想和信息化技術為輔助,優化民族健身操教學方法
以建構主義為立足點來對知識獲取這一行為予以分析可以得出,其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承擔著學習活動核心和信息加工主體等雙重角色[1]。教學是以知識為主體予以的處理和轉換,而教師則是學生建構過程中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就現階段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學現狀而言,教師課堂教學采用傳統健身操課程教學方法的居多,具體來講,就是將課堂分為了講解、示范、領做和自由或分組練習等幾個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只能被動地進行學習活動,教學效果和質量也無法獲得保障。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技術基本普及,在此背景下,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也有了明顯的變化,依托手機等移動設備利用網絡成為其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在建構主義和信息化時代下學生學習特征背景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活動前,利用現下常用的社交工具如微信、QQ等,將下節課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和知識模塊上傳到班級群中。就民族健身操知識構建模塊主要分為以民族音樂、民族服飾、民族舞蹈等為主的6個方面,在上傳至班級群的過程中,視頻短片、動畫或文字等都是常見的媒體形式。在課堂教學活動 開展過程中,可以首先對此節內容進行導入,并共同帶領學生回顧自身的創編思路,之后要對示范動作予以分解與示范,以此為基礎開展組合動作練習,確保學生每個動作的規范性。在上述內容完成后,還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糾錯,推動學生對健身操動作的精準掌握。在進行分組練習糾錯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手機等移動設備將動作進行錄像,讓學生將自身所做動作和標準動作進行對比,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找出自身不足并及時改正[2]。
3?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高校民族健身操課堂的延伸
現階段而言,場地器材受到限制且專業的民族健身操師資隊伍相對缺乏是高校健身操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要想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就必須加大對體育課堂延伸的探索。
體育課程是以實踐為主的課程,民族健身操課程也不例外。因此,理論知識學習只是其教學過程中的輔助內容而存在,技能學習才是重點所在。但是就目前來講,涉及到體育課程的相關教育網站較少,對于民族健身操課程而言更是屈指可數。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民族健身操精品課程可以發現,許多課程都是將教學教案制成電子化,搭配教學視頻上傳到精品課程相關網站中,并不支持外校網址打開。由此可以看出,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資源共享顯得尤為重要與關鍵[3]。因此,高校民族健身操課程的相關教育者可以積極加入到網絡課程資源庫建設當中,推動集技術動作教學視頻模塊、糾錯模塊和項目介紹模塊為一體的,具有系統性的應用性平臺的建立,這也是為后續學生自主預習、復習提供了重要路徑。
基于網絡資源有限和學生對民族健身操知識掌握不足的背景下,高校民族健身操課堂的延伸還離不開教師的努力。所以教師要對自己的備課時間予以充分利用,以搜索、收集、撰寫和錄制視頻或動畫課件等為載體,提升民族健身操知識體系構建的完整性。同時,還要注重重難點知識的汲取,將其制成微課、微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或QQ群中,使得學生課下汲取知識途徑逐漸豐富起來。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將自己的動作練習視頻進行錄制,并上傳到班級交流平臺中。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可以確保學生對課后作業的認真、嚴肅對待,教師在觀看學生錄制視頻的過程中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4? 對民族健身操考核方法予以重構
以往民族健身操考核時,通常以課堂考核為主,民族健身操套路完成情況是考核的主要內容[4]。然而,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經常會出現考核過后就將所學內容忘得一干二凈的情況,持續鍛煉的學生很少。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也可以以考核內容為主體對其進行拓寬,從而實現學生對民族健身操知識體系的全面掌握。具體來講,可以將民族健身操的6個模塊、課后作業上傳情況以及利用網絡資源編創套路動作等納入到考核內容當中。這種由多方面內容構成的考核方式可以對學生學習和訓練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從而更好地實現熟練掌握,是后續學生持續進行此項目鍛煉的基礎所在。
5? 結語
總之,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技術手段在高校民族健身操中的應用勢在必行。因此,高校要加大對此方面的重視,并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的輔助作用,實現對高校健身操教學模式的優化與重構,以此推動高校健身操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艷梅,朱海營,趙詠梅.信息化時代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3):32-33.
[2] 黃愛鑾.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5(4):81-82.
[3] 南敏鎬,金昌權.民族地區高校開設民族健身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0(3):127-131.
[4] 黃梅.高校民族健身操課程開設現狀及課程建設探討[J].現代教育,2015(8):65-66.
[5] 陳夢.探討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運動,2016(24):93-94.